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克雄博士细说长江江豚之“意外”死亡

(2010-08-23 22:36:46)
标签:

长江江豚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濒危物种

文化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王克雄博士细说长江江豚之“意外”死亡

 

823日,《北京青年报》、《每日新报》等平面媒体不约而同刊登多篇长江江豚濒临灭绝报道,人民网、千龙网等纷纷转载。在这些报道中,都引用了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专家王克雄博士对长江江豚濒危原因的分析,值得一读。

 

 

王克雄博士细说长江江豚之“意外”死亡

                   

                                          王克雄博士

博主特将王克雄博士有关言论整理如下:

 

王克雄博士说,2006年他们对江豚的数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当时,在长江干流的江豚数量不到1200头,全国范围内江豚的数量也不足1800头。江豚按照每年5%的速度递减,仅2009年记录在案的死亡江豚数量就达到21头。

  除了屈指可数的种群数量,江豚的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王克雄说:“今年3月份,在鄱阳湖对江豚进行抽查时,发现它们不仅个体偏瘦,并且每只江豚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外伤。”

“与江豚相比,白鱀豚更古老,适应能力更差,种群基数更少。”但江豚的生存优势也仅仅是相对白鱀豚而言,“江豚之所以也面临消亡困境,主要是与现代人类活动有关,非法渔业和长江航运是最大的问题。”

王克雄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运沙的船多了、跨江的桥多了、新建码头也多了。“从2700头减少到1800头,十几年的时间里,900头江豚‘意外’死亡。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几乎没有江豚是被人扑杀后端上餐桌的案例,它的死亡原因都是意外。”根据王克雄的回忆,几年前,有地方为了消灭血吸虫病,曾经大量撒药杀死钉螺,因为有毒雨水流入长江,导致四五头江豚中毒死亡,“这种意外死亡属于偶然情况,属于意外中的意外,但是大量的意外还是与人类活动有关。”

比如,江豚最喜欢在浅滩活动,但是新建的码头恰恰占据浅滩伸向江中。比如,江豚的视力非常差,主要靠声呐辨别方向,但是采沙船的噪声让江豚根本无法辨别方向,最后被螺旋桨活活打死。又比如,新建的跨江大桥设计缺乏动物保护意识,桥墩过密导致河道过窄,生性胆小的江豚几乎无法从桥下通过……

  “几年前,鄱阳湖一带的采沙船非常多,而这一片水域正是江豚的主要栖息地。”王克雄告诉记者,他们曾在鄱阳湖口实地调查过,每半分钟就有一艘千吨以上的运沙船进出鄱阳湖,这样大规模的航运对江豚的影响非常大,“江豚就像是盲人过马路,随时都有可能被撞死,躲都不知道去哪躲。

  最令王克雄气愤的还是违法渔业,“长江里面经常会有电鱼、炸鱼的情况,江豚的意外死亡时有发生。”根据王克雄的回忆,一些渔民会使用“迷魂阵”捕鱼,说白了就是“绝户网”,江豚经常会被困其中,“2010年,我们去鄱阳湖一带捕捞江豚,发现每头江豚身上都有伤,都是冲破渔网时被割伤的。”

“长江水域的污染也是加速江豚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王克雄说,水土流失、农田排水是影响长江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人为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使得长江内的鱼群都受到污染,而江豚处于食物网的最顶端,一旦它们间接食用了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对个体产生危害。

  除此之外,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长江水域超低水位频繁交替的现象,极易造成江豚搁浅死亡,这也是导致江豚走向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克雄表示,一般来说,生活在人类活动较少的海洋,物种都较容易保护下来,因为即使是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只,对它们的航线和速度也有限制。可如果是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河流,比如长江流域,生活在这里的物种就要面临很大的危险,因为长江并不像海洋那样有宽敞的环境,人类和长江生物在争夺这些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时会产生矛盾,继而造成一些物种,比如江豚的濒危。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