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女搞点新意思?

(2006-05-24 15:50:12)

 

超女搞点新意思?

 

本文发表于《综艺》(VARIETY)杂志,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选秀热”席卷荧屏时,中国电视传媒业原创乏力的尴尬再次被放大,即便是这一潮流的始作俑者——“超级女声”,也如同好莱坞惯用的一部狗尾续貂的商业片 “续集”一般,已经深深地沦陷于“自恋”和“怀旧”的窠臼,而无心抑或无力于在形式和内容上寻求突围。

时下的 “超级女声”,依旧重复着“舞美师”爆料、翻版“李宇春”这类低层次的炒作伎俩,由此,“超级女生”主办方的固步自封已经几乎可以盖棺论定了,但在第一回合的选秀PK赛中,黑马绝非此前被媒体和舆论相提并论的“梦想中国”,而是已达12岁高龄的“青歌赛”。

如果说“超级女声”在2005年的一鸣惊人中,其间还有着太多的或然和偶然因素,那么在2006年,仅凭昙花一现式的外围媒体炒作就可以造就辉煌的投机心态,注定已经成为一种过去式了,一时间的众语喧哗和聒噪后,活动和节目本身的创新能力越来越显得必要和重要。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选秀活动置广电总局有关规定于不顾,依旧不惜以身犯险,老调重弹,纷纷以“毒舌”评委等种种做秀手段来吸引观众眼球,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青歌赛”却以知命文化学者余秋雨的一己之力就引发出有关“不识国旗”等诸多的新闻话题,当然,这也与本届“青歌赛”首次开设原生态唱法的种种创新设计有关。

但反观其余,如同“超级女声”把选秀简单地等同于“PK”,仅仅聚焦于演播室里选手间赤裸裸的竞争关系,而“青歌赛”的文化知识考察,却将选手置身于一个又一个文化和社会化情境中,舞台上才演化出如此多的戏剧化情节,而无须主办方去挖空心思地去炮制一个又一个所谓的“话题炒作”。

尽管如此,依旧不能否认2006年电视选秀活动已经呈现出诸多新的现象,这表现在“泛娱乐化”选秀已经深入人心,除老牌选秀活动“超级女声”、“我型我秀”、“梦想中国”、“青歌赛”等仍然以唱歌为主外,“全家总动员”、“娱乐篮球全国大赛”、“加油,好男儿”等定位于其他细分市场的选秀活动也雨后春笋般涌现。

当然,“选秀热”之所以大行其道,还与赞助商的推波助澜有关,继蒙牛酸酸乳以6000元再次冠名“超级女声”后,又有媒体盛传361°以8000万天价冠名“CCTV5娱乐篮球全国大赛”,显而易见,并非每一家想吃螃蟹的赞助商都能赚得个盆满钵满,这取决于赞助商在公关、终端以及其他传播渠道上的有效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