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古流芳白秋练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悲情国宝全纪录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24
上
万古流芳白秋练
蒲松龄
资料来源:昵图网
蒲松龄毕大半生心血,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完成《聊斋志异》的写作,但因家道贫寒,“无力梓成”,生前书稿一直藏在家中。开始是亲朋好友向他借抄,后来越传越广,竟到了“人竞传写,远迩借求”的程度。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根据传抄本刊刻的《聊斋志异》问世。从此,这部古代短篇小说杰作便版本迭出,广为传播,形成“风行天下,万口传诵”,“几乎家有其书”的气象。据研究学者初步统计,《聊斋志异》达60多种版本,包括抄本、初刻本、译注本、补遗本、拾遗本、民族语译本等。20世纪以来,《聊斋志异》更有许多新注本、白话译文本相继而出,传播愈广。《聊斋志异》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自19世纪末便有外文译本流布海外,迄今约有日、朝、越、英、法、俄、德、意、捷克、波兰等25种语言的译本。籍着《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长江女神”白鱀豚幻化成的美丽形象——白秋练也不胫而走,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学形象。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同文书局的铁城广百宋斋主人不惜重金邀请绘画名手依《聊斋志异》每篇事迹各绘图一幅,共收图444幅,并在每图题七绝一首,出版石印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成为最早配以图咏的《聊斋志异》版本,使原书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许多脍炙人口的聊斋人物从此有了美术形象,颇受人们欢迎。石印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被称为明清小说插图本之极品。遗憾的是,其中《白秋练》的绘图上没有出现白秋练的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编撰出版《聊斋故事》系列连环画,其文图的巧妙结合,既与故事本身融为一体,又给人以远远超出小说本身所能引起的愉悦和满足,一时成为最迷人《聊斋》。其中由著名画家颜梅华绘画的《白秋练》于1958年正式出版,从此诞生了第一个白鱀精灵白秋练的美术形象。有读者评价颜梅华笔下的《白秋练》“其才情绝伦的地方在此书中充分体现,构图严谨、用笔细腻流畅、人物造型准确、画面美轮美奂,流动中洒脱的笔调将我们带入蒲松龄虚设的幻想世界里,无数次翻阅,遐想翩翩……”
《白秋练》连环画封面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
《白秋练》连环画封面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封面设计:赵俊生)
《白秋练》连环画封面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封面设计:彭连熙)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新疆少儿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等也纷纷推出精彩纷呈、各式版本的《聊斋》连环画,叶毓中、张文忠、陈全胜等专业画家又为《白秋练》增加了多姿多彩的美术形象。1980年香港海鸥出版公司出版了《聊斋》系列连环画,其中包括了颜梅华绘画的《白秋练》,使白秋练的艺术形象走进海外华人世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文出版社1984年和1985年出版了外文版彩色连环画《白秋练》,由著名画家毛水仙绘画,这套彩色连环画包括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印第安文、泰文、孟加拉文等9种文字,是一套语种最多的聊斋连环画,把白秋练美丽的艺术形象介绍到全世界。
进入九十年代,新一代卡通漫画作家将白秋练的故事搬上了卡通漫画连环画,创作了充满现代气息的白鱀精灵白秋练的时尚艺术形象。其中,被誉为内地漫画第一人,在国内和日本都拥有极高人气的胡蓉绘画的《白秋练》(1998年分别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和香港玉皇朝出版社在大陆和香港出版)和另一位在国内漫画大赛屡获大奖的李堃以唯美国风插画风格创作的《聊斋白秋练》(200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成为漫画版《白秋练》的两部经典。
蒲松龄塑造的白秋练的文学形象也激发了国内专业画家的创作灵感,从1970年代末开始,朱学达、施福国、侯荣亚、蒋采萍、许小峰、孙忠会、薛林兴等一批著名画家先后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白秋练》仕女图,更幸运的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白秋练艺术精品被印成挂历而流行千家万户,为人们所喜爱。其中,著名水彩画家施福国先生1981年创作的《白秋练》影响最为广泛,成为艺术瓷盘、贺年卡、火花等许多小型艺术品、收藏品的图案。
白秋练的艺术形象荣登“国家名片”。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4月21日发行2002-7 T《聊斋志异》(第二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设计者为著名画家、邮票设计家陈全胜。其中第4枚即“白秋练”。
进入21世纪,聊斋白秋练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影视剧。2006年,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剧制造中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等联合拍摄了电影《白秋练》,剧中的白秋练由青年演员吴晴扮演。2009年,北京盛世骄阳公司制作了36集电视剧《聊斋3》,其中第19、20集为《白秋练》,白秋练由香港演员薛凯琪扮演,在网络视频上有很高的点击率。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