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珍珍”红颜薄命 “淇淇”黯然悲鸣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国宝全纪录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09
中
五、“淇淇”和“珍珍”:命中注定的爱情悲剧
“珍珍”红颜薄命 “淇淇”黯然悲鸣
根据刘仁俊、赵庆中两位专家1994年发表的“白鱀豚某些内科疾病的防治”一文提供的资料,“珍珍”捕获时体表有轻伤,经治疗痊愈,体重从54公斤增至83公斤,体长从1.55米长至1.97米,身体发育和成长良好。应该说,与不幸的“容容”、“联联”不同,“珍珍”已经平安度过了人工饲养最难过的第一关。一切都在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淇淇”和“珍珍”喜结连理,为“水中国宝”传宗接代!
何曾想到,“淇淇”和“珍珍”这一幕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幸福场景竟是我们能看到的“水中国宝”白鱀豚2000万年进化史上的一曲绝唱!
1988年盛夏,“火炉”武汉37℃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了近一个月。好容易熬到天气转凉,“珍珍”却病了。9月20日以后,“珍珍”连呼吸都变得断断续续,呼气带有臭味。心情紧张的科研人员赶紧为“珍珍”会诊,诊断结果可能是间质性肺炎!“珍珍”马上被特别看护,特别请来的兽医为它注射药物,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但“珍珍”的病情仍然越来越加重。
9月27日,红颜薄命的“珍珍”与嬉戏为伴的未婚夫“淇淇”竟不辞永别!这头性格格外温顺、娇柔,十分招人疼爱的“准新娘子”在人工饲养下生活了911天,与“淇淇”同池相伴2年零1个月。

“淇淇”和“珍珍”姿态最美的影像
引自高宝燕、张先锋、王小强《瞬间——用镜头留住长江濒危动物》
科学出版社
参加救治的中科院水生所刘仁俊等专家和湖北医学院专家田鸿生1989年发表了“白鱀豚‘珍珍’的疾病诊断、治疗和病理观察”研究报告,记述了“珍珍”的发病情况:
9月24日,注射庆大霉素12万单位,并加维生素注射液6片,藿香正气丸1包。
9月25日,注射庆大霉素24万单位,并加维生素c注射液,口服螺旋霉素12片,肝泰乐6片,多酶片6片,常用维生素c剂量加倍。
9月26日,分上下午2次,每次注射庆大霉素12万单位,维生素c,口服肝泰乐6片,螺旋霉素6片,维生素c剂量加倍,碳酸氢钠片4片,大蒜素胶丸4丸,多霉素3片,ATP4片。
……
9月27日晨7时左右“珍珍”病逝,当即进行了病理解剖……
肝脏虽然呈现部分点状坏死,但尚未构成主要病症。其他器官没有明显病变。胃内发现0.7公斤铁锈片和碎屑,但并未造成胃的损伤,胃的结构完好。可能胃内充满大量铁锈片和碎屑,影响食欲和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加快病情的发展。
直到2007年,在陈佩薰教授出版的自传《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中,人们才找到了清楚地答案:

1997年博主第一次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采访,
用傻瓜相机拍下了“珍珍”的标本
“联联”“珍珍”父女俩,一个死于肝炎,一个死于肺炎。豚类世界中的最大不幸,竟都落在它们父女身上!
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至今还保存着从“珍珍”胃中取出来的那些铁锈。
在“珍珍”身上,曾寄托和承载着中国保护“水中国宝”的一线希望。今天的残酷现实更加证明,“珍珍”的意外死亡,是中国白鱀豚研究保护工作遭受的最大挫折和损失!
“珍珍”之死更让陈佩薰教授心如刀割!以至她在19年后在其自传中回忆这个悲伤时刻时还有些语无伦次:
“淇淇”命好苦!
“珍珍”走了!留下“淇淇”在水中孤独的游着,发出凄凉的叫声。多年之后,王克雄对“淇淇”那时的叫声仍记忆犹新:“那种叫声不是从水下发出来的,它是在水面上发出来的,它把头抬出水面,然后不停地发出那种叫声,我们听起来非常的凄凉。”
中国第一位动物声学博士王丁常年为“淇淇”录音,研究“淇淇”的语言,对“淇淇”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安装在饲养池底的水监器捕捉到了“淇淇”失去“珍珍”后那一遍遍凄惨的叫声,王丁博士从声音图谱发现,“淇淇”的这种声音过去从来没发出过。这是“淇淇”极度哀痛的悲鸣!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