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翁伯
海翁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07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2018-12-09 09:53:02)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记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33 

  

 “淇 淇”传 奇

八、暮年“淇淇”让人怜


   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现代化的“白公馆”本来一直让“淇淇”无忧无虑。但“淇”刚从2000年的大病中康复不久,却想不到在“白公馆”里遭遇到一次从未遇到的断水危机。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淇淇最后的“家”——“白公馆”(2009

博主摄影

  

《武汉晨报》2001520日以“白鳍豚缺水告急17小时大营救”为题,详细报道了“淇淇”生前的这次特殊经历:

          15日上午8时许,市自来水公司武昌管线所的韦至林一上班便接到水生所紧急求助电话:白鱀豚“淇淇”的水源断了!

   韦至林和同事们感觉事关重大,马上调整了当天的工作安排,赶到白鱀豚馆。

   断水是白鱀豚馆工作人员14日夜发现的。在当时的换水过程中,“淇淇”水池中的水大半抽出,准备灌入新水时,大伙发现进水水流很小,次日上午问题仍未解决。

   起初是怀疑水管阀门有问题,可检查后排除了这个可能。会不会是水表里积垢堵水?换上新表和过滤网,白鱀豚馆依然“干渴”。又将白鱀豚馆内部的水阀重新安装了一遍,问题仍未解决。

   看着20岁“高龄”的“淇淇”在黄锈水里缓缓游动,大家心急如焚。有人说,干脆用消防车运水往池里灌。可一车水不过5吨,一池水至少要有四五百吨。又有人提出用软管接消防栓的水灌池。但消防栓距离水池足有六七百米……

   晚上7时许,“淇淇”还在水中呻吟。武昌自来水公司管线所20多名维修人员一齐上阵。大家再次扩大水管检查范围,一米一米地查。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一个20年前安装的老阀门。足足花了几个小时,维修人员方把锈死的螺丝撬开:阀门堵了。

   16日凌晨1时许,可爱的“淇淇”又在清澈的池水中畅游起来。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淇淇最后的“家”——“白公馆”(2009

博主摄影

 

 虽然有惊无险,但着实让大家捏了一把汗,因为年老体衰的“淇淇”已经经受不起太大的生存危机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淇淇”也一样,在它20多年人工饲养的生活中不止一次遇到险情。从1980年就和“淇淇”朝夕相处的白鱀豚专家陈道权对“淇淇”曾经遇到三次险情记忆犹新:

 第一次险情发生在1982年。有一次给饲养池测水温,工作人员因为没有经验,在池边拴温度计时绳子没有拴结实,碰巧被“淇淇快速触碰时给碰开了,绳子竟一下子缠在了“淇淇”的长吻上,“淇淇”一个劲甩头想把绳子甩下去,却越甩缠得越紧,可把正在值班的陈道权吓坏了!当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紧急放水实施急救。但按制度规定,饲养池放水必须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后才能进行,但当时研究基地还没有电话,基地距离水生所6公里,根本来不及请示。陈道权当机立断,做出了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先斩后奏”,立即一边开始放水,一边紧盯着“淇淇”游动情况。当池水放到能下人时,陈道权和同事们赶紧跳下水,抱起“淇淇”帮它解下缠在长吻上的绳子。看到“淇淇”没有危险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第一代白鱀豚研究专家陈道权(右)与陈佩薰(中)

      赵庆中(左)为“淇淇”抽血

        资料来源:引自陈佩薰《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

海洋出版社 2007年

  

 还是1982年,又发生了一次险情。一次给“淇淇”做体检,专职医生赵庆中刚刚把体温表插入“淇淇”的肛门测体温,平时“淇淇”配合的很好,一动不动,这次不知为什么突然用力摆动了一下尾鳍,一下子体温表折断了,半截留在了它的肛门里!这下把大家吓傻了,一时又素手无策。情急之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快把‘淇淇’放回水里,也许它自己能拉出来!”没有别的更好办法,也只能碰碰运气了。要说“淇淇”就是命大,回到水中时间不长,果然就把那半截体温表给拉出来了,让科研人员虚惊一场。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为“淇淇”做心电图检查

资料提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1986年夏天科研人员为“淇淇”和“珍珍”撮合“对象”的过程中。当时“淇淇”和“珍珍”分别住在圆池和椭圆池里,两池由一条过道相连。大家非常希望它们能早一点自动游到一个池里生活,便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喂鱼时将鱼逐步投到靠近过道口处,用鱼作诱饵,经过一段时间还真见到一点效果,“淇淇”和“珍珍”都慢慢游到过道附近吃鱼了。但也就到此为止,胆小的“淇淇”和“珍珍”还是担惊害怕的样子,谁都没有勇气游过通道进入对方的池内。科研人员看着它们总合不到一块很着急,就考虑是否可以借助外力给“淇淇”一点刺激来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次商量,决定试试用网驱赶的方法。组里动员了全部人员,在进行了详细分工和充分准备之后,选定在一天下午开始实施这个计划。组长陈佩薰、副组长刘仁俊分别站在圆池左右两侧负责指挥和观察,王丁在椭圆池上方的实验台上负责录音,陈道权、李忠杰负责拉右侧网,王克雄、李普一负责拉左侧的网。在组长陈佩薰下达“开始”命令后。两边负责拉网的人员就轻轻的托起网衣和网脚沿着池壁慢慢放入水中,当网脚沉入池底时稍微停了几分钟,这时“淇淇”就游到靠近通道那边的水区活动。接下来网具慢慢向通道这边推进,“淇淇”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它的潜水时间开始增多。当工作人员把网具拉到池子中间位置时,“淇淇”显然受到了惊吓,几次试图游进通道口躲避网具,但每次又都退了回来,始终不敢游过去。这时网具越来越靠近,“淇淇”被逼进了通道,它的头不停地左右摆动探测,看样子马上就要游过通道口进入“珍珍”的池子了。但就在这时,“淇淇”突然调转方向,向自己池子的中心迅速冲过来,一下子钻进网具,被网衣裹住动换不得!所有人瞬间都惊呆了,但立刻反应过来:不好,“淇淇”有被憋死的危险!正在3米高实验台上录音的王丁想都没想就跃入池中,拼命向“淇淇”游去。李忠杰放下网头也跳入池中,自己险些被网缠住。陈道权招呼李普一迅速把网具从池内拉起来,避免了人豚被网缠住的危险。当王丁、李忠杰靠近“淇淇”并将它托出水面呼吸时,它的身体已经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象平时那样使劲挣扎了。这时,组长陈佩薰把一个救生圈扔进水池,他们二人赶快将“淇淇”抱上救生圈。此时,现场的气氛紧张得简直要人命,所有的眼睛都盯在“淇淇”身上。只见“淇淇”呆在救生圈上一动也不动的休息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还过神来。这次的险情,真的让全组人员都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以后,组里再不允许在饲养池内使用网具了。

“淇淇”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淇淇”第一个“家”: 从椭圆形池看中间连接通道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淇淇”第一个“家”: 从中间连接通道看圆形池

     133、2001年:“淇淇”遭遇断水危机


            “淇淇”第一个“家”: 连接圆形池和椭圆形池的中间通道

                    博主2019年拍摄

 

 2001年第3期《华夏人文地理》杂志刊登专题报道“世纪孤独——白鳍豚淇淇的爱婚情录”,作者宋刚明特意在文章的结尾写到:

 21世纪第一年的1月12日,是淇淇人工饲养21周年纪念日,为了让淇淇过一个快乐的“生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提前两天将淇淇的“房舍”清洗得干干净净。清洗那天我在场,水放干后,淇淇被抱到海绵垫上,进行身体检查。我仔细打量淇淇的面部,不知是它生就了这付面容,还是它今日特别高兴,淇淇一脸笑意。专家指着淇淇的脸叹息道:“淇淇老了,脸上都有皱纹了。”我问:“它现在相当人类什么年龄?”“60岁了。”守了大半生孤独的鳏夫,在新世纪里,淇淇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灰姑娘吗?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