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据新华社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日前介绍,22日在京召开了全国物价局长会议,提出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提高价格调控能力,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5月25日《新京报》 )
此消息被各大网站以“发改委要求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为题广为转载,牢牢占据着新闻排行榜和评论榜前列,截至笔者写稿时的25日18点51分,在新浪已有13403条评论,网友们对这条新闻“想说两句”的愿望很强烈。
这种强烈的愿望,首先来自于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让人感觉不爽的物价。粳米、玉米等粮食品,大蒜、蔬菜、绿豆、黑豆等农副产品,以及三七等中药材价格都像十八的姑娘,一天一个样。媒体今天一个“温州炒房团改行炒药”了,明天来个“新政出台,炒房不如炒绿豆”之类惊悚的标题,吓得咱小老百姓们一听一个惊字,总觉得现金放在手里不踏实,总要换点什么实物在手里才有安全感一样。事实上,哪个不明白,黑豆绿豆大蒜之类的东西,就是让你敞开了肚皮如张悟本说的那样拿来当饭吃,一家人又能吃得了多少?这样的场面,就如同当初肉价节节攀升的时节,一些人家平时每天也不过就吃半斤肉,肉价稍有点波动,就一副天塌下来要买头猪回家屯起一般的,既吓别人,更是吓了自己,失了淡定的心境。很多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压迫,在心灵上造成的紧张感远大于在经济承受能力上。
当然,并不因为如此,就不可以不重视物价,特别是食品和副食品的价格波动。而且,也再没有比这些东西,更能够影响老百姓的情绪和感受的了。房价再高了我不是天天买,汽油价格涨了我可以装听不见(其实什么东西的价格都与它有关),但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每天开门都离不得,它的价格小小波动一下,就会被放大成一种足以影响社会安定的情绪。
因此,发改委及时召开会议,提出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提高价格调控能力,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许多群众对此是表赞同和支持的,这一点,从众多的跟帖中可以看出来。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国家对屯积和哄抬物价的奸商,就是应该加大打击力度,甚至有人提出,要像“建国之初那样”对“投机倒把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发自内心支持和赞同对低收入人群发放临时性补帖,认为此举既亲民,又可以让众人对财政和税收的稳步高速增涨,持正面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但此举离市场经济的路是近了还是远了,是个值得争议的问题。
另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怀疑的不是动机,而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发改委此次所下定论,是否经过详细而严谨的调查和研究,此轮的物价异动,究竟有多少因素是因为投机炒作?有多少又属于一直碍于出口的“通货膨胀”?副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全方位物价上涨这座冰山的顶,还是天气原因和“极少数经营者”的恶意为之?病情是否诊断得准确,直接决定了病症是否能得到彻底医治。显然,很多人对发改委给出的诊断结果,并不满意,而不满的理由,又与此前发改委此前对石油等价格的调控手段和效果有关。按道理,两者风马牛本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数量不少的人,对物价调控的措施和手段,以及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措施,持反对态度,反对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的认为,农产品价格低得让农民伤心时,你不调控,价格稍涨点,你就要调整了。另有一些人则认为,由于当下我们的补贴发放并没有制度化,也没形成良性的机制,担心这种临时性补贴“最终像经济适用房一样被开宝马坐奔驰的领走”那样,变了味走了样。还有人对当下我国的“贫困线”的界定是否科学与合理,以及具不具备操作性,提出了深度质疑。
无论基于什么原因的支持、怀疑和反对的声音,都值得倾听,因为各自的声音,都有其不能忽视的道理作为支撑。因此,民众关于此类物价上涨的定性问题,对物价体系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满,以及对临时性补贴的发放态度、标准和对真实到达贫困人口率,都不应该当成杞人之忧,或信口雌黄,加以漠视。而回答这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许并不是新闻发言人的嘴就能干的活,而需要切切实实地做许多许多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