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拙作《悲情国宝:白鱀豚生死全纪录》前言

(2012-07-10 21:28:22)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长江江豚

国宝

悲情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前 言

淇淇,我为你哭泣!

 

2006年临近岁末,我借在北京开会的机会,到国家图书馆蛰伏了三天,为写作本书查阅资料。每天上午9点一开馆就钻进书堆,一直到晚上9点闭馆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国图招待所小小的房间。记得是第二天一早,我睁开睡眼便打开电视,央视二套《第一时间》节目的主持人正好开始读报: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日头条我们先说一个沉重一点的消息。有一种动物,今后我们恐怕再也看不到了,那就是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白鱀豚。新华社报道说,原本就属于濒危物种的白鱀豚,被称作是水中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是在最近由中、美、德、日等国科学家联合进行的科学考察行动中,尽管考察组经过了38天的努力,运用了各种先进监测仪器和研究分析方法,沿长江行进了3300多公里,竟然还是没有发现一条白鱀豚。由此科学家们判断,白鱀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4年前的714日,当世界第一头也是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悄然离世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不祥之兆:我们很可能会永远失去水中国宝白鱀豚!今天,六国科学家联合在长江寻找白鱀豚的最后结果,真的就是这样令人沮丧和无奈!我靠在床头,两眼呆呆地看着电视屏幕,耳边听到的却是淇淇在天之灵的哭泣声!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上,遍布全球海洋的鲸豚家族无疑最耀眼、最让人着迷——世界最大的动物蓝鲸、海洋歌手座头鲸、深潜冠军抹香鲸、海洋霸主虎鲸、最聪明的动物宽吻海豚、神秘的独角鲸……然而,这个世界真是奇妙,这个海洋家族却有5个成员偏偏生活在大江大河之中,被称为淡水豚。偏心的造物主又将它们当中的一种单独馈赠给了中国,那就是淇淇的家族——白鱀豚。白鱀豚仅生活在我国长江及附属水体,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1981年在广西首次发现的一块第三纪原白鱀豚下颌骨化石,揭示出白鱀豚有着长达2000多万年的进化史。因此,白鱀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大熊猫的进化史为300万年,如果单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比较,白鱀豚实际上是比大熊猫进化历史更久远的活化石)。

不仅生物学意义,从文化的角度看,白鱀豚也堪称水中国宝。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尔雅》中为它创造了专有字1700多年前,中华风水术鼻祖、晋代博学家郭璞作了生动描述。在清代伟大文学家蒲松龄的笔下,白鱀豚幻化成美丽多情的白秋练,与人间书生演绎出一段以诗为媒、因诗相恋的旷世情缘,成为《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渔民们世世代代都将白鱀豚奉为长江女神而顶礼膜拜,有关白鱀豚的民间故事至今还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流传着许多版本。

但不要说全世界,就是在中国,白鱀豚至今也远不及国宝大熊猫那样家喻户晓,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始终被神秘的面纱所笼罩。直到公元1914年,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儿子在中国的洞庭湖通江口城陵矶打猎时,无意中猎获了一头奇怪的动物,将其头骨送到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4年之后,美国著名的史密森学会的哺乳动物学家米勒按照国际生物命名规则,为这个神秘的动物正式起了一个拉丁文学名:Lipotesvexillifer,这个头骨成为白鱀豚模式标本。由此,中国的白鱀豚才在世界生物舞台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前,世界其他4种淡水豚都早已被命名,白鱀豚比最早命名的恒河豚晚了近100年,比最后命名的印河豚也晚了半个多世纪!

而在白鱀豚自己的家园,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也就是在白鱀豚科学命名60年之后,才由中国科学院正式组织开展对白鱀豚的研究。更为奇特的是,人类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竟没有饲养过一头活的白鱀豚,这在中国野生哺乳动物科学史上恐怕极为少有!

直到198011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才成功饲养世界第一头白鱀豚,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淇淇。因为有了淇淇,人类才得以对有着2000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白鱀豚进行长期系统的活体研究,从而揭开笼罩在水中国宝身上的一层层神秘面纱,使中国的淡水豚研究从过去的空白记录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19979月,为了策划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我与同事专程到千里之外的武汉,第一次在东湖之畔的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看望了淇淇。20007月,湖北电视台邀请我参加《幸运地球村》节目录制,我再次见到了淇淇。全国十几亿同胞,能够亲眼看到淇淇的人为数不多。相信和我一样幸运的人在亲眼见到淇淇的那一瞬间,都会发出惊呼:哇塞,太美了!淇淇的体形流畅舒展,银灰色的皮肤光鲜柔润,神态是那样聪颖乖巧,动作是那样潇洒自如,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高贵典雅的气质!如果说国宝大熊猫得可爱,那么水中国宝白鱀豚则得脱俗。如果说人是大自然在陆地上造化的杰作,那么白鱀豚则是大自然在水中造化的精华。

但楚楚动人的淇淇却是那样的孤独!它身边没有一个同伴,只能形只影单地在直径12米、深3.5米的人造圆形水池中不停地游来游去;它离开了烟波浩淼的家园,失去了鱼翔潜底的自由,如同一只笼中的鸟。

淇淇美丽而孤独的身影,在我心里再也挥之不去。

淇淇直到2002714日因年老体衰悄然离世,依然孑然一身。

淇淇孤独地生活了22年,却创造了人工饲养白鱀豚的记录,一项再不可能被打破的世界记录!它以自己非凡的生命,延续了一个古老孑遗物种2000多万年漫长的进化历程,为水中国宝白鱀豚续写出22年的现代传奇!

 

 

淇淇孤苦伶仃的一生,其实是白鱀豚极度濒危状况的一个缩影和悲情写照。

客观上,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才正式立项开展白鱀豚科学研究,当时调查估计白鱀豚种群数量已经只有400头左右。1986年,中科院水生所正式宣布白鱀豚种群数量约为300头的研究数据。1990年,根据中科院水生所连续12次考察监测的结果,白鱀豚的种群数量已不到200头,这个数字只为当时大熊猫数量的五分之一左右!1997年,我第一次见到淇淇时,白鱀豚种群数量已不足100头,但当时怎么也不会、更不愿相信,一个珍稀物种能在我们这代人眼前绝种!

2002714日淇淇长辞,人们才如梦惊醒:长江里还有没有白鱀豚?白鱀豚会不会真的绝了种?这样的疑虑、担忧和希望、幻想交织在一起,一直在国人心头萦绕了4年时光。

200611月,由中、美、英、德、日等国科学家联合组织了为期38天的“2006长江淡水豚考察,最后宣布白鱀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200788日,中国隆重迎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同日,英国主流媒体极为少见地在头版头条报道有关中国的内容,但主题却是长江白鱀豚正式宣告绝种。虽然中科院水生所专家代表中国官方立刻通过媒体反驳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灭绝标准,白鱀豚现在只能说是功能性灭绝,还由此引发一场争论。但不管是灭绝还是功能性灭绝,我们的水中国宝白鱀豚已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现实悲剧并无争议。尽管正式宣布白鱀豚灭绝还有待时日,但毋庸置疑,白鱀豚已不幸成为新中国建国60年来被灭绝的第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21世纪中国第一种被灭绝的哺乳动物。这是中国最大、最严重的一场生物多样性灾难,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中国为实现现代化所付出的不可估量、无法弥补的代价。

白鱀豚是一个古老的孑遗物种,造成它们在短短30年中就功能性灭绝的主要不是自然原因而是人为因素。以GDP快速增长为唯一指标的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建设,对渔业资源的过度索取,贪婪的非法渔具捕捞,长江航运的急速扩张,众多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这些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快速实现工业化带来的严重后遗症,无情地毁灭了白鱀豚赖以生存的唯一栖息地。

不用遮掩,无须辩解,尽管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剧,但悲剧已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眼前,而制造这场悲剧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为白鱀豚灭绝悲剧买单。

我们应该痛定思痛,从白鱀豚的悲剧中反思。人类创造财富,追求幸福,绝不能再以破坏生态环境和灭绝别的物种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白鱀豚含冤而去,却给人类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它们在天地间繁衍生息,凝固为一部长达2000万年的进化史。它们是长江最早的居民之一,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成为生物进化树上的一颗硕果,优哉游哉于大自然食物链的顶端,没有任何天敌,许多古老而新奇的生命密码深藏在它们流线型的美丽身躯中。

它们在龙的国度与人类为伴,融合为一部长达2000年的文化史。它们被华夏祖先记入经典,被文人骚客写入诗文,被平民百姓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它们的外形、气质、特征和习性等早已融入到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文化血脉的一部分。

它们在现代科学的舞台上姗姗来迟,书写出一部90年的科学史。它们在水中吃喝拉撒、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的奇特的生存方式,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奇和惊喜;它们神奇高超的声纳功能,至今让人类最尖端的技术望尘莫及。

它们在中华复兴的沧桑巨变中大喜大悲,交织成一部短短30年的灭绝史。它们是高贵的神灵,用家族的牺牲向人们预示了一场灾难,用无声的抗议向人类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用绝种的悲剧向我们提供了诠释科学发展观最深刻的反面例证。

然而,白鱀豚倏忽间香消玉殒,我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认识它们、欣赏它们,以至对本属于自己的水中国宝还很陌生。仅以它们的中文名称为例,在最为严谨的国家法律文件中也同样混用同物异名的白鱀豚白鳍豚,如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使用的是白鱀豚;而2000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则使用的是白鳍豚。非但如此,人们对白鱀豚还有许多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认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遗憾!

也许因为对白鱀豚远没有对大熊猫那样熟悉,发生了这样一场自毁水中国宝的国难,却并没有在全社会引发震惊和反思。这更可悲!更可怕!因为这意味着还将有别的国宝、更多的生命再演悲剧。

现在,白鱀豚以悲剧方式结束了它们漫长的生命历程,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而牺牲。为了不能忘却的白鱀豚,我们这代人应该以忏悔之心向它们道歉,应该用人类的方式,用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为这个古老的长江家族树碑立传。正如央视记录频道的那句形象广告词所说:记录是一种精神,记录是一面镜子,记录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启示。留住今天,留住明天的历史。

我从第一次有幸见到淇淇,就萌生了为保护白鱀豚尽绵薄之力的想法,并开始收集有关资料。2000年,我制作了一部题为《淇淇,我为你祈祷》的开放类邮集,先后参加了河北省邮展和全国集邮展览。在淇淇离世后的悲痛中,我决心不揣浅陋,义不容辞承担起为白鱀豚立传的使命。自此,广泛收集和整理白鱀豚相关资料成了自己业余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受“2006长江淡水豚考察不幸结果的强烈刺激,半个月之后,我便开始动笔写作这本《悲情国宝:白鱀豚生死全记录》。自认为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准备,对白鱀豚的方方面面应该了解差不多了,所以原计划在2008年完成书稿。但在写作过程发现,白鱀豚留下的遗产非常之丰富,原来的想法真的太孤陋寡闻、太浅薄了。这样,我又开始新一轮的资料收集。200910月,我把书稿暂放一边,在中科院水生所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用16天时间到长江中游沿岸进行了白鱀豚故乡寻访之旅,一路所见所闻所访,为写好本书弥补了感性知识的欠缺。2010年春节过后,我重新开始写作,但中间又有9个多月的时间不得不分心承担单位交给的临时重要任务,一直到20117月终于完成了全部文稿。

如果非要给一个定义,本书是关于一个长江古老家族兴亡史的全息纪录文学。这里借用了物理科学的全息概念,所谓全息纪录,就是全面、立体地记录2000万年的白鱀豚进化史、2000年的白鱀豚文化史、90年的白鱀豚科学史和30年的白鱀豚灭绝史;既记录白鱀豚的来世今生和淇淇的传奇故事,也记录从白鱀豚标本到白鱀豚人文艺术形象的珍贵遗产;既记录国家开展的白鱀豚研究保护工作,也记录导致白鱀豚迅速走向灭绝的惨痛教训。通篇立足于有据可查的史料资料,无一虚构;大量引用原始资料原文,刻意保持原汁原味,最大限度地记录和还原历史,追求本书的史料和资料价值。所谓全息纪录文学,即有别于研究文献和教科书,尽量用史料和资料讲述白鱀豚和淇淇的传奇故事,追求不遗漏每一个细节,增加可读性。

全息纪录文学并非囿于史料资料的记录和还原,对白鱀豚进化史、文化史和科学史中重要的史料也有许多开掘和探究。比如,1700多年前,中华风水术鼻祖郭璞为什么能对长江中忽隐忽现、神出鬼没的白鱀豚作出简洁精确的描述?莫非,郭璞专门观察过长江中的白鱀豚?而世居北方山东的清代伟大作家蒲松龄,又怎么能在《白秋练》中传神地刻画出形全类人,乳阴毕具非常符合白鱀豚自然形态的精灵形象?蒲松龄莫非也亲眼见过长江中的白鱀豚?本书对2000年白鱀豚文化史上的这些谜团一一作了探究。再比如,一个东方的古老物种,为什么却被一位17岁的美国青年获得模式标本?西方人怎样获得中国境外仅有的3件白鱀豚标本?他们对白鱀豚作了哪些早期研究?本书对这些国内还很少了解的白鱀豚科学史料都有深度开掘,还有一些新的发现。

我是通过集邮收藏认识的淇淇和白鱀豚,写作本书也继续秉承收藏宗旨,始终倾尽全力广泛收集白鱀豚相关资料和收藏品。一类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影像技术为白鱀豚留下的一些珍贵图片。比如,1914年霍伊手持猎枪与白鱀豚的合影;1918年米勒发表的白鱀豚模式标本照片和世界第一张白鱀豚绘图等,都是首次从美国、英国三家收藏白鱀豚标本的世界著名博物馆获得,并首次在国内发表。还有我国最早的白鱀豚彩色图谱等珍贵图片。另一类是30年来在我国诞生的一系列白鱀豚文化艺术作品及收藏品,包括白鱀豚吉祥物、白鱀豚雕塑,白鱀豚邮票邮品、纪念币、电话卡,以及白鱀豚商标、烟标、啤标、糖标等等,仅全国注册的白鱀豚商标就收集到80多种。这些图片单个看也许不显山不露水,但恰如涓涓细流汇成一条壮丽的大河,当所有这些图片集合于本书,成为记录水中国宝白鱀豚这个长江古老家族兴亡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也许会让你叹为观止。

有句成语叫十年磨一剑。屈指算来,我从确定目标到完成这本书稿,不知不觉也是10年。大自然造化白鱀豚用了2000万年,白鱀豚走向灭绝仅仅用了30年,我甘愿10年面壁为白鱀豚立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图文并茂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一本中国白鱀豚小百科,让我们这代人、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个完整、详实、有血有肉的白鱀豚,不要忘记祖国曾经拥有过的水中国宝

值得庆幸的是,长江中除了白鱀豚,还生活着它们的近亲——长江江豚。长江江豚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完成了为白鱀豚立传的使命,我还要为长江江豚立传,但不会再面壁10年,因为它们也已命悬一线,时间就是一个珍稀物种的生命。新浪微博网友、著名水下摄影师吴立新老师说得好:我们需要与江豚的灭绝赛跑!

中国千万再不能让白鱀豚的悲剧在长江江豚身上重演!

10年前,我曾用邮集为饲养池中的淇淇和长江中的白鱀豚祈祷。今天,我用拙作为天堂里的淇淇和白鱀豚哭泣。

淇淇,你听到了吗?

 

                 于 江

                                     20118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