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酒色》之“刘邦的罪与罚”(3.2)
(2008-07-03 21:31:14)
标签:
罪与罚帝国的酒色《垓下歌》刘邦项羽文化 |
“高祖还乡”
称帝后的刘邦,也一直念念不忘沛郡时有酒有肉的布衣之乐。当初,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率劳役远赴骊山前,有一位友人以两壶酒、一鹿肝、一牛肝,为他送行,刘邦饮酒、食肉后,扬长而去。后来,他做了皇帝,也常常在宫里让御膳房准备鹿肝、牛肝和两壶酒。[1]
刘邦的嗜好可能得自遗传。据说,刘邦把老父亲接进长安深宫,但刘太公常常闷闷不乐。刘邦就问周围的人,原来刘太公平生结交的都是些屠酤商贩,而所好者无非是酤酒卖饼、斗鸡蹴踘,如今,皇宫里再也找不到当年的乐趣了。于是,刘邦就仿照着老家的街巷屋宇,在皇宫里搭造了一个极度逼真的丰县,男女老少们在这里放养鸡、鸭、狗、羊。[2]
后来,汉高祖亲率大军平定英布叛乱,凯旋而归,途经沛郡,并在老家大办酒席,召集当年的父老乡亲,开怀畅饮,喝到兴头上,他还高歌一曲,“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尽管刘邦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但这首《大风歌》与项羽的《垓下歌》[3]一样流传千古。
当年,项羽西屠咸阳,焚毁阿房宫,然后东归故乡彭城,其间,还流传下一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4]见微知著,单从这一句话里,就已经可以想见他自刎乌江的必然结局了。
与项羽不同,刘邦重归故里,隐约是另一种情结,他向家乡的亲友们慨叹,“游子悲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纵死之后,我的魂魄还是会向往沛郡。”[5]此次,刘邦滞留沛郡十多天,日日与乡友们把酒为欢,重温往事,他怀念的也许还有那段拓落不羁的青春和“爱情”。
刘邦在酣醉中咏叹着青春易逝的惆怅和哀伤,这种羁旅他乡的情怀和感觉,比唐宋的诗人们还要早许多。当然,在元曲里,“高祖还乡”[6]又被渲染成另一种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