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9、“珍珍”红颜薄命 “淇淇”黯然悲鸣

(2017-10-19 19:33:27)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09 

  

 “淇 淇”传 奇

五、“淇淇”和“珍珍”:命中注定的爱情悲剧


“珍珍”红颜薄命 “淇淇”黯然悲鸣

 

根据刘仁俊、赵庆中两位专家1994年发表的“白鱀豚某些内科疾病的防治”一文提供的资料,“珍珍”捕获时体表有轻伤,经治疗痊愈,体重从54公斤增至83公斤,体长从1.55米长至1.97米,身体发育和成长良好。应该说,与不幸的“容容”、“联联”不同,“珍珍”已经平安度过了人工饲养最难过的第一关。一切都在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淇淇”和“珍珍”喜结连理,为“水中国宝”传宗接代!

何曾想到,“淇淇”和“珍珍”这一幕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幸福场景竟是我们能看到的“水中国宝”白鱀豚2000万年进化史上的一曲绝唱!

1988年盛夏,“火炉”武汉37℃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了近一个月。好容易熬到天气转凉,“珍珍”却病了。9月20日以后,“珍珍”连呼吸都变得断断续续,呼气带有臭味。心情紧张的科研人员赶紧为“珍珍”会诊,诊断结果可能是间质性肺炎!“珍珍”马上被特别看护,特别请来的兽医为它注射药物,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但“珍珍”的病情仍然越来越加重。

9月27日,红颜薄命的“珍珍”与嬉戏为伴的未婚夫“淇淇”竟不辞永别!这头性格格外温顺、娇柔,十分招人疼爱的“准新娘子”在人工饲养下生活了911天,与“淇淇”同池相伴2年零1个月。

 

109、“珍珍”红颜薄命 <wbr>“淇淇”黯然悲鸣

“淇淇”和“珍珍”姿态最美的影像

引自高宝燕、张先锋、王小强《瞬间——用镜头留住长江濒危动物》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参加救治的中科院水生所刘仁俊等专家和湖北医学院专家田鸿生1989年发表了“白鱀豚‘珍珍’的疾病诊断、治疗和病理观察”研究报告,记述了“珍珍”的发病情况:

 1988年9月17日之前,“珍珍”摄食一直正常,每餐进食鲢鱼2.5公斤左右。9月18日开始,早晨虽然亦吃了2.25公斤,但较勉强。中午吃了1.75公斤,晚上摄食较好。从9月19日开始到21日,食欲大减,每餐仅吃2-4尾(每尾约0.25-0.5公斤),到9月22日完全停止进食。9月24日起水体检,并强迫进食2.5公斤。25日强迫进食2.5公斤,26日强迫进食3公斤。9月24日以前,行为活动无明显异常,以后则越来越显得无力,但尚能正常游泳和活动。9月26日显得呼吸加快,常躺在池底休息。

    报告中也记述了对“珍珍”的具体用药情况:

 1988年9月18日开始,“珍珍”食欲不好,根据以往经验,每餐加喂多酶片4片,以后又加喂藿香正气丸每餐2瓶。

9月24日,注射庆大霉素12万单位,并加维生素注射液6片,藿香正气丸1包。

9月25日,注射庆大霉素24万单位,并加维生素c注射液,口服螺旋霉素12片,肝泰乐6片,多酶片6片,常用维生素c剂量加倍。

9月26日,分上下午2次,每次注射庆大霉素12万单位,维生素c,口服肝泰乐6片,螺旋霉素6片,维生素c剂量加倍,碳酸氢钠片4片,大蒜素胶丸4丸,多霉素3片,ATP4片。

……

9月27日晨7时左右“珍珍”病逝,当即进行了病理解剖……

    该研究报告对“珍珍”的死因作了如下分析:

     从病理切片情况看,呈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使整个肺呼吸功能大减,直至最后完全失去呼吸功能而坏死。这种病临床表现可以不发生高烧,血相变化不大等情况,因此亦造成了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

肝脏虽然呈现部分点状坏死,但尚未构成主要病症。其他器官没有明显病变。胃内发现0.7公斤铁锈片和碎屑,但并未造成胃的损伤,胃的结构完好。可能胃内充满大量铁锈片和碎屑,影响食欲和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加快病情的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在2006年11月23日报道“白鱀豚:不可阻挡的消亡”中提到:“现在分析,研究组更倾向于珍珍的死因是吞食了0.7公斤池中坠落的铁锈块”。

 关心白鱀豚保护的普通人也会对“珍珍”死因分析中“胃内发现0.7公斤铁锈片和碎屑”的这个细节产生疑惑:在十分讲究水质的白鱀豚饲养池中,怎么会出现这样大量的铁锈片和碎屑?“珍珍”又是在什么时间吞食了这么多它从没有吃过的异物?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2002年发表的“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消化道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文中,有一段关于豚类因误吞异物而引起常见消化系统发病的阐述,似乎可以作为对“铁锈块”的一个旁注:

 管理过程中,由于对外界异物管理不严,致使各种异物如石块、金属块、汽水瓶盖、铁钉、塑料制品、树叶、草根、短水管、圆珠笔、手巾和绳索等掉进水池被豚吞下。轻者引起胃肠道的阻塞,造成长期消化吸收不良,豚体瘦弱。严重者可能导致胃部粘膜的糜烂、胃溃疡、胃出血和异物性中毒,或完全不能进食而死亡。

 关于豚类动物吞食异物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吞食异物是人工饲养海兽所遇到的经常性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人工饲养环境中接受训练的海兽比未接受训练的海兽更喜欢吞食异物,患病的海兽比健康的海兽更喜欢吞食异物。在刘仁俊、赵庆中两位专家合写的“白鱀豚某些内科疾病的防治”一文中更具体的提到:“豚池水中必须严防异物投入。豚往往因吞食异物,充塞胃中无法消化造成阻塞性胃炎而致死……我们饲养过的江豚因吞食大量草根、树叶乃致树枝而死亡。”

直到2007年,在陈佩薰教授出版的自传《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中,人们才找到了清楚地答案:

 没有好的饲养环境,一直是我们长期以来担忧的问题。豚池西面靠近东湖边,池上遮阳棚是1981年赶建的,稍有大风就刮得哗哗作响,不时有小杂物落于池中,豚也生活得不安宁,我们想检修一下,但两豚没有池子可以暂养。

 陈佩薰教授在该段末尾特别说了一句不无遗憾地话:“我想假如有一个理想的饲养豚馆,珍珍一定能逃脱这场灾难。”

 

109、“珍珍”红颜薄命 <wbr>“淇淇”黯然悲鸣

1997年博主第一次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采访,

用傻瓜相机拍下了“珍珍”的标本

 

 刘仁俊、赵庆中两位著名白鱀豚专家在系统总结他们成功饲养“淇淇”11年积累的诊断和治疗白鱀豚常见内科疾病经验的报告中特别提到:“鲸类的内科疾病,特别是肺炎和肝炎,不易诊断和治疗,加上肺炎和肝炎发病快,所以至今还是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课题,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治愈率很低。”

“联联”“珍珍”父女俩,一个死于肝炎,一个死于肺炎。豚类世界中的最大不幸,竟都落在它们父女身上!

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至今还保存着从“珍珍”胃中取出来的那些铁锈。

“珍珍”身上,曾寄托和承载着中国保护“水中国宝”的一线希望。今天的残酷现实更加证明,“珍珍”的意外死亡,是中国白鱀豚研究保护工作遭受的最大挫折和损失!

“珍珍”之死更让陈佩薰教授心如刀割!以至她在19年后在其自传中回忆这个悲伤时刻时还有些语无伦次:

 27日晨8时55分珍珍离开了爱她的淇淇及我们而去,为何这么快就走了呢?她同淇淇共同生活才两年半,淇淇的呼唤你听到没有?淇淇又孤零零的了,此情此景令我心如刀割。

 命运太残酷!

“淇淇”命好苦!

 专职饲养员兼训练员王克雄下水去打捞已经沉入池底的“珍珍”,“淇淇”似乎已有不祥之感,它就在王克雄的附近转着圈慢慢地游动。

“珍珍”走了!留下“淇淇”在水中孤独的游着,发出凄凉的叫声。多年之后,王克雄对“淇淇”那时的叫声仍记忆犹新:“那种叫声不是从水下发出来的,它是在水面上发出来的,它把头抬出水面,然后不停地发出那种叫声,我们听起来非常的凄凉。”

中国第一位动物声学博士王丁常年为“淇淇”录音,研究“淇淇”的语言,“淇淇”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安装在饲养池底的水监器捕捉到了“淇淇”失去“珍珍”后那一遍遍凄惨的叫声,王丁博士从声音图谱发现,“淇淇”的这种声音过去从来没发出过。这是“淇淇”极度哀痛的悲鸣!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