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保护进行时:江西赣江记录到江豚野外产仔罕见场景

标签:
江豚长江大保护国宝赣江鄱阳湖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综合江西日报、南昌日报微博视频号、南昌学习平台报道:眼下正值长江江豚繁殖期。4月7日7时许,在赣江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水域,江西省野保志愿者余会功及其江豚拍摄团队近距离偶遇江豚产仔,并用手机抓拍到豚宝宝脱离母体后入水,迅速被豚妈妈托出水面呼吸等场景视频,时长10余秒。
南昌日报微博视频号截图
4月8日至10日,经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副研究员郝玉江等权威专家鉴定,该视频确系江豚野外自然产仔场景。他们表示,江豚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指示物种,也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风向标。江西境内观测到的这一场景在全国极为罕见,进一步证明赣江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扬子洲江豚种群稳定,为英雄城南昌上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江豚与都市风光并存”的生态故事增添了动人色彩,加之鄱阳湖水域江豚总量持续多年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等喜人景象,再次凸显江西抓好长江大保护成效明显,并为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功能明显增强提供有力证据。
王丁向记者谈起余会功团队观测到江豚野外产仔片刻场景时,抑制不住激动心情。他说,江豚的妊娠期长达12个月,产仔过程持续一个半小时或两小时。从事江豚等水生濒危动物研究40余年,他及其科研团队仅在人工饲养繁殖基地见证过江豚产仔。

近两天,余会功团队还在扬子洲水域拍摄到一对母子豚和两头大腹便便的江豚,其中幼豚体长六七十厘米,寸步不离黏着豚妈妈,悠然游泳、呼吸,十分可爱。经王丁、郝玉江等专家再次鉴别,该幼豚很可能就是4月7日早上诞生的“新生儿”,那两头大肚江豚其实是孕豚,预计5月将临盆产仔。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长江江豚“拖家带口”扎堆畅游扬子洲水域,扬子洲因此成为全国关注热点,并被省农业农村厅列入“部省共建”(即农业农村部和省政府共建)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基地监测区,具体工作实施由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承担。该中心研究员戴银根表示,2021年11月起,该部门已联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安装水下声学实时预警系统,配备无人机、鱼探仪,对扬子洲水域适时监测,精准摸清扬子洲江豚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从而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再扩展至鄱阳湖水域,调查全省江豚保护成果,制订保护新举措。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保护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