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WWF湿地使者保护江豚活动亲历记(二)

(2011-08-03 18:27:21)
标签:

长江江豚

wwf

天鹅洲

湿地使者

环保志愿者

野生动物

杂谈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2011WWF湿地使者保护江豚活动亲历记(二)

 

27日下午从武汉到天鹅洲一路走了4个多小时,但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仍兴致不减。我在车上和9岁的小学生桂之朗讲起了印在背心上的LOGO江豚一家的故事,小家伙听得很投入,用手指着LOGO一遍遍地认识哪个是豚爸爸“阿福”,哪个是豚妈妈“晶晶”,哪个是它们的儿子“淘淘”,还有妈妈肚子里的“乐乐”。旁边另外两个大一点的孩子也都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长江江豚本来世世代代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沿江70后以前的很多人都见过“江猪”,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知道江豚的人太少了。保住江豚,必须让江豚象大熊猫一样家喻户晓!

 

2011WWF湿地使者保护江豚活动亲历记(二)

                             长江日报“寻找江豚之旅”活动LOGO

 

28日,志愿者们5点多起床,赶早到天鹅洲保护区看江豚。活动组织者高宝燕老师昨天忙到很晚,既要安排媒体采访,又要安排今天活动,还要给大家准备早餐,真是很辛苦。水生所郝玉江博士带领年轻的科研团队起得更早,提前到保护区做给三头圈养江豚体检的准备。我这次到天鹅洲最关心的是龚成科长的身体恢复情况。今年5月在南方严重旱灾中,因人豚争水,发生群众冲击天鹅洲保护区的事件,龚科长为保护保护区设施被打成重伤,脾脏被摘除。昨晚见到龚科长,看上去身体恢复的还不错,但他对不该发生的事情只字不提。而今天到了保护区也看到,一切都恢复了正常,我注意到还多了一块公安派出所的牌子。这也是亡羊补牢吧,堂堂国家级保护区连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还了得!?

在天鹅洲保护区,我又见到了高道斌主任、丁泽良师傅等老朋友,他们都来参加江豚体检和接待志愿者。

09年相比,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有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洲洲”已经在6月和白鱀豚馆的“阿宝”成为被“软释放”的首批江豚,目前保护区的浮式网箱中代替“洲洲”的是雌豚“鹅鹅”,还有为水生所暂养的另一头没有起名的雄豚,丁泽良师傅叫它“多多”。两雄一雌,目的是进行网箱中的人工繁殖实验。这三头圈养江豚被先后起水进行例行体检,让从没见过江豚的志愿者们大饱眼福。

 

2011WWF湿地使者保护江豚活动亲历记(二)
               因为网箱场地有限,我们多数志愿者都站在船上观看给江豚体检


 

天很闷热,但乘上保护区“护豚号”汽艇到故道上去观看野生江豚时,阵阵江风便带来惬意的清爽。09年来时,曾随调查鱼类资源的科研人员乘机动木船转了半个故道,遗憾地是没有看到江豚。今天来了这么多志愿者,江豚们应该给点面子吧?但长江日报、长江网的同行们都在船上采访我,一心不能二用,虽然听到了志愿者们见到江豚的欢呼声,等我起身再看时,水面上只有波光粼粼,再一次与天鹅洲江豚失之交臂。没关系,下次再来。

在长江日报“寻找江豚之旅”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是武汉67岁的退休职工熊德林,老人报名时人家说他年龄太大了,但他说自己身体没问题,坚持参加。在船上,老人把自己1986年发表在报刊上呼吁制止捕杀中华鲟的两篇剪报复印件郑重地送给了我。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被称为“江豚女孩”的陈婷。陈婷家住上海,7岁时因车祸不幸造成下肢瘫痪,家里经济条件又比较困难,但她在父亲的教导下,热心公益事业,关注江豚保护,先后多次为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捐款,钱虽不多,却令人感动。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曾多次寄纪念品给陈婷,但因地址不对都被退回。前段时间,通过上海媒体帮助寻找,终于找到了陈婷,成为一段佳话。这次,“江豚女孩”陈婷受到主办单位邀请,在父亲的陪伴下,第一次坐着轮椅远行武汉和天鹅洲参加“寻找江豚之旅”活动,圆了多年的心愿。我和陈婷父女在客房、在船上聊了多次,不由想起了此前常年给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捐款的解放军战士“爱淇”的故事,他们作为普通公民,都为保护长江豚类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心灵美好,精神可嘉。如果有更多的人都像熊德林老人、“爱淇”、“江豚女孩”这样关爱江豚,保护江豚就大有希望。

 

2011WWF湿地使者保护江豚活动亲历记(二)
                        “江豚女孩”陈婷第一次见到可爱的江豚


 

“寻找江豚之旅”活动让许多人深深爱上了江豚。在中午和本台新闻频道连线报道时,我讲了长江日报记者王刚的例子,他在采访我之后说,在武汉工作了好几年,但从来没有关注过江豚,这次采访深受触动,不仅要完成这次采访报道,今后要长期关注江豚和江豚保护。

 

海翁伯,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欢迎光临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和新浪微博:海翁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