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09纪事(25):江豚盛夏报平安

标签:
长江江豚白鳍豚白鱀豚国宝野生动物环保杂谈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江豚09纪事(25):江豚盛夏报平安
今年必须全力以赴的事情一件连一件,以至一次次怠慢自己的博客。没有办法,本人做事一向认认真真,很难分心。
其实有好几个与白鱀豚相关的题目要写博文,但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博客空置一段时间之后,第一件需要做的就是先上网搜索一下有多少长江江豚的消息,它们的一举一动、一喜一忧都让人牵挂!
“江豚09纪事(24)”上传时间是8月17日,到今天已经20天有余。让我轻舒了一口气的是,今年过去的这段盛夏,没有一条给江豚报丧的消息,有的都是好事。
好事一:昨天9月7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纷纷报道:9月6日早晨5点多,南京下关大桥附近的江面上出现成群的江豚嬉戏逐鱼,数量达20多头之多。这些江豚在水中觅食嬉戏,一直不愿离开,前后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而一只只江豚还调皮地将头抬出水面,向天空喷出一串串水珠,你追我赶呈波浪式向上游前进。一位经常在长江岸边打鱼的张师傅称,当时他坐船到江边撒网打鱼时,就亲眼看见一只1米多长的江豚,咬住了一条十多斤的大鱼,在江面上来回翻滚。此时,还有其它的江豚来帮忙,三五只一起,围着这只被捕的大鱼,欢快地跳跃着,场面颇为壮观。目击市民称,这么多的江豚同时出现在这一地区,只有去年12份曾出现过一次,至今年还是第一次。据介绍,当地渔民有句俗话叫做“江豚拜风”,昨天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江豚一起嬉戏,很可能就是因秋风起,气候变化,比较凉爽,引起江上涨潮而吸引了江豚赶潮。
好事二:此前9月3日,《中安在线—新安晚报》报道:日前,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饲养员张师傅照例给江豚喂食时,惊喜地发现几个月前刚繁殖下的一条小江豚居然吃了一条小鱼。张师傅兴奋不已,又接连喂了几条,小江豚也都给吃了下去。今年5月4日和6月5日,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中江豚“扬扬”和“小雌”分别成功繁殖一条幼豚(本博客均有记录)。据介绍,正常情况下,才出生的江豚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脱离母乳,而生活在夹江中的小江豚竟然比正常情况下提前三个月自行觅食,这表明小江豚已完全摆脱危险期,开始在夹江中茁壮成长。
真是好事成双!
还有一条《潇湘晨报》早一点的报道,7月27日-2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粮农组织(FAO)专家及国内专家一行到湖南岳阳考评,对东洞庭湖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建设、湿地保护工作给予肯定。全球环境基金(GEF)落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10年。在该项目的支持下,东洞庭湖保护区加强了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不仅在鸟类保护、鱼类、江豚和麋鹿的监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在项目支持下连续举办了5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和2届岳阳论坛。未来3-5年时间内,FAO还将捐赠333万美元支持保护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推动整个洞庭湖湿地多样性保护建设。洞庭湖是白鱀豚的模式标本产地,现在还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搞好东洞庭湖保护区对拯救长江江豚意义重大。能够得到世界粮农组织(FAO)这300多万美元的捐赠当然是件好事,因此也记录在案。
今年盛夏,虽然各地灾情频发,对长江江豚来说,却不仅平平安安,而且好事连连,应该为江豚高兴!但博主这里却要“杞人忧天”,泼点冷水:
第二,东洞庭湖保护区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坦言,由于湿地保护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东洞庭湖湿地保护依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江豚在洞庭湖的生存现状,本博客在“江豚09纪事(24)洞庭湖‘江豚逐浪’未有期”一文中有详细记录。
还是该文结尾说的:洞庭湖以及鄱阳湖和长江流域——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的故乡——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令人忧,“江豚逐浪”未有期!掌握国宝长江江豚命运的人,再加把劲吧!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