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8、首次发现白鱀豚繁殖群体的目击报道

(2015-03-30 19:52:58)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48

 

 

 “长江女神”传奇

 

 

首次发现白鱀豚繁殖群体的目击报道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人类与白鱀豚亲密接触历史上最后一个浪漫的黄昏。

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保护区主任郑邦友2008年曾撰文回忆自己上班第一天与白鱀豚的奇遇:

 

1985年秋,21岁的我从安徽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铜陵淡水豚养护区工作。上班第一天的上午,我搭乘机帆船渡过长江支江到位于江心洲的单位报到。途中,当船行驶到江面开阔处时,我突然发现前方300米处有6头并列劈波斩浪嬉戏追逐的白鳍豚!只见它们时而把圆滚滚的灰白身子露出江面,时而潜入水中,长长的尖嘴在朝阳照耀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场面相当壮观。“长江女神”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太美了!只可惜我当时没有相机,没能拍下这美好的瞬间。上班第一天这神奇的遭遇,坚定了刚出象牙塔的我立志终生投入淡水豚保护事业。

 

 

48、首次发现白鱀豚繁殖群体的目击报道
                       20世纪长江中的白鱀豚珍贵影像

引自高宝燕、张先锋、王小强《瞬间——用镜头留住长江濒危动物》科学出版社 2008

 

 

同样是在铜陵,同样是1985年,第9期《中国水产》杂志刊登了一条信息,虽然很短,又没有标题,却记载了中国开展白鱀豚生态考察的一项世界之最——首次发现白鱀豚繁殖群体:

 

中国首次发现白鳍豚繁殖群体。据铜陵市和南京师范大学白鳍豚联合调查组介绍,517日和18日先后在长江铜陵江段发现8头白鳍豚,两次是繁殖群体。这一发现为抢救白鳍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48、首次发现白鱀豚繁殖群体的目击报道

 

20世纪长江中的白鱀豚珍贵影像

引自高宝燕、张先锋、王小强《瞬间——用镜头留住长江濒危动物》科学出版社 2008

 

 

这样重要的记录,却又如此简要,难免让读者感觉太不解渴。幸运的是,媒体记者对首次发现白鱀豚繁殖群体作了一篇非常精彩的目击报道。《光明日报》1985629日刊登的通讯“江中白鱀豚目睹记”,为世人留下了难得一见的白鱀豚母子亲密相依的真实场面:

 

那一天,江面微风徐徐,平静无浪,蒙蒙细雨给大江刷上了一层烟雾,我们乘着考察船离开了铜陵港。

……

此时,船速放慢,接近七号标了。我们都站在甲板上盯着江面,等待着,盼望着。突然,一位女同志喊起来,“那边好象是白鱀豚!”大家“忽拉”一下子都拥到她那边,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又有几个人喊起来:“对,是白鱀豚!”我由于没有见过白鱀豚,看了半天,竟没有看到。船慢慢加速,追了上去,在离白鱀豚六七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照相机、摄象机都举起来了,作好了准备,等待白鱀豚的再次出现。“出来了,出来了!”这次我终于清楚地看到,一头大白鱀豚携带一头小白鱀豚一齐从水中跃出跃入,另外一头大白鱀豚在它们周围三、四米的地方跳跃。那头小白鱀豚大约有四五十厘米长,依附在大白鱀豚的胸鳍上,搏风击浪,十分有趣。白鱀豚跃出水面有一、二秒,银灰色的皮肤闪闪发光,背鳍呈三角形,象一面风帆划破水浪。我高兴地喊:“看到了,看到了,瞧它们游泳的姿式真是太漂亮了,而且是两头大的带着一头小的,真是太有趣了,它们可能是一家子。”

 

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白鱀豚考察之后,长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活在滔滔江水中的“水中国宝”每况愈下,已难觅踪影,到后来就见不到踪影了。

“自然环境下的白鱀豚行为远比饲养条件下多姿多态。”这是白鱀豚专家华元渝教授在“长江白鱀豚行为的观察”报告中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重读二十多年前这些幸运的中外科学家、记者亲眼目睹“长江女神”白鱀豚翩翩风采的珍贵记录,心中便会浮起一种难言的失落感。

 假如今天长江中的白鱀豚风采依然,那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自然美景!

假如今天的长江还是一条有白鱀豚遨游的世界第三大河,那该是多么美丽的母亲河!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