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帝国的酒色》之《谁陷害了纵横家李白》(4.2)

(2008-07-08 16:42:16)
标签:

清平调

李白

《帝国的酒色》

杨贵妃

文化

“待诏翰林”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1]

 

宦游长安、出入翰林,此刻的李白最为风光,也最不确定:《旧唐书》说,李白是由道士吴筠推荐给朝廷,并由此待诏翰林的;《新唐书》则说,李白是由贺知章引荐给唐玄宗的;《李翰林集序》中又认为,李白是因玉真公主而入翰林的。

 

事实上,李白离开齐鲁后,曾南上吴越,结识道士吴筠,后来,吴筠应诏赴长安,有可能乘机推荐了李白[2],而“(李白)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3]贺知章初见李白,又惊为“谪仙人”,由此,李白名声大噪[4],也有案可稽:吴筠举荐于先,玉真公主锦上添花,贺知章推波助澜,并留下“金龟换酒”[5]的美谈,这一切可能就是李白待诏翰林的全部真相。

 

李白确曾待诏翰林,但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也仅有三首《清平调》而已。当时,皇宫内牡丹盛开,唐明皇、杨玉环(即杨贵妃,当时,尚未册封)在宫内赏花,李龟年等梨园弟子们老调重弹,唐明皇却想听些新曲,就召来李白,填写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燕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如果可以“倒带”的话,那么,填作新词前,李白很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他已经酣醉于酒肆,被太监们匆匆架入宫中,然后,太监们用冷水泼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激灵着醒过来,懵懂中获悉唐明皇的命令,不假思索,慌忙中挥笔而就。但是,以冷水洒面的镜头,更经常在公堂和牢狱里出现,这就是“翰林供奉”李白享用过的“宠幸”[6]

 

司马相如是李白的老乡,也是李白青年时的偶像,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朝的处境,已经预言了李白的角色,他这个所谓的翰林待诏,也不过是一个“俳优”而已。

 

当一个俳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俳优一旦有了野心,李白就是其中最有野心的一个。显然,李白并没有司马相如优裕自如,可以主动远离朝政,他也不如东方朔般善于耍滑、扮酷。所以,长安时期,李白的常态还是“酒中八仙之游”。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7]大概是在遭唐明皇疏远后,李白开始“浪迹纵酒”[8],并与贺知章、崔宗之、李适之张旭等友人酣饮同游,是为“酒中八仙”:“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詠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9]

 

其实,李白“被谗”失意,似乎与三首《清平调》有关。之前,酣醉中的李白,曾向唐明皇邀宠,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深以为耻,伺机报复。李白的《清平调》就授人以柄,高力士旁敲侧击地向杨贵妃进谗,诈称李白将杨玉环与赵飞燕相提并论,其实是有意嘲讽杨贵妃。恼羞之下,杨贵妃一股枕头风,就彻底断送了李白的“大好前程”[10]

 

李白被罢黜,是又一个见仁见智的谜。源自宫内或同列的谗言,或许并非空穴来风,但唐明皇对李白的盖棺论定也不可或缺,其中,坊间相处流传着唐明皇给予李白的两种评述——“此人固穷相”[11]、“非郎庙器”[12]

 

除此以外,李白之所以不容于当朝,他个人的疏旷不密,也是不容忽视的缘由。李白一旦侍御帝侧,宴游酬还之间,皇家、后宫里的小道消息,也许会源源不断地从“春风得意”的李白口中流泻出来,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让唐明皇耿耿于怀。

 

“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逐之。”[13]对此,李白的族叔李阳冰也有所提及,“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14]

 

其实,李白是一个不甘寂寞,而又惯于作秀的人。李白的父亲“高卧云林,不求禄仕”[15],但李白未出川时,就曾做过乡县小吏。当县令一家在内室休息时,李白就驱赶着牛群,从堂前穿过,希望以此吸引县令的注意,但也惹得县太爷的老婆很生气,李白只好作诗表达歉意,并不忘顺便奉承,“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

 

李白的诗才也让县令惊异,所以,他并未问罪李白,而是引为“侍砚”。后来,李白随县令观潮,见一女子溺水而亡,县令绞尽脑汁,方才吟出一段,“二八谁家女,飘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李白却应声接道,“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湖秋。”县令听罢,颇为不悦,李白害怕,匆匆逃离。[16]

 

试想以李白的举止,一个县令都尚且难容,又如何能见容于“九五之尊”的天子?所以,李白被唐明皇弃用,恐怕还是要从李白自身查找原因。



[1] 《草堂集序》(李阳冰)。

[2]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李白·别内赴征三首》。

[3] 《为宋中丞自荐表》(李白)。

[4] 见于《旧唐书·李白传》、《新唐书·李白传》。

[5]“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序)》)。

[6] 《唐书·李白传》。

[7] 《饮中八仙歌》(杜甫)。

[8] 《草堂集序》(李阳冰)。

[9] 《草堂集序》(李阳冰)。

[10] 《李翰林别集序》(乐史)。

[11] 《酉阳杂俎》(段成式)。

[12] 《本事诗》。

[13]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范传正)。

[14] 《草堂集序》(李阳冰)。

[15]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范传正)。

[16] 《彰明逸事》(杨天惠)。

 

摘自:《帝国的酒色》

作者:王正伦

出版:青岛出版社。

定价:26.00元。

发行:各地新华书店。

北京地区: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正在发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