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藏胞、经济人

(2006-06-19 10:32:02)

货币、藏胞、经济人货币、藏胞、经济人

青藏铁路通车了,我们离西藏越来越近了。但另一种经验上,对于这个如梦似幻的“香巴拉王国”,也许我们只能永远地道声再见了,上世纪30年代,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詹姆斯·希尔顿曾给我们预言了这个可以用“乌托邦”、“世外桃源”等等古今中外诸如此类的词汇来修饰的“人间天堂”。

“香巴拉”近在咫尺!但火车驶过后,鸣镝声惊起的想必不仅仅是藏羚羊,还有绵绵神山下的人与路。所以,当青藏铁路通车的消息在报章上相处流传时,笔者颇有些沾沾自喜的感觉,因为早在火车光顾前,我就以一个背包客的身份探访过这片悠远、静谧、纯净、庄严、神圣的土地。

 

西藏可以满足时下都市白领和小资们的种种想象,地域、饰品、宗教、文化等等不一而足,但也有种种现象,是一些拥有学士、硕士学位的“驴友”们都难以言喻的,其中自然也包括笔者,以至于我一再怀疑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人”范畴是否存在过,并且不惮于坦白我的浅薄,絮叨一下曾经邂逅的几个小插曲,哪怕是提供一个仅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批评的文本。

笔者一行在一个藏族村落打尖,这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坳,散居着几十户藏胞,尽管与另一个山村隔江对望,但据说这两个村子里的藏胞们世世代代都没有过相互往来的传说,尽管这条江只有几十米宽,而村子里的人也大都没有走出几十里以外的地方。

同行的一位小姐想和几个藏族姑娘合影,显然不是语言不通的缘故,但几个十六七岁的藏族姑娘就是挣扎着不从,于是乎,这位女士颇为慷慨地分给每人一张百元大钞,但藏族姑娘们并不领情,摸索着手里的钞票,依旧不肯就范,这让我等围观的几位同行者颇为不解:莫非这几位小姑娘还不知足?

100元人民币!竟买不动几个山坳小姑娘的合影?但熟料最后的解决方式竟也相当地简捷,几块巧克力就把这几个一再“不合作”的小姑娘摆平了,想出这一办法的是载我们穿越藏区的汽车俱乐部司机,这位常年出入藏区的司机师傅笑着说,“这几张百元大钞就要做手纸了,如果他们方便时用得着的话。”

山坳里的藏胞,远离货币经济,是可以理解的,在这里钞票和废纸没有区别,而他们对废纸显然是没有概念的。但身处城市文明里的藏胞们又当如何?笔者曾在青海省西宁市度过一次春节,西宁如同成都一样休闲,繁华区百米之内,必有一小吃街,但经营者多为汉族和回族,而藏胞们大都批着藏袍在街头墙角晒太阳。

不仅如此,该市中心广场有一家酸奶店,大概每天上午10点许营业,但下午1点多再光顾时,这家小店的老板就恕不招待了,尽管前来品尝的外地游客和本地食客仍不绝如缕,据说这家小店多年来一直奉行限量供应,别无分店。笔者一次无意间和小店的伙计聊天,以3000元高薪也无法打动他来北京,尽管他在当地的收入不足500

报纸上,青海省的官员们都在畅谈着青藏铁路通车后的种种机遇和前景,我却只执着于一个情结,当再次踏足西宁和西藏时,是否还能邂逅山坳里的那几个藏族小姑娘和酸奶店里的那个汉族小伙计。

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我辈的矫情,并不能代表青藏人民的选择。正如小时候,当手执羊鞭,在河畔放牧时,也许有诗人不止一次咏叹过如此般的田园牧歌,但又有谁能明白此间牧童心底的落寞和苍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