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中央领导批专款为“淇淇”建新居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全纪录国宝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78
中央领导批专款为“淇淇”建新居
“淇淇”被捕获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同志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尽最大努力饲养好,并抓紧对白鱀豚进行深入研究。方毅同志担任主管科教工作的中央领导后,虽然日理万机,但对“淇淇”仍然关怀备至。

1978年,方毅副总理(右)到中科院水生所视察工作,
听取所长伍献文汇报工作
资料来源:中科院水生所张晓良先生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2008年出版的《方毅传》在“春天的脚步”一章中,专门以“白鳍豚会灭绝吗?”为题,记录了这位中国科技战线的领导者与白鱀豚“淇淇”之间一段长达12年的佳话。
1980年5月,方毅去南方出差,特意来到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的武汉水生所,他手扶栏杆俯瞰一汪碧水中的淇淇。它是那么活泼可爱,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银灰色的皮肤闪闪发光。陪同人员顺手丢下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淇淇闻声跃起,冲出水面,还发出欢快的叫声。方毅微笑着向淇淇挥挥手,关切地询问陪同人员:
“淇淇几岁了?
“才两岁多。”
“喜欢吃什么?”
“一斤重的活鱼,每顿吃五斤。有时还给它加点维生素。”
科技人员还告诉方毅,他们定期给淇淇体检。水池的水质很好,经过杂质过滤,添加臭氧、氯气消毒,双重净化,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7—26度,基本上与长江水温一致。
“白鳍豚是我们的国宝,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你们要好好保护。”方毅叮嘱说。
“是的,人们都说它是长江女神,是水中的熊猫。”陪同人员不无骄傲地说。
“只可惜只捕到一条,它也太孤单了。水池也有点小。”
淇淇仿佛听到了方毅的谈话,摆动优美的舞姿翩然游到池边。
“养殖白鳍豚需要很多钱,所里经费不足。”陪同人员给方毅算了一笔细账,面有难色。
“这好办,我回去想办法。”方毅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从武汉回到北京,方毅把养殖情况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非常高兴,当即特批十万元专款,用于白鳍豚研究……
1980年,方毅还通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为白鳍豚拨出专款八十万元,用于解决饲养设施和研究经费。六年后,他再次来到武汉,又亲临白鳍豚馆。看到淇淇健康活泼,个子也长大了,十分高兴。但是,他发现淇淇的生活条件仍然十分简陋,很生气地说:“我当院长时给白鳍豚批了八十万元,怎么到现在白鳍豚的生活条件还这样差?”陪同的刘仁俊研究员回答说:“我们没有拿到这笔钱,我们一直向中国科学院申请为白鳍豚建一个较好的饲养馆,因经费缺乏,所以至今未建。”刘仁俊怕方毅为难,没有敢大开口,只说大约需要二百万元。方毅让刘仁俊连夜赶写一个报告,明天早晨交给他。次日,方毅回到北京,就立即约见当时的财政部长王炳乾,介绍了白鳍豚的养殖情况,请他特批修建白鳍豚馆的专项经费二百万元。后来,经认真核算,尚缺三百八十余万元人民币,中国科学院决定补足缺口经费,一座设施先进、造型美观的白鳍豚馆终于在1992年11月12日建成开放了。方毅应邀为新馆题写了馆名。
1986年底,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陈慕华同志特意率领各专业行的行长们来看望“淇淇”,得知科研人员非常需要50万外汇购买国外先进仪器设备。回到北京,她以自己的名义,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向外国驻华银行为白鱀豚募捐。11个国家和地区的48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共为白鱀豚募得捐款50多万美元,成为白鱀豚饲养研究的一项重要基金。1987年5月27日,陈慕华同志亲自主持了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举行的捐赠仪式。

1987年5月27日,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
向中科院水生所刘健康所长授捐款
引自陈佩薰等《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7
1990年8月12日,时任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讲话中动情地说:“我在水生所看到为白鳍豚修了一个很小的水池子,在那儿养着一只白鳍豚,孤孤单单的,不能繁衍,形不成群体。要想把白鳍豚保护下来,必须在江里建立自然保护区,这些都是应该研究的。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家科委、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都应支持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还提出:“有些重要的动物可以‘一种一法’,象类似大熊猫、白鳍豚这些濒危动物。”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下,1992年10月,中国两个国家级白鱀豚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同时正式成立,它们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批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在中国,能够像“淇淇”这样享受中央领导亲自关照的野生动物个体恐怕寥寥无几。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