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4、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2017-09-03 16:26:19)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04

 

  

 “淇 淇”传 奇

 

五、“淇淇”和“珍珍”:命中注定的爱情悲剧

 

 

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按照预定计划,总指挥船将成功捕获白鱀豚的消息立即通知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早已经整装待发的武汉空军第八机组一架直升飞机大约一个小时后飞临现场上空,经过两次寻找,在指定地点降落,2头白鱀豚被顺利抬进机舱。

 

 

104、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空军直升机到来

 

104、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白鱀豚被抬上飞机

 

104、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直升机向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飞去

 

104、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白鱀豚被抬出机舱

 

           资料来源:张晓良科学网博客《30年前我国首次人工捕获白鱀豚的回忆》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966203.html

                              图片引自中科院水生所相关资料库

 

人类第一次成功捕获白鱀豚的现场此时变成了一次盛大而欢乐的集会。《环境保护》杂志特别将“活捕国宝白鳍豚”的照片作为第6期的封面,还特意在照片下方加上了一行醒目的文字“喜获‘国宝白鳍豚’?人工繁殖有希望”,在内文刊登了一篇生动的封面报道:

 

喜讯不胫而走,数以千计的监利县白螺区薛潭乡群众,奔向空旷平坦的沙滩,人们高喊“看稀奇”、“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它捉到了。”沸腾的人群,给“接亲”的直升飞机降落带来困难。许多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维持秩序,当担架分别抬出白鳍豚时,只见它们舒舒服服地睡在上面,不跳不闹,显得安稳,失去了在江中的雄风,似乎领略到人间的盛情。白鳍豚眼小嘴细长,鼻在头顶呈圆孔,皮泛灰白色,体呈流线型。由于它栖息在漫漫长江之中,难见偶尔露出的笑容。仅停降约十分钟的直升飞机,载着白鳍豚消失在远方。人们遥望天空,久久不愿离去。

 

 

104、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环境保护》杂志1986年第6期封面

 

 

中科院水生所刘仁俊、张先锋两位专家随机护送白鱀豚。1986年4月3日的《武汉晚报》对这次成功的空运白鱀豚行动作了追踪报道:

 

逮住白鳍豚,这只是任务完成的第一步。如何运回武汉,到汉后如何护理,雌豚将来又如何与那头索居六年的雄豚同居,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大伤其神的。用飞机运送,水生所过去就没干过。气压、空气流通等等都要考虑。要知道,国外空运海豚就屡屡发生过不幸!白鳍豚用肺呼吸,不能象鱼那样泡在水里,却又离不得水。护送组就带上三四个水桶上飞机,一路上不断往豚身上洒水。为防白鳍豚挣扎而撞伤,他们不得不在狭小的机舱内躬身站着用腿两边护住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平稳飞行后抵达了水生所。

 

参加随机护送白鱀豚的张先锋在水生所内部编辑的“人工捕获两头白鱀豚纪念专刊”刊文军民协作  同运国宝——人民空军协助我所空运活豚纪实”,对这次空运白鱀豚的特殊经历作了比记者更详细的记录:

 

活豚运输,是保证白鱀豚饲养成功的一个关键。战前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用直升机运输,安全可靠,迅速方便。当我们来到空军武汉指挥所航行处调度室说明来意后,航行处王处长、沈参谋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马上把我们的要求向司令员和政委作了汇报。首长完全同意用军用直升机运输活豚,支援科学研究工作,并决定抽调具有几千小时飞行经验的占万选优秀机组来承担这次任务。

    3月27日,空军武汉指挥所航行处发布命令,占万选机组、5404号专机从3月28日起,处于一级待命状态。一旦捕到活豚,立即前去空运。

    3月31日11时30分,盼望已久的喜讯传来了。20分钟后,调度室回电:5404号专机已准备就绪,机组人员已登机待发。13时2分,我来到王家墩机场,13时5分登上专机。专机13时10分点火启动,13时20分升空。方向:城陵矶;高度:1000m;速度:160公里/小时。14时40分,专机来到城陵矶西北约5公里的观音洲上空,低空盘旋后准确着陆于红旗招展的降落场。

   归途中,机组人员不时打手势询问白鱀豚的状况,当看到我伸出大拇指后,便会心地笑了。

   16时17分,专机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白鱀豚研究基地内事先画好的白色“+”上。抬下白鱀豚后,机组全体同志带着胜利的微笑,重上蓝天,飞回王家墩机场。

 

 

104、空军直升机专为“淇淇”接“新娘”

                             喜获国宝白鳍豚

摄影:李远柏

 

军用直升机用最快的速度把2头白鱀豚直接安全送达武汉东湖南望山下水生所的关桥养殖场,送到孤独的“淇淇”身边。这是号称“水中国宝”的白鱀豚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乘坐飞机。

这也是我国开展白鱀豚研究保护工作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捕捉白鱀豚行动,创造了一次同时捕捉2头白鱀豚的新记录,反映了我国白鱀豚研究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环境保护》杂志在封面说明中透露,国际上的豚类专家曾热情而主动地要求帮助捕豚。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捕豚成功,不仅人工增殖有望,还为十月即将在武汉举行的国际淡水豚类学术会议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中国科学院时任院长卢嘉锡于4月3日专门发来了贺电。

这次围捕行动大获成功,让所有关注“水中国宝”的人们从中看到了白鱀豚研究保护的光明前景!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