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白鱀豚水中睡眠休息之谜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国宝全纪录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85
鲸类动物和人一样要用肺呼吸,必须不断浮出水面呼吸,使它们在水中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对鲸类的睡眠进行的广泛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鲸类动物睡眠休息的情况并不相同,有的如宽吻海豚睡得时间短而浅,是在水底休息大约4分钟以后再浮上水面呼吸;有的如太平洋白边海豚睡得时间长而深,是浮在水面上很长时间自动呼吸;也有的如拟鼠海豚根本就不睡觉。
那么,白鱀豚是如何在水中休息和睡眠的?

淡水豚专家华元渝等在“长江白鱀豚行为的观察”研究报告中记述了在野外观察到白鱀豚的歇息行为:
夜间,白鱀豚常成群栖息在宁静平缓的缓水区内,从停泊在附近的考察船上,可以听到它们出水呼吸发出的均匀的拖长声调的“qu”声,表现出极其平缓的慢节奏。
可见均匀的慢节奏游动,捕食嬉戏之后的“浮卧”、“滑行”、“仰卧”、“随浪漂流”等,都应属于白鱀豚的歇息行为。
关于白鱀豚的睡眠,水生所专家们坦言,由于白鱀豚太珍贵了,不可能在它的头部插电极做电生理实验,但从“淇淇”的行为观察,它同样有睡眠休息,主要的睡眠方式是漂游于水面,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睡眠亦有长短之分。但饲养人员有一次夜间更换池水,当水抽到仅剩1米深时,只见“淇淇”仰躺于池底,一动不动达2分钟之久。
瑞士伯尔尼大学著名学者皮莱里教授在1969-1970年曾经饲养了2头巴基斯坦的印河豚,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中国《自然杂志》发表的“瞎眼的印河豚”一文中对印河豚睡眠行为的观察记录,与“淇淇”的某些睡眠行为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次我们设置示波器研究海豚发声,发现它不仅从不停止游泳,而且也从不沉默无声。最后我们用电平记录仪日夜不停地记录了它的声纳信号。仔细察看曲线发现,与声发射不时中断相对应,其电平曲线也跌落到零点。在24小时中的所有中断加起来为7小时,这与哺乳动物正常睡眠需求的时间相符。
因此,持续仅几秒的短暂中断是一类高度分化的多相型睡眠状态。为什么印河豚与其他海豚不同,睡眠期这么短,而且是哺乳动物中已知的最短记录?其原因要从它的环境去寻找。印河豚生活在流水中,在季风期印度河成为汹涌洪涛,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流速可超过每小时10-15英里,高大的榕树如同稻草一般被冲走。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睡眠期较长的海豚将被流水冲走并冲撞而死。

《自然杂志》1979年11期“瞎眼的印河豚”
国际科学研究更有趣的发现是,宽吻海豚有着独特的大脑系统,可以使大脑的一半休息,另一半醒觉,而且跟陆生哺乳动物一样能够做梦,而特点是它们的大脑能够一半觉醒一半做梦。

白鱀豚是否也能半个大脑睡觉、半个大脑工作呢?它们也能够做梦吗?孤独一身的“淇淇”无法给我们提供这个答案。
这永远是白鱀豚的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