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就拿长江江豚当猴耍?STOP!

(2009-06-15 16:15:22)
标签:

长江江豚

国宝

野生动物

天鹅洲

人工饲养繁殖

杂谈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现在就拿长江江豚当猴耍?STOP

—— 浮式网箱饲养长江江豚之隐忧篇

 

堂主在为天鹅洲保护区浮式网箱饲养长江江豚初获成功的消息而兴奋,并由此提出将浮式网箱发展为人工饲养繁育长江江豚的“饲养场”的建议,对其寄予热切希望的同时,内心还有一个隐忧。隐忧来自郝玉江博士回答我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

我的问题是:保护区下一步有没有增加浮式网箱人工饲养江豚的计划?

郝博士的回答是:没有听说保护区有进一步扩大网箱饲养的计划。其实目前的饲养可能更主要是一个展示功能,两头已经足够。

郝博士这句话意味深长,也让人感觉出一种无奈,让我思忖良久:保护区领导不是公开对媒体说他们希望通过对暂养的这两头江豚的密切观察,推测那些被放回水中的江豚生存状况吗,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更主要是一个展示功能” ?谁要用江豚搞展示?怎样展示?展示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弄清事实,堂主作了一番搜索,结果在农博水产网(http://fishery.aweb.com.cn)转载《中国渔业报》200962日刊登的报道“湖北荆州创建水产大市”一文中找到了答案。该报道说,今年是荆州市“重抓水产”的落实年,及创建“水产大市”的验收年。该市进一步加大水产开发力度,着力发展特色水产、培植品牌水产、开发休闲水产 …… 而排在开发休闲水产第一位的就是“以天鹅洲湿地江豚暂养驯化、观摩表演为重点,开发水生动物观赏项目。”

用浮式网箱暂养江豚本来是江豚迁地保护研究的一个科研项目,现在却被当地政府纳入了以“暂养驯化、观摩表演为目的的开发休闲水产项目。这正是堂主心生隐忧之所在。

忧什么?如果现在一旦把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暂养驯化,象被耍的猴子一样进行观摩表演,去为当地开发休闲旅游,这对它们将意味着什么?!如果当地政府为了追求GDP而急功近利地开发起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资源,这对天鹅洲保护区将意味着什么?!这难道还不让人担忧么?

事实上,当地政府创建水产大市,发展地方经济是题中应有之义,没有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为当地发展经济积极做贡献,也没有错。就是用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去搞展览,同样也没有错。国宝大熊猫在全世界展出,既让更多的人认识、喜爱上了大熊猫,提高了大熊猫的知名度,提高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进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又为国家赚回了巨额外汇,获得了可观的大熊猫保护资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但问题是,保护濒危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不可以安排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去搞展览,为开发休闲旅游和发展当地经济做贡献,前提是这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否已经脱离了危险底线,它们的保护现状是否已经允许展出,基本要求是这种商业化的展出绝对不能够影响甚至破坏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没有这个前提,达不到这个基本要求,谁拿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去搞商业性展出,谁就是在拿国宝的生命开玩笑,往大里说,那是在犯罪!

具体分析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2006年的长江考察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仅有1200-1400头,而且还在以每年10%的比率再减少!天鹅洲保护区是我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的成功范例,但保护区中的江豚数量不超过30头,去年的一场冰冻灾害就造成6头江豚死亡。而据郝玉江博士介绍,天鹅洲保护区将来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气温升高,由于是浅水静水保护区收到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和三峡调蓄的显著影响,如造成水温升高,汛期故道和长江难以实现水体交换等问题,这些多存在不确定性。总之,天鹅洲保护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实际上十分脆弱。堂主以为,现在还根本不是拿保护区的江豚去搞“暂养驯化、观摩表演”,开发休闲水产项目的时候!

退一步说,保护区的综合情况今后即使可以允许安排江豚展出,那也必须进行充分地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制定出周密的方案,明确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确保展出江豚的安全和保护区江豚种群的安全的前提下有序进行。

现在全国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地政府领导当然要比堂主更懂得这些大道理。但历史和现实的大量教训告诉我们,急功近利的驱使,往往很容易使一些决策者迷失方向。现在,我们只是看到了荆州市开发休闲水产的一个笼统说法,并不知晓他们的具体规划,也许情况并不是堂主担忧的这样。但愿堂主是杞人忧天,如是,就算堂主未雨绸缪,发一番言论,也不为过。

其实,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保护长江江豚的希望之地,早晚要给石首以至荆州带来巨大的看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保护濒危珍稀野生动物,这是必然的。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