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翁伯
海翁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07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2009-11-24 20:59:46)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长江江豚

淇淇

珍珍

国宝

野生动物

纪念馆

日记

文化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24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1020 周二  武汉(续一)

 

今天采访的重点是王克雄博士。1984年,从湖北水产学校毕业的王克雄有幸成为“淇淇”的第一位专职饲养员,但在当时却很难用“有幸”这个词。陈佩薰老师在她的自传中这样记述:

王克雄是一个性格内向、温和、沉默寡言、对工作认真踏实的单身年轻小伙子,家不在武汉。根据他的情况,安排他住在关桥研究基地因为有活豚淇淇在这里,日日夜夜都不能离人……生活清苦而单调,安全责任重大。把一个年轻人放在这里,实属不得已。有时同他聊天沟通,他从无怨言,我多从鼓励出发,说研究基地与所本部的各方面条件都有很大差距,不过我们可利用这里人员比较单纯、环境安静,能够安心工作和学习,化不利为有利。王克雄悟性高能理会,他真是这样做的。

王克雄与“淇淇”日夜相伴,负责它的一日三餐和安全,参加“淇淇”行为观察,记录豚池环境水文,管理暂养饵料鱼池和豚池周边的环境卫生,正向陈佩薰老师希望的那样,这个悟性高的有心人就在这个单调而特殊的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从一名中专生成长为现在的博士。我与王克雄是相识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但采访他仍然是问一句答一句,他的沉默寡言性格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化而改变。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1986年时的王克雄正在向饲养池扔鱼喂“淇淇”。

                     资料来源:国际环保纪录片银奖作品《豚殇》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1992年,白鱀豚馆请来香港海洋公园兽医为“淇淇”会诊。

       右一为王克雄、左一为赵庆中馆长、左二为刘仁俊老师。“淇淇”

       此刻变成了花皮肤,那是为了治病擦上紫药水。

                    资料来源:刘仁俊《长江女神白鱀豚》2002

 

 

采访结束后,我按照王克雄说的位置,一个人去寻找“淇淇”当年的饲养池。原来,从白鱀豚馆的后门出来,就是过去的关桥研究基地,人们所说的“朱氏建筑”都在这里,过了现在作为食堂的小科研楼再往里走就是东湖,路右边是几个废弃的养鱼池,靠近东湖是一个带围墙的独立小院,我从院门走进去,眼前豁然一亮:哦!这不就是“淇淇”住了12年之久的旧居吗!这是两个中间相通的圆形饲养池,我所站的这边被围墙和小房包围着,朱老师原来修建的顶棚早已不在了,现在罩着的黑色大网也已破旧不堪,池边堆放着废弃的杂物,很难通行,只是残破的小房里似乎还有人居住。另一个池子在围墙外,四周全是茂密的杂草丛,显然已很久无人管理。我站在池边注视了良久,“淇淇”当年在这里与“珍珍”共度快乐时光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如今豚去池空,一幅凋零景象,恰似“氺中国宝”白鱀豚的命运!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淇淇”和“珍珍”曾经在这里度过最快乐的时光。

                                     博主摄影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围墙外的饲养池,如今豚去池空,凋零景象令人唏嘘。

                                       博主摄影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王克雄当年在饲养池中工作的情景。

                       资料来源:国际环保纪录片银奖作品《豚殇》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淇淇”旧居旁住着两位老人,她们并不知道“淇淇”的故事。

                                  博主摄影

 

    后来听说,武汉市即将沿着东湖边修建一条大道,这里也包括在规划内,就是说,不久的将来,“淇淇”和“珍珍”的这个遗址也要永远消失。不知武汉市有关决策部门想过没有,这个饲养池其实已经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不远的将来,我们国家真正实现了科学发展,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到那个时候,我们应该为白鱀豚建立纪念馆,以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忏悔,表达对“国宝”的尊敬与纪念,就像毛里求斯将灭绝的渡渡鸟展现在国徽上。而“淇淇”和“珍珍”留下的这个饲养池是不可或缺的纪念物,这里是白鱀豚纪念馆的最佳地点。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向武汉市有关决策部门发出呼吁:千万不要拆除“淇淇”和“珍珍”的这个“故居”,一定要象爱护珍贵文物一样爱护好这个不可再生的珍稀动物遗址,留作将来建立中国白鱀豚纪念馆。否则,损失不可挽回,愧对子孙后代。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淇淇”旧居的院门。

                               博主摄影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4)

 

          “淇淇”和“珍珍”当年在旧居一块体检,天造地设的

         一对儿情侣,多么可爱。我们应该为它们建立白鱀豚纪念馆。

                            资料来源:中科院水生所提供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