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健康
刘健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03
  • 关注人气:2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岗位评估中检验评估值的有效性

(2005-12-15 10:39:39)
分类: 激励性薪酬福利管理
        检验评估结果的有效性的时候,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应用标准差,其实这是错误的,现在我介绍一下错误的原因.
  先了解统计学中一组数据怎样去评价和量化它的离散度以及引入这个概念的原由.经常使用的方法:

  1.极差 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即最大值-最小值(也就是极差)来评价一组数据的离散度。这一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一般适用样本≤10,所以对企业岗位比较少的情况也可以使用。

  2.离均差的平方和 由于误差的不可控性,因此只由两个数据来评判一组数据是不科学的。所以人们在要求更高的领域不使用极差来评判。其实,离散度就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因此将数据与均值之差(离均差)加起来就能反映出一个准确的离散程度。和越大离散度也就越大。

  但是由于偶然误差是成正态分布的,离均差有正有负,对于大样本离均差的代数和为零的。为了避免正负问题,在数学有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绝对值,也就是常说的离均差绝对值之和。而为了避免符号问题,数学上最常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平方,这样就都成了非负数。因此,离均差的平方和成了评价离散度一个指标。

  3.方差(S2) 由于离均差的平方和与样本个数有关,只能反应相同样本的离散度,而实际工作中做比较很难做到相同的样本,因此为了消除样本个数的影响,增加可比性,将离均差的平方和求平均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差成了评价离散度的较好指标。

  我们知道,样本量越大越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算数均值却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对此统计学上早有考虑,在统计学中样本的均差多是除以自由度(n-1),它是意思是样本能自由选择的程度。当选到只剩一个时,它不可能再有自由了,所以自由度是n-1(也可以这样表述:由于受离均差的总和等于零的限制,总有一个离均差受限制,所以引入自由度)。

  4.标准差(S) 由于方差是数据的平方,与检测值本身相差太大,人们难以直观的衡量,所以常用方差开根号换算回来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标准差,它恢复了原有的单位,克服了方差与平均数结合运用时的困难

  5.变异系数(CV) 标准差能很客观准确的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但是对于不同的检目,或同一项目不同的样本,标准差就缺乏可比性了,因此对于方法学评价来说又引入了变异系数CV。

   岗位评估得到的结果尽管单位相同,但因为对同一个岗位评估,评价委员会由公司不同的岗位人员组成,可以想象,基层员工和高层员工的打分会有大的差别。此时若用标准差量数来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是不够合理的(如果全是一个职系的可以使用标准差)。所以我们检验评估结果的有效性用变异系数而非标准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