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长江江豚死亡纪录(第1号)

标签:
长江江豚白鱀豚国宝濒危物种死亡记录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2012年长江江豚死亡纪录
(第1号)
一、1月7日,中山码头附近一头2岁的江豚口吐鲜血,被渔民发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南京《现代快报》2012年1月9日“2011民间版江豚‘死亡簿’出炉”一文报道:1月7日中午,渔民在中山码头附近发现有一头幼年江豚在原地打转,似乎受了伤,渔民小心翼翼地靠近,发现它嘴里在流血,众人立即把小江豚救到木盆里,并请来了兽医和江豚保护的专家们。南京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汤哲斌说,“我赶到的时候,感觉它还有心跳,全身只有嘴巴是破的,其它地方看起来完好。但,嘴巴里不停地在出血,大家想尽办法去抢救,但还是死了。”这头小江豚大约两岁,身长不足1米,体重20公斤左右。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江豚的死?在现场的江豚保护专家认为,光是嘴伤不足以致命,小江豚很可能有内伤,且已多日,等到人们发现抢救的时候它已经是弥留之际。小江豚已经被送到实验室进行解剖。
二、1月30日,安徽宿松小孤山发现1头死亡雌江豚
2月13日,安庆师范学院淡水生态研究所淡水豚专家于道平教授给我发来邮件说,正月初十(2月1日),他接到安庆渔政部门的报告,前往宿松小孤山解剖了1头已经死亡的江豚,并用附件发来有关解剖资料和照片。
根据于道平教授等专家的解剖结果,这头江豚为雌性,体长115㎝,体重23公斤,年龄约6岁,性刚成熟。该豚皮肤有多处大面积糜烂,背长肌突起,表明此豚皮肤严重擦伤遭细菌侵染,引发慢性腐皮病。推测此头江豚死亡前可能系冬季饵料鱼匮乏,冒险在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地方如闸口或定置网密集的水域索饵,在捕食活动遭石砾或网具划破皮肤。引起皮肤疾病的嗜水气单胞菌不是江豚致死的根本原因,但降低了江豚的免疫能力,从而导致江豚患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或胸膜炎。
如果不是因为饥饿,这头雌江豚很快就会做幸福的妈妈。
(衷心感谢安庆师范学院于道平教授对本博客的支持)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