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纪行(3):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喜与忧

标签:
中华白海豚国宝濒危物种江门保护区 |
分类: 关爱中华白海豚 |
江门纪行(3):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喜与忧
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江门市台山市大襟岛至三杯酒岛附近海域,总面积107.477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200多头中华白海豚,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二大分布区域。
在5月4日上午的青年志愿者交流会上,活动组织者冯抗介绍了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从2003年12月初建市级保护区,到2007年1月晋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再到2008年7月成立保护区管理处,经过10年的发展,江门保护区在海豚救护、巡航管护、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神。如今展现在我面前的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实际上是我国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保护区组织这次活动的三个青年人冯抗、蔡卓宇、钟锦泽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小冯原来在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从事过江豚饲养训练员工作,小钟原来是大襟岛上的渔民,他们对中华白海豚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我看来,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人必须向他们这样有爱心、有热情,才能尽职尽责做好保护工作。在和他们的交谈中听得出来,他们现在更多的是担忧中华白海豚生存面对的各种威胁,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大型工业项目越来越多,海洋环境污染,航运业不断扩大等。我们在出海途中就看到了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和即将完工的台山核电站。小钟忧心忡忡地告诉我,这片海岸线还要建设好几个大化工厂,就连保护区综合大楼面前的美丽海湾,也要被填平开发建设。
我在返程时特意转道珠海结识了中山大学两位鲸豚研究专业的博士生林文治和桂端。林文治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野外生态研究。两位青年才俊告诉我,中华白海豚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沿海经济高速发展,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被挤占的越来越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国家对中华白海豚保护投入不足,中华白海豚科研保护机构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人才匮乏,这些严重制约着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在新浪微博上看到,香港海豚保育学会的观测发现,香港近海生息的粉红海豚的数量已经从2003年的158头减少到2011年的78头,如果不采取针对海水污染的紧急措施,粉红海豚将面临灭绝危险。
再搜索我国内地情况,2012年9月的一篇报道说,据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截至2011年,存活的白海豚仅有802头,比大熊猫还稀少。
事实上,我们对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现状监测了解的还不甚清晰。
难忘的江门之行,使我成为了中华白海豚的粉丝;我的博客建立了“关爱中华白海豚”栏目。我愿意尽己所能,追忆白鱀豚,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全文完)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