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淇淇”纪念邮集从此与“淇淇”常相伴

(2008-10-23 20:44:39)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淇淇

国宝

明星

集邮

环保

文化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淇淇”纪念邮集从此与“淇淇”常相伴

——我的第三次武汉白鱀豚馆之行

 

六年前,当我得知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淇淇”与世长辞的噩耗,悲痛之中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将自己收集制作的开放类邮集《淇淇,我为你祈祷——写给远方最孤独的朋友》捐赠给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让它与“淇淇”的标本常相伴,让更多参观“淇淇”标本的人们可以通过观赏这部邮集了解“淇淇”。

关于《淇淇,我为你祈祷——写给远方最孤独的朋友》这部邮集,我在本博客最早上传的“淇淇,我为你祈祷——用邮集讲述‘淇淇的故事’”一文中作了专题介绍。这部邮集的64张贴片也已全部上传到“我的相册”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淇淇,我为你祈祷——写给远方最孤独的朋友》这部邮集是全国迄今汇集“淇淇”和白鱀豚有关实物资料最全的一个微型展览。记得当时曾跟朋友说,假如哪天“淇淇”不在了,我就把邮集的题目改为《淇淇,我为你哭泣!》。现在,“淇淇”真的走了,我决定保持邮集原样,只是在最后一页贴片那枚代表孤苦伶仃的“淇淇”的T57-1《白鱀豚》邮票四周添加了黑框。这部浸透我心血的邮集就是为献给“淇淇”的,如今,它已变成一部 “淇淇”纪念邮集,与“淇淇”常相伴是它的归宿!

但阴错阳差,捐赠这部纪念邮集的心愿却一拖就是六年。这次,借到贵阳开会的机会,特意安排中途停留武汉,亲手将邮集送到了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

1012日上午,在“淇淇”生前所在的这座幽静的“白公馆”会议室里,举行了一个简单而热烈的捐赠仪式。我把纪念邮集郑重地交给了“白鱀豚先生”王丁博士。此刻,就像天下所有母亲“嫁闺女”时的心情一样,既为了却六年的心愿而兴奋不已,又为即将与自己的“亲骨肉”分别而恋恋不舍。

 

         “淇淇”纪念邮集从此与“淇淇”常相伴

 

                      王丁博士(左)郑重接过堂主捐赠的“淇淇”纪念邮集

                                        摄影  辛炜

                                       

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高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王克雄博士及郝玉江博士等新老朋友都参加了捐赠仪式。王克雄博士表示,一定要保护好这部邮集,为此他感到很大压力。

 

 

                “淇淇”纪念邮集从此与“淇淇”常相伴

 

            堂主一行与王丁博士(左三)、王克雄博士(右二)、郝玉江博士(右一)

                           捐赠仪式后在白鱀豚雕塑前合影留念

 

捐赠仪式结束后,赵庆中馆长特意陪我到馆内的标本室参观,我终于第三次见到了亲爱的“淇淇”,只不过此时的“淇淇”已不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不知疲倦地环游,并有节奏地发出“扑哧”“扑哧”的呼吸声,而是静静地停留在一个有机玻璃罩中间。

 

        “淇淇”纪念邮集从此与“淇淇”常相伴

 

                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淇淇”静静地停留在有机玻璃罩中间

                                     摄影  张大莽

 

站在“淇淇”面前,内心百感交集——多么可爱的长江之子,如今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标本!而它的家族白鱀豚,那是历经大自然2000多万年的生命造化,怎么竟在我们这代人眼睁睁地注视下说没就没了呢?

“淇淇”,我在为你哭泣!就让这部纪念邮集来陪伴你吧,它最能代表我的心!

 

   欢迎您光临“淇淇纪念堂”,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

  “淇淇纪念堂”寻找白鱀豚知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