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的追思(上)

(2013-07-14 08:45:16)
标签:

淇淇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天堂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今天是“水中国宝”白鱀豚淇淇离世11周年的祭日。每逢淇淇的生日、祭日,我们这些淇淇的粉丝们都要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非凡的白鱀豚天使的怀念和追思,并以此追忆远逝的白鱀豚,提醒人们汲取教训,再不能让长江江豚重演灭绝悲剧。

年初,《中国水生野生动物》杂志约我写了一篇追忆淇淇的文章,发表在该刊第2期。今天就在博客中转载这篇长文纪念淇淇离世11周年吧。

 

                   天 堂 的 追 思

 

 

         天堂的追思(上)



       112是淇淇的“生日”。虽然淇淇离开我们已经10多年了,但每到这一天,我和所有喜爱淇淇的人们都要用怀念和追思为天堂里的淇淇庆生。

淇淇是谁呀?为什么要给已去世的淇淇庆生呢?

是啊,现在许多青年人不知道淇淇是谁呢。

但淇淇不应该被遗忘。

今年112日是淇淇的第32个“生日”,就让我们一起追忆淇淇和它的传奇故事吧。

 

  

一、国宝之传奇:长江女神 天赐中华

 

 

淇淇的传奇故事要从白鱀豚说起。

白鱀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属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科、白鱀豚科。世界最大的动物蓝鲸、海洋歌手座头鲸、深潜冠军抹香鲸、海洋霸主虎鲸、最聪明的动物宽吻海豚、神秘的独角鲸等迷人的鲸豚都是白鱀豚的亲戚哩。

1981年在广西首次发现的一块第三纪原白鱀豚下颌骨化石,揭示出白鱀豚有着长达2000多万年的进化史,是比国宝大熊猫进化历史更久远的“活化石”。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尔雅》中为它创造了专有字“鱀”。1700多年前,晋代博学家郭璞作了“鱀,属也。体似鱏鱼,尾如鱼。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的生动描述。在清代伟大文学家蒲松龄的笔下,白鱀豚幻化成美丽多情的“白秋练”,与人间书生演绎出一段以诗为媒、因诗相恋的旷世情缘,成为《聊斋志异》中的名篇。长江中下游的渔民们世世代代都将白鱀豚视为“长江女神”而顶礼膜拜,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至今还流传着白鱀豚的民间故事。

但近代以来,白鱀豚却始终“深藏闺中人未识”。直到1914年,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儿子在洞庭湖城陵矶打猎时,无意中猎获了一头奇怪的动物,将其头骨送到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1918年,著名的史密斯学会哺乳动物学家米勒这个神秘的动物正式命名:Lipotes vexillifer。由此,白鱀豚才在世界生物舞台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前,世界其它4种淡水豚都早已被命名,白鱀豚比最早命名的恒河豚晚了近100年,比最后命名的印河豚也晚了半个多世纪!1978年,在白鱀豚科学命名60年之后,我国才正式开展对白鱀豚的科学研究。更为奇特的是,直到1980年代以前,人类竟没有饲养过一头白鱀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刚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亿万人民群情振奋。就在1980年的111日,湖北嘉鱼县的四位渔民在湖南岳阳城陵矶捕鱼时意外捕获了1头白鱀豚。第二天,闻讯赶到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这头身负重伤的白鱀豚接到了武汉。中国鱼类学之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伍献文教授为这头白鱀豚起了一个雅致又好听的名字——淇淇。

淇淇,作为神秘白鱀豚家族的第一位天使“从天而降”,给刚刚迈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惊喜,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淇淇成为媒体纷纷聚焦的“新闻人物”;中央领导称其是“1980年初的一件喜事,在科学上、国际上也是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特别为它拨出研究经费;国务院总理亲自为它当“红娘”,空军直升飞机专门为它接“新娘”,国家拨出专款为它建“新房”;国家邮电部打破惯例,当年发行一套《白鱀豚》特种邮票。无数国人津津乐道:陆地上我们有国宝大熊猫,现在水里又有了国宝白鱀豚,天赐中华!

 

天堂的追思(上)
                    《中国水生野生动物》2013年第3期封面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