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4、中国科学家提出为白鱀豚建独立新科

(2015-07-05 21:15:03)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64

 

 

 

 “长江女神”传奇

 

 

中国科学家提出为白鱀豚建独立新科

 

 

1863年,克雷(Cray)首次将世界淡水豚类分为恒河豚科、亚河豚科和海豚科。随后弗劳尔(Flower)于1869年便提出淡水豚类为一个恒河豚科,下面包括三个亚科,即恒河豚亚科、亚河豚亚科及拉河豚亚科。那个时候世界科学界还不知道中国的白鱀豚,但对淡水豚的分类位置从开始便出现分歧。

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际鲸类学家对淡水豚分类包括白鱀豚的归属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围绕淡水豚类是单系的还是多系的,淡水豚的4个属应归属于单一的科还是分为不同的科的争论始终不断。1980年代以后,分科的观点为国际鲸类学界普遍接受,并趋于分为3科,共4-5种。

对白鱀豚的分类位置,国际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隶属亚河豚亚科。还有少数学者认为白鱀豚接近于恒河豚,但他们的观点未被学者们承认。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展白鱀豚研究保护项目后,南京师范大学以周开亚为首的研究人员对白鱀豚归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米勒依据的只是一个有缺损的头骨和7块颈椎,他的结论受到材料不足的影响。而他们则对5副白鱀豚的骨骼及另外4个头骨进行测定观察,解剖了胃等器官,然后将得到的数据与亚河豚一一加以对比,发现了明显的差异。他们还将白鱀豚与恒河豚、拉河豚等世界其它淡水豚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相近的地方,但是有显著差异。周开亚、钱伟娟、李悦民三位中国学者1979年发表了研究报告“白鱀豚的骨骼和分类位置”,提出:

 

白鱀豚无疑归属于淡水豚总科Platanistoidea。淡水豚总科已确认的现存科有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亚河豚科Iniidae及拉河豚科Pontoporiidae。形态结构的比较表明白鱀豚不可能归于其中任何一个科。基于白鱀豚与上述三科的结构差异,我们认为它是另一类古老齿鲸的现存代表,应建一新科。

白鱀豚科(新科)Lipotidae fam.nov

白鱀豚属Lipotes Miller,1918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1918

 

 

64、中国科学家提出为白鱀豚建独立新科
                                  白鱀豚的胃

        引自:《周开亚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2011

 

 


64、中国科学家提出为白鱀豚建独立新科

白鱀豚、恒河豚、拉河豚的胃示意比较图

      引自:《周开亚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2011

 

 

 根据中国学者的分类研究,白鱀豚新科只有一个白鱀豚属。

 1981年,周开亚与同事在“白鱀豚的肠”研究报告中,再次提出了白鱀豚与其他淡水豚的主要区别,进一步证实他们建立淡水豚分类系统的观点:

 

1、白鱀豚的肠为体长之12.5-14.9倍。恒河豚为3.6-4.9倍。亚河豚为19.0-20.0倍。拉河豚的肠为其体长之24.0-37.3倍。差异非常之明显。

2、恒河豚和拉河豚的肝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本部的始端;而白鱀豚则开口于十二指肠球部。

3、白鱀豚的肛扁桃体发达程度介于亚河豚和恒河豚之间。在拉河豚的肛管部未发现有肛扁桃体。

 

 1982年,周开亚向国际生物学界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在论文中提出,对淡水豚类科级分类迄今未达成一致结果的原因,与研究材料大多局限于颅骨有关。中国学者在研究白鱀豚与亚河豚的亲疏时,除仔细对比颅骨的结构外,也注意对椎骨、胸骨、肢骨及可能得到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资料加以比较,从而否定了两者的近亲关系。而通过同样的方法对比研究发现,各类淡水豚之间的差异远超出一般哺乳动物科与科间的区别,足以证明现存的四类淡水豚各代表一个在演化早期分化出来的支系,它们的分类阶元可确定为科级。周开亚1984年发表的“鱀豚总科的分科和系统发育兼记鲸类单源起源的证据”研究报告,是他这项研究成果的中文版,虽然非常专业,但其中的一些论述对我们了解白鱀豚及淡水豚家族的进化和分类很有帮助,非常值得一读:

 

通过特征分析推想鱀豚类(淡水豚类,下同)的系统发育关系。亚鱀豚科(亚河豚科,下同)是从原始鱀豚类分离的侧支。此科以上颌骨的腭部被犁骨隔开及胸椎肋面大多位于椎体前缘为区别于其他鱀豚类的近裔性状。

从原始鱀豚类分出的第二个支系是白鱀豚科,它的翼钩突骨片、胸椎肋面、腕骨、鳞骨颧突及赤冠等一系列性状相对比海鱀豚科(拉河豚科,下同)及鱀豚科(恒河豚科,下同)原始,并以其肝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球部为区别于后两个科的近裔性状。

海鱀豚科和鱀豚科从原始鱀豚类分出略迟于白鱀豚科。鱀豚科的上颌冠、上齿列、腕骨及尖叶支气管等性状比海鱀豚科专化,其鼓围耳骨与颅骨的直接连接、盲肠等特征则较后者原始。两科间也形成近祖性状和近裔性状的镶嵌分布。

各类鱀豚脑的发展相对比其他现代齿鲸缓慢。从总体看,亚鱀豚科保留的原始性状相对较多,鱀豚科最为特化。各科按系统演化的分类排列顺序为:亚鱀豚科(Iniidae)、白鱀豚科(Lipotidae)、海鱀豚科(Pontoporiidae)和鱀豚科(Platanistdae)。

根据已发现的原始鱀豚类化石,此四科可能在中新世时从起源于鲨齿豚类的海生祖先分离出来。除海鱀豚科生活在沿岸海域外,现存的另三个科次生性地进入江河。它们的构造虽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继续分化,但发展水平低于其他现代齿鲸。

 

中国学者的论文得到国际海兽研究学术团体“海洋哺乳动物学会”第一任主席诺列斯博士的赞同,他认为,“这篇论文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著作。”

 

 

64、中国科学家提出为白鱀豚建独立新科
                          淡水豚类鳍肢骨的比较

    引自:《周开亚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2011

 

 

淡水豚类的消化管是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最显著的器官。1984年,中国学者周开亚、李悦民与瑞士伯尔尼大学解剖医学研究所的皮莱里教授开展了国际合作,发表“亚鱀豚的消化管”研究报告,对2头在玻利维亚的伊普鲁普鲁河采集的亚河豚标本的消化管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并与白鱀豚等另外三类淡水豚相比较,得出“鱀豚类四个科的消化管的比较表明它们的构造互不相同,进一步证明了周开亚等1979年提出的四类现代鱀豚分属于不同支系的观点”的结论。

19898月,周开亚教授在罗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兽类学大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详细阐述了几类淡水豚的相互区别和相互关系。1992年,周开亚教授又发表“白鱀豚研究的概况”一文作了总结:

 

对于白鱀豚类可否作为一个科,美国的巴恩斯(Barnes)曾于19851988年的论文中,把白鱀豚科列进鲸类的分类系统。然而,在1985年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则建议把白鱀豚类归入海西豚科(Pontoporiidas),作为后者的一个亚科。巴恩斯着重的是白鱀豚与化石海西豚的一些相似,中国研究者着重的是白鱀豚与现存海西豚的许多差异。尽管有着这样的争论,法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米松(Muizon)仍继续称白鱀豚科。

 

周开亚教授建议在教学中科采用以下的分类系统(冠*号者为化石种):

 

鲸目  Cetacea  Brisson1762

  白鱀豚科 Lipotidae Zhou,Qian et Li, 1978

  白鱀豚    Lipotes verillifer Miller, 1918

  *原白鱀豚 Prolipotes yujiangensis  Zhou, Zhou et Zhao,1984

 

1999年,南师大杨光、周开亚等学者又发表研究报告,他们通过比较白鱀豚和其他淡水豚细胞色素b基因307bpDNA序列差异,证明白鱀豚和其他淡水豚之间的差异已达到科的水平。

为有助于读者更清楚地了解白鱀豚的生物分类情况,不妨将维基百科网上的一个相关帖子复制在此:

 

白鱀豚分类:

 

域: 真核域(Eukaryota)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 齿鲸亚目(Odontoceti)

科: 白鱀豚科(Lipotidae)

属: 白鱀豚属(Lipotes)

种: 白鱀豚(L. vexillifer)

 

周开亚教授是新中国报道白鱀豚的第一人,又在白鱀豚中文命名、白鱀豚分类位置等研究上作了开创性工作,在7届国际海兽生物学双年会上被国际海洋哺乳动物学会主席佩林博士称为“白鱀豚的重新发现者”。1994年,周开亚教授当选为“亚洲淡水豚委员会”首任主席。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