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佳作:把江豚装进诺亚方舟

(2009-12-26 09:35:22)
标签:

白鱀豚

长江江豚

国宝

诺亚方舟

野保

天鹅洲

中国青年报

蒋昕捷

杂谈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推荐佳作:把江豚装进诺亚方舟

 

博主强烈推荐:今年1010日,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之旅开始的第一天,就在武汉巧遇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部青年记者蒋昕捷,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来,自然谈得很投机。他自我介绍说,自己家在南京,小时候在长江里看到过江豚,现在看不到了,因此非常关注长江江豚保护问题。

接下来的一件事则让我对这个文质彬彬、还有点腼腆的青年同行刮目相看。

我们一同到水生所白鱀豚馆后,小蒋听说我事先已安排好要跟随学科组去石首天鹅洲保护区采访,中午就出发,马上也提出非常想一起去,不巧的是,组里安排的面包车已经没有空位了,中间还要先到荆州借仪器,这让带队的郝玉江博士和赵庆中馆长很为难。作为新闻同行,我应该帮助小蒋“说说情”,但看到车上塞得满满的样子,还要跑几百公里,再说什么,让郝博士他们更为难。见此情景,小蒋挺通情达理地表示决定自己乘坐长途汽车去天鹅洲与我们汇合,然后询问了长途汽车站的位置和路线。这让郝博士包括我都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人家是中央级大报记者,专门来武汉采访,怎么好让他自己去挤长途汽车呢!但当时需要马上出发,确实没有别的好办法,也只好这样了。当晚,我们的车赶到天鹅洲时已经过了零点,而当我们住进天鹅宾馆时,小蒋从一个房间里闻声出来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原来他真的一个人乘坐长途汽车,下午就赶到了天鹅洲,一直等我们到现在。

第二天,我和蒋昕捷一齐参加了水生所学科组给暂养的2头江豚“天天”“洲洲”体检和故道鱼类资源考察的全过程(详见“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他有些感冒,穿的也很单薄,特别坐在机动船上考察时,江风很大,看到他瑟瑟的样子挺心疼的,我就让他换到我的身后位置,这样可以为他挡挡风。当天晚上,我们回到宾馆时已经11点了,小蒋拿着笔记本和数码录音机来到我和郝博士的房间,认认真真地先采访了郝博士,又采访了我,一直聊到零点。告别时小蒋说,他已接到编辑部的电话,明天必须赶回武汉,然后第二天飞到深圳有新的采访任务,编辑部把机票都已买好了。此时,面前这位80后同行这种扎实敬业、吃苦耐劳的表现确实有点出乎我的预料。

翌日一早天公不作美,能见度只有十几米的浓雾让郝玉江博士不得不作出取消原定的故道鱼类资源考察计划,小蒋跟车直接回武汉,我留下来继续采访,我们分手道别,相约多联系。

结束了16天的白鱀豚故乡寻访之旅,我开始整理并在博客上传自己的寻访日记。我爱人从我的日记中看到了蒋昕捷的名字,突然问我他是不是前几年高考作文以一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的那个蒋昕捷?那一年爱人的侄女也高考,所以她对当年高考中的新闻格外关注,印象特别深。我对《赤兔之死》那篇作文也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上网一搜索,小蒋还真的就是在2001年的高考作文中以一篇题为《赤兔之死》的古白话文获得满分而一举成名的才子蒋昕捷,他是2005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中国青年报的。这个意外的发现,也让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之旅增加了一份愉快的记忆。

 

 

         推荐佳作:把江豚装进诺亚方舟

 

               博主与蒋昕捷(右一)和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龚成科长(中)

                          在天鹅洲麋鹿保护区合影

 

又过了几天,我习惯性地用百度搜索“江豚”时,一个很有个性的标题映入眼帘:“把江豚装进诺亚方舟 中国青年报2009114日”。我心里一阵惊喜,呵呵,蒋昕捷和我一起采访的大作见报了!

这就是博主转帖并强烈推荐的下面这篇文章,也是今年我所见到的国内媒体报道保护长江江豚为数不多的大块文章,值得一读。至于高考才子蒋昕捷的文采到底如何,还是请网友读后自己品评。如果让我评价,一句话:名不虚传。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