“微笑天使”绝处逢生的“加冕”之路(下)

标签:
长江江豚国保1级天使微笑国宝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长江江豚正式升为“国保I级”二周年有感而发
升级卡住长江江豚命门
假如一年发生20多只国宝大熊猫非正常死亡事件,全国人民受的了吗?国家情何以堪?
石家庄市动物园大熊猫“云子”
笔者摄影
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饲养的长江江豚
笔者摄影
但数量比大熊猫要少得多的长江江豚5年仅记录死亡就高达138头,平均每年死亡27.6头,为什么却既不见官方表态,也没有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长江江豚的“名分”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名分”就是在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体系中的保护级别。《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白鱀豚都是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而长江江豚则是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长江江豚既然是“水中国宝”,为什么才是二级而不是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这个问题只能说是长江江豚命运多舛之一例。《野生动物保护法》是1988年颁布的。1989年1月林业部、农业部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我国鲸类中只有白鱀豚和中华白海豚被列入一级保护动物,而江豚因为是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中下游的小型齿鲸,过去一直认为长江中的江豚是从海洋中回游过来的,因此,长江江豚被包括在江豚中,列为二级保护动物。1992年后,动物学界研究认为长江江豚是唯一的淡水亚种。直到2018年,长江江豚才在科学层面成为独立物种。姗姗来迟的真实“身份”,或许也成为影响长江江豚升一级的因素之一。
2018年4月12日澎湃新闻/新浪财经客户端网页截图
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虽然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但国家对不同保护级别保护力度和投入的资金资源是有很大差别的,一级保护动物的捕捉、驯养繁殖、运输、经营利用、展览、表演等由农业部审批,二级的则由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审批。如果遇到伤害,执法力度也不同。1989年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只有13种,二级则有70多种。除了政策法规层面的这些差别,在公众的关注度方面,只有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才是“水中国宝”。
非正常死亡的长江江豚
资料来源:网络
早在1998年,专家学者就提出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进行调整,其中将包括江豚在内的所有鲸类提升为一级保护动物的建议。
2002年白鱀豚“淇淇”离世后,业内专家提出尽快将长江江豚提升为一级保护动物,并采取进一步保护措施的建议。
2006年长江豚类考察结束后,面对白鱀豚已濒临灭绝,长江江豚保护刻不容缓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在武汉召开专门会议,与会人员提出将长江江豚升为一级保护动物的建议。农业部官员承诺在2007年一定要将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朱作言也在全国两会上多次建议将江豚的保护级别从二级升至一级。
两头江豚跃出长江湖北宜昌江段
摄影
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给人带来希望的承诺以后就没了下文。
曾有分析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不能单为一种动物个别调整,长江江豚只能等待和其他所有动物同时调整。其实,个别调整保护级别是有先例的。2003年,国家林业局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麝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单独将麝科麝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资料来源:国家林草局官网
麝
资料来源:网络
2020年,国家林草局又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二级调整为一级保护动物。陆生的麝和穿山甲因为被盗猎严重可以单独升级加强保护,水生的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为什么就不能特事特办?
国家林草局2020年第12号公告
保护穿山甲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江江豚升级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是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其实这并不矛盾。如果连提升一级保护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保护栖息地环境?长江江豚只有升为一级保护动物,国家相应的保护政策和保护力度就会加大,一级保护动物的保护区管理会更严格,整个社会的公众关注程度也会提高。套用一句俗话,升一级不是万能的,但不升一级是万万不能的。
2011年8月,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领导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农业部、林业部目前正着手申报,将江豚提档升级为国家一级水生珍稀保护动物。近期相关申请报告将报批国务院,应有望获批。
长江网网页截图
2012年长江豚类考察期间,各地媒体从有关人士获得的说法仍然是:农业部已批准将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正在国务院审批阶段。
2013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最新版《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将中国的长江江豚从前一版的“濒危”级提升到“极危”级,即被列入“在极近的将来灭绝危险性极高的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资料来源:网络
成立于1948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首个全球性环保组织,每年对世界上数以千计的物种做风险评估,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将它们编入九个不同的保护级别,制定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有一条重要规则,就是分类单元的等级之间变化从较低的等级向较高的受威胁等级的转移不应延迟。长江江豚2000年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13年后就被客观、及时地提升到“极危”级。
反观国内,将长江江豚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谁都知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多少人为此大声疾呼,多少机构为此多方奔走!但现实却是让人一次次失望,长江江豚的升级之路变成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从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将长江江豚从“濒危”级提升到“极危”级,直到2021年2月长江江豚在正式发布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终于由原来的国保级正式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中间又过去了8年,长江江豚才成为名正言顺的“水中国宝”!
万幸的是,可爱又可敬的长江江豚坚强地挺过了它们家族最后的危机时刻,迎来了“长江大保护”的新时代,开始了豚欢人笑的新生活!
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饲养的长江江豚
笔者摄影
温故知新。作为关注长江豚类保护20多年的志愿者,笔者在古稀之年借长江江豚正式升格为国保级二周年之际回忆这些旧事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就是希望全社会不能忘记长江豚类保护的初心与来时路。长江江豚保护如今的大好局面实在来之不易,但长江江豚保护还任重道远!
笔者摄影
(全文完)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保护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