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草根让多少“高尚”人士汗颜
(2011-10-22 07:53: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陈贤妹、崔显仁这两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身上,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是他们的身份,同属草根,一个是捡垃圾的,一个是残疾乞讨者。
第二,是他们都有异于常人的事迹——陈贤妹在两岁小孩悦悦被车碾轧,18名路人视而不见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利害,毅然将小孩子救起,为已经冷漠到冰点的人心,保留了一点小小的希望;崔显仁,则是因为他的粉笔字写得很有特点,被方正字库看中,与之签订协议,将收录进方正字库,并被命名为“方正显仁简体”,这是很多大书法家都难以享受到的殊遇。
有这样超常表现的人,当是胜任“贤人”这两个字眼的。
古语有“仗义每多屠狗辈”“野有遗贤”,都是讲处于社会底层或边缘的人们,具有与他们所处低微地位不协调的智识或情义。在短时间里爆出的这两个例子,让市行的某些价值观,受到质疑和拷问——在许多人心目中,人的智识与道德感,只与权位、金钱有关系。“高尚”,已变成一句讨好有钱人的广告词。而丑化失败者,鄙视弱势,仇恨穷人,已成为某些成功学贩子的口头禅。弱势者向上的通道正越来越难,社会因阶层的固化而出现的割裂危险,越来越强烈。
社会关注这两位草根贤人,不应该只停留在他们置身于新闻热点时的一瞬间,而应该将这种关注,拓展成为一种带有悲悯感的发现——用事实去证明,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可能未被发现却事实存在的长处。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让他们的贤处得到平等的发挥,他们完全可以非常优秀,甚至让肉食者们感到羞愧。
这里,不能不说到他们俩“成功”的又一个共同点——网络,是草根属性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受人关注的平台,使他们的德行与智识,插上了翅膀,为众人所知。虽然,他们自身的善良美好的德行,与传播与否没有多大关系。但公众对他们的认知态度,直接取决于传播。当人们为他们的行为所感召,认同其善,并反思自身的不善时,他们的意义,就被彰显得更加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