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绿色空间》节目露怯 不知国宝白鱀豚两年前已绝

(2009-04-19 17:14:29)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淇淇

央视

绿色空间

环保

杂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央视《绿色空间》节目露怯 不知国宝白鱀豚两年前已绝迹

 

网友“lxj2451”在对我的“江豚09纪事(15):企盼鄱阳湖江豚姐妹明年生崽”一文评论中提到,415日看央视十套的《恒河》系列节目,“当电视里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酷似淇淇)时我兴奋起来,这就是印度特有的恒河豚!其蓝色的身姿和换气的方式和白鳍豚完全一致!后来主持人也以沉重的口吻提到了中国的白鳍豚。可惜了!”

我没有看过也还不知道《恒河》这个节目,马上在网上搜索,然后兴致勃勃地连续看下去,不用问,又是BBC的一个大制作,非常好看,但我心里最期待的当然是让网友兴奋起来的那个酷似淇淇的熟悉身影。直到第三集的末尾,“淇淇”终于出现了:一头恒河豚倏然跃出水面,然后又那么优雅地潜回河中,真是一幅美妙、宁静、和谐的自然美景!尽管恒河豚的镜头时间不长,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们的视频,也是除了白鱀豚、亚河豚之后有幸欣赏到的第三种淡水豚的视频,所以倍感过瘾。全世界仅有5种淡水豚,现在还有印河豚和拉河豚的视频不曾出现在国人眼前(也许已经出现过,只是堂主孤陋寡闻,希望网友们指点)。就和第一次看到亚河豚视频时的感觉一样,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联想到我们曾经拥有的白鱀豚,心里立即酸痛起来。网友“lxj2451”也是这种感觉。所有喜爱淇淇和白鱀豚的人们都是这种感觉。

央视《绿色空间》节目的编导肯定也是这种感觉,因此,在恒河豚的几个美妙的镜头过后,主持人白桦出现了,他很动情地说了下面这段话:“看到恒河豚,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它们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水生生物学家警示说,白鳍豚总数已不足一百头,如果再不采取特殊保护加紧抢救的话,那么这个物种将会在20年之内彻底灭绝!”   

《绿色空间》节目的编导和主持人用意很好,但这里显然露怯了。

我国自从从1970年代末正式开展对白鱀豚研究保护项目以来,关于白鱀豚的种群数量,始终是一个非常严肃和严谨的科学问题。

1982年,最早研究白鱀豚的南京师范大学周开亚教授在赫尔辛基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兽类学大会上宣读的邀请论文中首次公布了他的研究结果,提出长江中的白鱀豚大约有400头左右,并提出“如不妥善保护,这类珍稀动物可能会在半个世纪内绝迹”。

198610月,中科院水生所在武汉召开的“淡水豚类生物学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宣布了白鱀豚种群数量约为300头左右的研究数据,得到与会各国科学家的认可,并首次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了这个结果。

1993年,中科院水生所根据从19873月至19904月连续进行的12次考察监测结果分析,认为从湖北枝城以下江段白鱀豚的种群数量已不到200头!这个数字只为当时大熊猫数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19962月,中科院水生所和南师大的专家们根据他们19901995年对长江连续监测考察的最新结果,在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在北京召开“白鱀豚、江豚保护对策研讨会”上提出更具震撼力的数字:长江中的白鱀豚只剩下不到100头!

“不到100头” ,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到了国家与国人可以承受的底线!因此,虽然从19971999年国家农业部连续三次组织对长江白鱀豚重点分布区的同步考察,先后只发现了13头、3-4头和5头白鱀豚,但官方对外使用的始终是“不到100头”这个底线数据。 

直到200611月,中科院水生所和瑞士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发起“2006长江淡水豚考察”,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和瑞士7国的鲸类专家在对长江干流宜昌——上海水域进行了为期38天、行程达3400多公里的科学考察活动后宣布:长江里没有发现一头白鱀豚!也就是说,沿用了10年的“不到100头”的数据从此已成为历史。

事实上,“2006长江淡水豚考察”至今,仅仅在安徽铜陵2次发现“疑似白鱀豚”,并没有发现一例真正得到确认的白鱀豚。水生所专家将现阶段白鱀豚的现状称之为“功能性灭绝”,这个概念的含义显然不是“将会在20年之内彻底灭绝”。央视是举足轻重的国家电视台,《绿色空间》是很有影响力的环保节目,就其位置与层次来说,在涉及保护白鱀豚这种“旗舰种”地位的动物问题时,实在不应该出现引用数据资料方面的错误,特别是大的错误。出现这种错误是对公众的一种误导,央视出现这样的误导就更不应该了。

其实,堂主很喜欢《绿色空间》这个节目,包括节目主持人白桦。但爱之切要求也高,更何况我是“淇淇”的知音、白鱀豚的“粉丝”,对所有有关它们的错误资讯都不能容忍。在我的心目中,纠正这些错误,不让这些错误继续以讹传讹,就是在维护国宝白鱀豚的尊严和名声。我们这代人已经亲手把曾经的国宝葬送去了灭绝动物墓地,做出了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的错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作为忏悔,作为赎罪,难道我们不应该维护它们亡灵的纯粹吗?!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