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些论坛上,网民们争相转发一个消息。称:“举报山东临沂市‘八星级办公大楼’的张某已在被当地警察抓获并进行连夜突审……晚些时候死亡。”临沂方面,对此事已做出了回应和澄清,确认帖子中大楼照片确是该市政府大楼,但包括大楼造价、是否抓人等予以了否认。(据2009年5月12日《南方都市报》)
从最初在网上看这篇帖子开始,我就觉得它不是一篇“新闻”,因为其行文风格,显得过于激动和用力过猛,许多细节,在未有更多权威信息佐证之前,很难让人信服。包括帖子中所称导致作者本人受害的那篇:“奥巴马上网发现临沂市办公楼图片比白宫还豪华气派,羞愤得欲自杀。”和修办公楼耗资832亿元人民币的数据,以及“动用了上千人携带数千万的现款前往各大论坛删帖”等信息,都有太多的存疑。另一条据称是《沂蒙日报》记者孟承珍写的“办公大楼豪华程度超迪拜的七星级大酒店,以世界惟一的八星级列入吉尼斯纪录。”的消息就更恶搞了,因为当地根本没有那份报纸。
综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网上流传着的相关传闻,经得起推敲的并不多,但这些不靠谱的信息,所指向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临沂市政府办公大楼。所有帖中惟有对临沂市政府办公大楼的描述是准确的。根据临沂市现代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网站的介绍,该公司物业管理的项目之一便是“市政府办公大楼”,“大楼占地面积103000平方米……拥有电梯18部;会议室48个”。
至此,我们似乎已感觉出了发帖者的最真实动机——他要让所有人关注的,其实并非那个被莫须有的“山东王帅的命案”,而是要让人们关注那一幢办公楼。只是,他使用的是杂文而非新闻的笔法。
其实,这种用耸人听闻的方式吆喝,以吸引人们的眼球,然后让大家关注自己所要说的事情的技法,在网络上并不鲜见。此前的“湖南老汉彭北京决斗法官”“河南灵宝老农的抗旱绝招”“35名民警实名举报县委书记”等,都是使用的近乎于杂文的方式,在演绎着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这其中的夸张、影射、隐喻等手法,都是不合新闻规则的,与新闻属两个系统和两个标准。如果将二者硬拉到一起来衡量,则会发现有太多的东西“不合”甚至“抵牾”,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失实”和“诽谤”之说。
这种做法本身是不妥的。但依当下某此地方的实际舆论环境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的变通。这是一种不可多为的“非常手段”。比如“35名民警实名举报县委书记”事件,虽然举报的手法是子虚乌有的,但举报的事实本身,却又很难说“查无实据”。于是就进入到一个吊诡的局面当中,用假的方式诉说真实,而真实里面又有些虚假的成份。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让人莫之能辨。
当然,我们无法在这个偶尔还会出现“跨省追捕发帖人”、“进京抓记者”新闻的时代里,要求举报人们都赤膊上阵进行自杀性举报。我们也不可能要求让那些掌握不完全信息的报料人,能做出比侦察机关或法律部门更字正腔圆无懈可击的结论。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行为,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了他们希望我们关注的地方,如以手指月的那只手一样,而真正的求证和核实,应该另有人去完成。
试想,如果在那个辖区内还有半数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地级市,没有那一幢超过《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N倍的办公大楼存在,那些关于“八星级”“奥巴马”之类的言语,是否就只是一句无稽的笑谈。
但遗憾是的,那幢楼就在那里!因而,先别急着去揪出发帖人,并追究他的所谓动机。他(她)的动机,也许就是觉得用纳税人的钱,以“惠民工程的名义”超规格修办公楼的行为不妥。这样的人,在网上其实有很多,如若不信,可以上网去搜索“豪华办公楼”这几个字……
说不定从各种表述中,能读出民意的真实爱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