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他把白鱀豚搬上“国家名片”,与“淇淇”结缘终生不渝(3)

标签:
白鱀豚刘硕仁卢天骄邮票国宝 |
分类: 淇淇遗产目录 |
【清明祭】
他把白鱀豚搬上“国家名片”,与“淇淇”结缘终生不渝(3)
——缅怀中国邮票设计大师刘硕仁先生
2002年7月14日,白鱀豚天使“淇淇”悄然离世。《中国集邮报》于7月23日在头版刊登我根据采访刘硕仁先生的素材撰写的长篇专稿《“淇淇”长留方寸间——T57《白鱀豚》邮票设计发行轶闻》以表怀念。

《中国集邮报》2002年7月23日版面
几天后,我收到刘先生在阅读这篇文章当日写给我的第四封信:
“得知淇淇辞世噩耗,心情万分沉痛!取出二十年前我设计的《白鱀豚》邮票,我看着淇淇环游潜底,悠然自得的美丽姿态,仿佛我又回到当年武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人工饲养池边,与淇淇相会的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心情沉痛的刘先生在信中写下《吊白鱀豚》诗一首:
“淇淇”辞世实堪悲,
环保目标志不移,
扬子江水须清澈,
“长江女神”免濒危。
刘硕仁先生精心制作的白鱀豚“姊妹封”
刘硕仁先生2002年8月13日给笔者的复信
先生在信的结尾写到:
切谢《中国集邮报》和您给了我新的提示和启迪。由于身体不好,还有许多话只好留待以后再谈了,祈谅。……于病中
先生又在信纸边缘补写了一句小字:卢天骄已于昨天出差山西,她临行前嘱我写信时,向您问好!谢谢!
先生还在这封信中赠送给我一张他的近照,并在照片背面签名,同时特别注明:身旁是我的水彩画近作《梦幻系列—敦煌NO.1》(此画为“第九届北京汉城香港国际水彩画展”参展作品)
白鱀豚、“淇淇”和环境保护,成为我与邮票设计大师伉俪“忘年交”的纽带,多年来,我每次在报刊发表相关文章或出书后,都第一时间寄给刘先生和卢老师,先生每次收到都抱病回信。
枚“中国藏书票名家•刘硕仁”加印明信片上给我复信,又细心地装入贴有先生个人个性化邮票的信封寄给我。
2004年夏,我撰写的《邮票设计大师刘硕仁与新中国动物邮票》一文在《上海集邮》杂志第7、8期连载,寄给刘先生和卢老师后,没想到年愈古稀的刘先生以抱病之躯,“利用好几天的零零散散的时间,”给我写来一封长达11页的信,对拙作中两处史料的不精确之处作了补充说明,并特别就《养猪》邮票“侃侃而谈”,为研究新中国动物邮票设计发行提供了珍贵资料。先生严谨求实、虚怀若谷的大师风骨令我即崇敬又汗颜。


大师伉俪虽然身患重病,却时时关注着白鱀豚保护。2004年12月,刘先生主动写信给我,是为了告知我一个大喜事:
孤独的淇淇,虽不幸因年老体衰已于2002年7月14日辞世,所幸的是,由此已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必须认真保护人类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珍贵的水资源。
今写信告知您一个大喜事:我在本月3日《人民政协报》A4“国内国际”版的右上角,看到一条令人非常高兴的信息,标题为《我国计划圈养“白鳍豚”》;未知您是否看到?今将该报撰文剪下来,特寄上喜事共享。
刘硕仁先生信中夹寄的“大喜事”剪报
虽然知道大师伉俪体衰多病,但先生从来都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在这封信里,先生第一次具体介绍了卢老师和自己的病情:
卢天骄的病有所好转,但免疫力仍很低下,前段时间已打了十几针,经查仍低,现又继续再打十几针,其他尚有一些症状,也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情况尚好,请勿念为感。我的老病如前,身体仍欠佳,自己注意,有药控制,目前无大碍,亦请放心为慰。
大师伉俪的子女不在身边,一想到两位大师身患重病,互相扶持的场景,心里难过却又爱莫能助。想到每次给先生写信,老人家都抱病必复,为大师伉俪的健康着想,后来我就尽量少写信,只是每年元旦春节发一张贺年片,送上衷心的祝福。就这,大师伉俪每年都照样回寄贺年片(卡),每枚贺卡都盈满大师伉俪对朋友、对晚辈的真情厚谊。
2009年刘硕仁、卢天骄大师伉俪寄给笔者的贺年卡。先生写到:“我二人因身体不佳疏于音问,祈谅。于病中拜贺”
先生的私人贺卡每次都有他与卢天骄老师的亲笔签名或个人印章,无一遗漏,先生在书信中每次也都要转达卢老师的问候,细节中让我深切感受到这对著名中国邮票设计大师伉俪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的恩爱深情。
(未完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保护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