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酒色》之《谁陷害了纵横家李白》(4.1)

标签:
纵横家帝国的酒色竹溪六逸李白文化 |
“纵横术”原本是一种近乎“实用主义”的工具,但李白把它当成了一种“终极意义”的目的。所以,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李白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一生只有一个目标,但作为“纵横家”的李白又可能是悲壮的,因为他一生从未接近过这个目标。
即使穷其一生、失去所有,都没能实现理想,但李白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稀有圣徒,诗和酒就是他朝圣路上的“转经筒”:诗与酒的变奏,成就着历史上的李白;嗜酒的李白,也给他的诗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仗剑去国”
矫情、夸饰、高自称许,这些都堪称东方朔[1]的标签,李白就是他最好的继承者。“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2]“览千载,观百家,至于圣贤,相似厥众,则有若似于仲尼,纪信似于高祖,牢之似于无忌,宋玉似于屈原。”[3]
李白想做一个“纵横家” [4],并且跟随赵蕤学习“纵横术”,这个“纵横家”的身份预设和自我期许,造就了一个言之凿凿的命题——“言过其实”、“名不符实”都是解读李白的关键词,其中,或许就包括李白对于家族谱系的想象和杜撰。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5]根据李白自述,李氏祖籍陇西(今甘肃省)成纪,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后裔。尽管流传所谓“李广难封”之说,但南北朝时,李广的第十六世孙李暠侥幸称帝,即凉武昭王,李白就是凉武昭王的第九世孙。
唐高祖李渊也以凉武昭王为七世祖,由此,李白一跃成为唐明皇的“皇叔”,这或许只是李白的一厢情愿,但在依旧注重士族出身和门荫[6]推荐的时代而言,是有着显而易见的政治投机目的的。不过,李氏皇族似乎从未承认过,而李白也无家谱可考,所以,他从未享受到像刘备作为“皇叔”般的荣耀。
李白畅想着“纵横家”的未来,“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7]他也期待着如偶像范蠡、张良一般功成身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8]
但每每事与愿违,李白的一生大都处于“功未成,身恒隐”的境地。他素怀“四方之志”,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东游吴、楚,凡有落魄公子,李白都有求必应,以至于不足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9];读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远游“云梦泽”,娶前宰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从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10]。
离开安陆,李白又西游太原,辗转齐、鲁,并置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其间,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聚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由于纵横家鲁仲连也是山东人,浪迹齐鲁的李白尽情地表达着对于鲁仲连的仰慕,“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11]
李白从未放弃过想象。即便是所谓“酒隐安陆”时,李白也从未消停过,他先后拜谒韩荆州、李长史、裴长史,但都一无所获。其实,李白西游太原,也是事出有因。是时,大概在开元二十三年,朝廷大赦天下,征召士人,“令五品以上清官及刺史各举一人。”[12]
“今年春,皇帝有事千亩,湛恩八埏,大搜才,以缉邦政。而王公以令宰见举,贾公以王霸昇闻。海激伫乎三千,天飞期于六月。必有以也,岂徒然哉!”[13]这段赠别之言,也是李白的夫子自道,只是他并未遂愿,失意之余,他又远赴山东,“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纹上翁。”[14]
无论是“酒隐安陆”,还是“竹溪六逸”,甚至于娶妻前宰相孙女许氏,都有些目的不纯的嫌疑,其实,李白的行为举止,都像是一种“博出位”的作秀姿态,所有目的也许仅仅在于“待价而沽”,这也是古代纵横家们的惯用伎俩,所谓“岩穴为养贤之域,林泉非秘宝之区,则仆之诸山,亦何负于国家矣。”[15]
[1]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汉书·东方朔传》)。
[2] 《与韩荆州书》(李白)。
[3] 《上安州李长史书》(李白)。
[4] “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尝手刃数人。”(《李太白年谱》)。
[5]《赠张相镐》(李白)。
[6]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通志·氏族略》郑樵)。
[7]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
[8]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
[9] 《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
[10]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李白)。
[11] 《别鲁颂》(李白)。
[12] 《旧唐书》(1582)。
[13] 《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李白)。
[14]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李白)。
[15]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
摘自:《帝国的酒色》
作者:王正伦
出版:青岛出版社。
定价:26.00元。
发行:各地新华书店。
北京地区: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正在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