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 |
在成都各大知名中学周围,自发形成了一些由专门陪儿女读书的家长组成的“陪读部落”。石室中学对门的邮电管理局宿舍、川大附小周围的竹林村、树德中学近旁的宁夏街166号等,均是他们寄居和活动的场所,其中,又以宁夏街166号居住的陪读家庭最多,媒体曝光率高而最为知名。而鲍国维在这里,又算是最具知名度的“陪读爸爸”。
鲍国维出生于机投镇,父亲是南下干部,资历很老,但因文化水平不高而自愿在一家国企当事务长至退休。早先鲍国维并不叫这名字,因为父亲的一位老同事在看过电影《包氏父子》之后,认为他与那个出生于贫苦家庭却向往纨绔子弟生活的小包很相像,而他的父亲则像那个含辛茹苦望子成龙的老包,加之姓氏又相近,于是就叫了他鲍国维。久去久来,叫的人多了,他也就认了。连同名字一起认了的,是他与小包相似的人生轨迹:初中毕业,他爸就是拿刀逼着他他也不愿上学了,于是就参加工作。被他气哭过无数次的班主任老师说:你娃迟早要后悔的!
这句话竟成了一个打破的魔咒,陪老鲍走了接近半辈子的坎坷道路。工作不顺利自然不在话下,升职涨工资则更是难上加难,他像阑尾一样在单位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地混了二十几年,到最后工资居然没有老婆挣得多。在无数个失意又失眠的晚上,他终于总结出来:是书读得太少害了自己!他决定要让自己的悲剧,不在女儿身上重演!
从小学开始,他便对女儿进行超常规贴身紧逼的全陪教育。这是他总结当年父亲对自己教育的无数缺失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父亲平时无论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不太关心自己,只有在发成绩单时大刑伺候,这样的教育,使他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仇恨与厌恶感。他觉得自己再不能走那条老路,而是采用了自己觉得愉快的“春天般温暖式陪读”,把女儿的学业作为自己余生的惟一事业。
女儿小学在川大附小读书,他便在竹林村买了房子,为了让女儿读书近点,他不惜每天早晚花几个小时奔波在上下班路上。后来买了辆二手奥拓,时间节余了,但油钱又上去了,于是索性和妻子分工,自己在家专职陪女儿读书,妻子好好上班挣钱。
陪读的过程,其实也是个学习的过程。从一个洗衣机都不会用,蒜苗和麦苗都分不清的混世男人转变为一个勤快能干的家庭妇男,鲍国维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他说:这些事需要的不是技巧和智力,而是需要乐于接受的心态。为女儿有个光明的未来,什么麻烦在我眼中都不在话下。
女儿读书倒也还争气,小升初,以全国奥数三等奖,区三好等成绩被保送至树德中学。老鲍把原住房租出去,在离学校不远的宁夏街166号租房住下,开始了更加深度的“陪读”生涯。像所有陪读家长一样,他的生活规律,是严格围绕着女儿的读书节奏进行的,女儿是宇宙中惟一的太阳,他的起居作息喜怒哀乐都围绕着这个太阳运转。
通常是早晨5点钟就起床,跑到街对面的豆浆店买上第一杯豆浆,然后回家,加上配方奶、花生和核桃,煮成一小锅香气扑鼻的营养粥。接下来,炒一份蕃茄炒鸡蛋一份榨菜肉丝再捞一份开胃的洗澡莴笋或黄瓜。这样,女儿上午必需的各种营养,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吃的,都瞒天过海地进了她的肚子。做完这一切,他开始叫女儿起床,在女儿洗脸的时间里,为女儿备上一杯矿泉水、一粒多种维生素和一片面包一个水果,用一个特殊的分格盒子装了,留给女儿课间使用。
此时,整个宁夏街166号大院,许多人家的厨房都亮着灯,之后,是此起彼伏的关门声,接下来,院门口便走出一个个背着书包的中学生们。再接下来,又归于沉寂,早起的陪读家长们拾起被打断的瞌睡,又开始睡回笼觉了。
鲍国维的回笼觉通常是在10点钟被闹铃吵醒的,此后的两个小时,便是买菜做午饭时间。为了保证女儿吃到温度适中鲜嫩可口的菜,他通常都是在听到放学铃声时才开始下锅炒菜,这样可以基本保证女儿进门,菜饭上桌。
饭后是女儿的午休时间,这期间,苍蝇蚊子必须禁声,老鲍自不必说,大气不出地坐在门口看时钟,因为怕闹钟铃声太响惊了女儿的神经,他一直坚持亲自用轻柔的声音唤醒女儿,以保证女儿能愉悦而平和地起床。这样做的代价则是老鲍从此改了养成了多年的午睡习惯。
女儿出门后,老鲍开始洗碗收拾屋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杯盘桌椅各归其位,老鲍却迎来一天中最无聊的一段时间,就像奔忙惯了的老牛 ,被突如其来的闲暇搞得无所适从了。为了不让女儿心慌,他们的陪读家里没有电视、电脑和音响,有时,女儿会不满地开玩笑说:爸,我觉得你是在饲养我,你看家里,物质粮食应有尽有,精神食粮要啥没啥。
每当这个时候,老鲍就会笑笑,说:现在让你不舒服,就是为了你一辈子舒服,你今后会明白的,少看点电视不会死的。
少看电视不会死,但会不舒服。闲下来的老鲍在每个下午都会体会到这种不舒服。通常,他会选择出去逛逛附近的百佳超市,或在路边上看人下棋,如果碰上和他同样无聊着的陪读家长,便会坐下来聊聊孩子的学习,交流交流如何照顾孩子的生活,并说些美丽前景相互鼓励打气。
再接下来,又到了做晚饭时间。晚饭后,例行陪女儿散步半小时,女儿对此并不感冒,认为像是遛狗,遛完之后,做作业到深夜,老鲍能做的,便是洗碗洗衣物,然后远远地看着女儿,随着她脸上轻松或痛苦的表情,慈爱或心疼地变幻着自己的表情,直至深夜,为女儿备好洗澡水,等她洗好后,把一杯热牛奶递到她手上……
这是老鲍普通而平凡的一天陪读生活,让人感觉并不比上班轻松多少。这之中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只有陪读的父母才能真正明白。教育之重与痛,在这平淡的生活之下,难以言表。
今年,老鲍的女儿高中毕业,并顺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老鲍像宁夏街166号的许多家长一样,他已做好了搬家准备,开始为下一站陪读,做起准备。
鲍国维出生于机投镇,父亲是南下干部,资历很老,但因文化水平不高而自愿在一家国企当事务长至退休。早先鲍国维并不叫这名字,因为父亲的一位老同事在看过电影《包氏父子》之后,认为他与那个出生于贫苦家庭却向往纨绔子弟生活的小包很相像,而他的父亲则像那个含辛茹苦望子成龙的老包,加之姓氏又相近,于是就叫了他鲍国维。久去久来,叫的人多了,他也就认了。连同名字一起认了的,是他与小包相似的人生轨迹:初中毕业,他爸就是拿刀逼着他他也不愿上学了,于是就参加工作。被他气哭过无数次的班主任老师说:你娃迟早要后悔的!
这句话竟成了一个打破的魔咒,陪老鲍走了接近半辈子的坎坷道路。工作不顺利自然不在话下,升职涨工资则更是难上加难,他像阑尾一样在单位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地混了二十几年,到最后工资居然没有老婆挣得多。在无数个失意又失眠的晚上,他终于总结出来:是书读得太少害了自己!他决定要让自己的悲剧,不在女儿身上重演!
从小学开始,他便对女儿进行超常规贴身紧逼的全陪教育。这是他总结当年父亲对自己教育的无数缺失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父亲平时无论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不太关心自己,只有在发成绩单时大刑伺候,这样的教育,使他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仇恨与厌恶感。他觉得自己再不能走那条老路,而是采用了自己觉得愉快的“春天般温暖式陪读”,把女儿的学业作为自己余生的惟一事业。
女儿小学在川大附小读书,他便在竹林村买了房子,为了让女儿读书近点,他不惜每天早晚花几个小时奔波在上下班路上。后来买了辆二手奥拓,时间节余了,但油钱又上去了,于是索性和妻子分工,自己在家专职陪女儿读书,妻子好好上班挣钱。
陪读的过程,其实也是个学习的过程。从一个洗衣机都不会用,蒜苗和麦苗都分不清的混世男人转变为一个勤快能干的家庭妇男,鲍国维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他说:这些事需要的不是技巧和智力,而是需要乐于接受的心态。为女儿有个光明的未来,什么麻烦在我眼中都不在话下。
女儿读书倒也还争气,小升初,以全国奥数三等奖,区三好等成绩被保送至树德中学。老鲍把原住房租出去,在离学校不远的宁夏街166号租房住下,开始了更加深度的“陪读”生涯。像所有陪读家长一样,他的生活规律,是严格围绕着女儿的读书节奏进行的,女儿是宇宙中惟一的太阳,他的起居作息喜怒哀乐都围绕着这个太阳运转。
通常是早晨5点钟就起床,跑到街对面的豆浆店买上第一杯豆浆,然后回家,加上配方奶、花生和核桃,煮成一小锅香气扑鼻的营养粥。接下来,炒一份蕃茄炒鸡蛋一份榨菜肉丝再捞一份开胃的洗澡莴笋或黄瓜。这样,女儿上午必需的各种营养,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吃的,都瞒天过海地进了她的肚子。做完这一切,他开始叫女儿起床,在女儿洗脸的时间里,为女儿备上一杯矿泉水、一粒多种维生素和一片面包一个水果,用一个特殊的分格盒子装了,留给女儿课间使用。
此时,整个宁夏街166号大院,许多人家的厨房都亮着灯,之后,是此起彼伏的关门声,接下来,院门口便走出一个个背着书包的中学生们。再接下来,又归于沉寂,早起的陪读家长们拾起被打断的瞌睡,又开始睡回笼觉了。
鲍国维的回笼觉通常是在10点钟被闹铃吵醒的,此后的两个小时,便是买菜做午饭时间。为了保证女儿吃到温度适中鲜嫩可口的菜,他通常都是在听到放学铃声时才开始下锅炒菜,这样可以基本保证女儿进门,菜饭上桌。
饭后是女儿的午休时间,这期间,苍蝇蚊子必须禁声,老鲍自不必说,大气不出地坐在门口看时钟,因为怕闹钟铃声太响惊了女儿的神经,他一直坚持亲自用轻柔的声音唤醒女儿,以保证女儿能愉悦而平和地起床。这样做的代价则是老鲍从此改了养成了多年的午睡习惯。
女儿出门后,老鲍开始洗碗收拾屋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杯盘桌椅各归其位,老鲍却迎来一天中最无聊的一段时间,就像奔忙惯了的老牛 ,被突如其来的闲暇搞得无所适从了。为了不让女儿心慌,他们的陪读家里没有电视、电脑和音响,有时,女儿会不满地开玩笑说:爸,我觉得你是在饲养我,你看家里,物质粮食应有尽有,精神食粮要啥没啥。
每当这个时候,老鲍就会笑笑,说:现在让你不舒服,就是为了你一辈子舒服,你今后会明白的,少看点电视不会死的。
少看电视不会死,但会不舒服。闲下来的老鲍在每个下午都会体会到这种不舒服。通常,他会选择出去逛逛附近的百佳超市,或在路边上看人下棋,如果碰上和他同样无聊着的陪读家长,便会坐下来聊聊孩子的学习,交流交流如何照顾孩子的生活,并说些美丽前景相互鼓励打气。
再接下来,又到了做晚饭时间。晚饭后,例行陪女儿散步半小时,女儿对此并不感冒,认为像是遛狗,遛完之后,做作业到深夜,老鲍能做的,便是洗碗洗衣物,然后远远地看着女儿,随着她脸上轻松或痛苦的表情,慈爱或心疼地变幻着自己的表情,直至深夜,为女儿备好洗澡水,等她洗好后,把一杯热牛奶递到她手上……
这是老鲍普通而平凡的一天陪读生活,让人感觉并不比上班轻松多少。这之中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只有陪读的父母才能真正明白。教育之重与痛,在这平淡的生活之下,难以言表。
今年,老鲍的女儿高中毕业,并顺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老鲍像宁夏街166号的许多家长一样,他已做好了搬家准备,开始为下一站陪读,做起准备。
前一篇:成都小人物之:卖房高手周小梅
后一篇:富人只有不独富才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