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娱乐圈评奖惯生双黄蛋的例子真可谓俯拾即是,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但大家伙也不必担心中国的影视圈缺乏创意,这不,刚刚开幕的上海电影节就整出点新意,今年的金爵奖评委会主席也成双黄蛋了。
我是个门外汉,从未受邀参加过啥电影节,所以,请见谅我的孤陋寡闻,不知道这个评委会主席产了双黄蛋是不是合乎规矩?但从娱记们的报道来看,落幕不久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只有王家卫先生。
也许是吃不到葡萄的缘故,我对于娱乐圈的新闻一向就抱持一种怀疑和不屑的态度,尤其是自从去年张艺谋担任东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以来,说到底,还不是为《千里走单骑》做宣传,所以,老谋子的片子成了开幕影片。
尽管如此,你不得不佩服张伟平的公关和营销手段,还有张艺谋在国际影坛上的地位,所以,对于张艺谋出任东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一职,大家也觉得顺理成章,当然,我不曾猜测这里面是否有公关的成分。只是由于缺乏票房数据,不知道老谋子的“走秀”为《千里走单骑》在日本换回多少票房?
据华谊兄弟公司传递给媒体的消息,冯小刚同志一直盘踞着贺岁片档期,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把交椅,但是这一地位已经日益遭受挑战,且不说2004年底《功夫》与《天下无贼》的平分秋色,甚至略胜一筹,去年底《无极》和《霍元甲》这类国产大片吞噬着贺岁档期。
第一次执导古装大片的冯导一眨眼的功夫,蓦然警醒,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甲方乙方》时打下的天下了。不知道票房市场是否也流行人走茶凉,如果今年贺岁档,《夜宴》败北,《满城尽带黄金甲》胜出,也就是说当贺岁档早已不是冯小刚的天下时,制片方惯用的宣传概念——贺岁片票房霸主——已经易主时,恐怕收复失地就不那么容易了。
单从宣传策略来讲,冯小刚也必须另辟蹊径,否则就有点英雄末路了。毕竟,观众是一个盲从而且势利的动物,这一点在国内市场显而易见,没有谁是票房的常胜将军,2005年底,没有冯小刚的贺岁档,大家还可以看《无极》,但如果冯小刚在赖以成名的贺岁档马失前蹄,是否会一蹶不振,这一点,我想没有人该下赌注,尤其是制片方。
剑走偏锋容易成功,尽管冯大导演一再宣称《夜宴》后期七月初就可以完成,但谁也不敢拿电影这玩意去和足球比帅,所以,制片方选中了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以选择的档期——国庆档(《满城尽带黄金甲》已预订贺岁档期),期待着再造一个如同贺岁档常胜将军一样的票房概念。
尽管制片方一再宣称,海外版权收益早已收回成本,国内票房就是纯利润,但显然制片方和导演都不敢下此赌注,毕竟,《夜宴》在海外主流市场北美地区的发行版权还迟迟没有出手,而且加上去年《无极》被退货的阴影,在没公映以前,谁也不敢拿一点订金打包票。
所以,对于《夜宴》来说,国内票房仍是坚守的底线,只不过如今国内制片方对于宣传的投入越来越舍得本钱,但关键还是方式和方法,而《夜宴》的宣传颇有些邯郸学步的感觉:
第一:学《无极》在戛纳放映片花,但由于冯小刚自诩的无奈,尽管有评委章子怡在场,依旧没有啥国际级媒体到场,连华人评委会主席王家卫也未曾赏光,这一点毕竟比不上《无极》海外制片方和陈凯歌的号召力。
第二,学《千里走单骑》,出任电影节评委,在此,不得不说的是,《夜宴》在题材上也与张艺谋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殊途同归,前者改编自莎翁名剧《哈姆雷特》,后者改编自曹禺名剧《雷雨》。但是,尽管冯小刚此前的《一声叹息》曾经在开罗电影节上捧回个小奖,但冯小刚去海外混个评委会主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是出任金爵奖评委会主席,也显然满足不了急于提升档次的组委会的胃口,所以,就有了个折中的办法,造就今天的双黄蛋。
由于吕克·贝松和李安两大国际名导的在场(李安是这类中国古装功夫片在海外的第一山头),冯小刚也间接地获得些国际媒体的关注,从而为下一步所谓的海外市场做些吆喝,毕竟虽然号称国际巨星,但仅凭章子怡的那点姿色,《夜宴》在国外的票房号召力也不敢多想。
就像我们不必太在意章子怡担任戛纳评委一样,其实,也不必太在意冯小刚做金爵奖副主席,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场尽人皆知的“商业秀”,而且也许还有台下公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