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白鱀豚分类归属的争论与困惑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国宝全纪录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65
上
白鱀豚分类归属的争论与困惑
生物学界对淡水豚类的分类并非象我们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简单。
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早在《哺乳动物图鉴》中指出:“至于分类系统,一向存在着较多的意见和问题…… 自亚目以下,科属间的问题更是多不胜计。”中国学者提出将白鱀豚建立独立新科的观点,并未完全被国际学界广泛采用。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下属物种生存委员会(SSC)提出的1988-1992年鲸类保护行动计划书中,白鱀豚作为亚科归属于拉河豚科。1991年IUCN红皮书同样采用这个分类。
白鱀豚和亚河豚颅骨比较图
即便在国内动物学界,白鱀豚新科也没有成为“一家之言”,对白鱀豚的分类归属仍然是“百花齐放”。粗略统计1980年代末以来国内的重要动物学文献,有以下几种归属记述:
第一种是把白鱀豚归属为“淡水豚科”。包括: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哺乳动物分布》;1998年汪松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1988年由高耀亭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动物图谱(二版)》将“淡水豚科”译为“淡水鲸科”。
第二种是采用辛普森(Simpson)的观点,将白鱀豚归属于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包括:1989年国家林业部、农业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5年由汪小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1年由汪松等编订、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哺乳动物名典》;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水生野生动植物识别手册》等。其中也有把恒河豚科译为“喙豚科”,白鱀豚属译为“鳍豚属”,让中国读者产生错觉。
第三种是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1年发布的红皮书所使用的淡水豚类分类系统,分列恒河豚科、亚河豚科、拉河豚科三科。白鱀豚作为亚科,隶属于拉河豚科。同一科还有普河豚。1997年由陈佩薰等著《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所附录的“鲸类学名及中、英文俗名对照名录”,使用的也是IUCN的这个分类系统,但白鱀豚不是作为亚科而是作为属归入拉河豚科。
白鱀豚与亚河豚的胸椎比较图
第四种是仍然采用米勒的分类归属,即亚河豚科(Iniidae),但译名又有差异。1994年由汪松等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兽类名称(拉汉英对照)》译为“鳍豚属”;同为汪松、解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又译为“河豚科”。由中国动物园协会主编、谭邦杰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哺乳动物分类名录》则译作“亚马孙河亚科”、“白鳍豚属”;
第五种是采用白鱀豚科分类系统。包括:1987年由林福申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贵珍稀水生动物》;199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2000年由刘明玉等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2003年由王应祥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1996年由陈万青等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哺乳动物》一书也采用了白鱀豚科的观点,但将普河豚也归入其中,这与周开亚教授提出的白鱀豚科只有白鱀豚一属的观点也有区别。
国内出版物对白鱀豚分类系统采用上的混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鲸类学者对其研究的活跃及其不同观点的差异;而关于白鱀豚系统分类归属问题长达90多年的争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在淡水豚分类与进化方面的艰难探索。
除了国内不同出版物采用相互不同的分类系统让人无所适从之外,淡水豚家族各成员以至鲸豚类动物的中文译名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更让中国的普通读者眼花缭乱甚至头昏脑涨!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白鱀豚与亚河豚眼的位置比较图
国际上,仍有学者坚持把白鱀豚归为亚河豚科。但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明确支持一个独立的白鱀豚科。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2004年发布濒危动物红皮书开始单列白鱀豚科。2007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著名鲸类学家杰弗森(Jefferson)等在所著《世界上的海洋哺乳动物》(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中也采用了周开业提出的白鱀豚科分类。
周开亚教授在2002年发表的“白鱀豚系统发生位置的研究”一文中总结到:“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淡水豚类的4个现生属分别属于4个独立的科,白鱀豚类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3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同认识。”2004年,周开亚教授在其编著的《中国动物志·兽纲第九卷·鲸目·食肉目海豹总科·海牛目》这部迄今最权威的专著中,对白鱀豚系统发生位置研究及建立白鱀豚科又作了如下总结概括: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 是白鱀豚科的惟一现生种。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白鱀豚曾被归属于亚河豚科Iniidae 或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 。新建的白鱀豚科在1978年发表以后(周开亚等,1978),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白鱀豚的系统发生位置进行了研究。Barnes(1985)曾认为白鱀豚类是属于弗西豚科Pontoporiidae 的一个亚科。近年的形态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都表明淡水豚类不是一个单系群,恒河豚类比其他三类更接近齿鲸系统发生树的基部,白鱀豚科、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拉河豚科)分别代表了从进化为海豚总科的主干分出的3早期支系,支持它们都是独立的科。
白鱀豚科是世界现生哺乳动物中,唯一由中国人命名的科。
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白鱀豚是新建白鱀豚科唯一代表,这是20世纪在现生鲸类中唯一的新建科级阶元,也是20世纪最后发现科级单元的唯一兽类。
按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在现代科学发现白鱀豚90多年后,在白鱀豚已功能性灭绝的今天,有关它的生物分类归属仍如此复杂,这也成为“水中国宝”白鱀豚现代传奇的一部分。
它们的一件标本被人间蒸发60多年,它们在自己国家的名字被争论30年无定论,它们在地球上的“户口”被讨论90多年才有“眉目”, 这一连串的现代传奇故事竟然都发生在白鱀豚身上,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野生动物中恐怕也极为罕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连串的现代传奇故事不幸构成了古老的白鱀豚家族被纳入人类历史轨道后悲剧命运的悲情序幕!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