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三)最后的游览

标签:
旅行自驾塞哥维亚罗马渡槽普拉多博物馆 |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三)最后的游览
D36,11.14:从科卡到塞哥维亚,70公里。游览罗马渡槽,入住古城内民宿,采购自炊。
下午4时,来到马德里西北方向约70公里的塞哥维亚。住进了塞哥维亚看得见风景的民宿,超乎想象的高品质,让我们十分意外,负责订房的托尼先森费心了!

马德里周边有四个均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古城(俗称“四古城”)——塞哥维亚、托莱多、阿维拉和昆卡。我们因时间关系,只有“悬崖上的昆卡”没能走到,其他三个均挨个儿观赏了一遍。
说实话,这几个古城,没有马德里繁华,但是历经沧桑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朴素的古城风貌,成为各古城别具一格的看点。
罗马渡槽
眼前的塞哥维亚,有最豪、最靓、最为壮观的古罗马渡槽。
1985年,塞哥维亚古城内包括罗马高架水渠、阿尔卡萨尔城堡、圣玛利亚教堂等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评委会的相关评价中,作了如下介绍:塞哥维亚古城及其渡槽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以北70千米处,是西班牙历史名城和著名古迹,是保存最完好的罗马时代的建筑遗迹。
塞哥维亚古罗马输水道(渡槽),大概建于公元50年前后,是迄今保存完好的罗马帝国古迹之一,令人称奇。这一古老而美丽的建筑以双层拱洞为特点,成为塞哥维亚历史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旅行中,曾经看过好几条渡槽,可是面对眼前这座超级豪气的古老渡槽,我们被它的雄伟壮观深深地震撼,并被这一工程的建筑工艺所折服。

当年的罗马人要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在跨越塞哥维亚城南的一道约200多米的山谷上,架起了这座巨无霸双层渡槽(引水渠)。
对于这一天下无双的古建筑,我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双层渡槽两侧有台阶到上面,沿着坡道,来到渡槽的南端,渡槽是这样的形态。

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的高架渡槽,至今仍完好,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杰作。
来到渡槽底下抬头仰望,一块块土黄色花岗岩紧挨着垒筑成拱形,既无半根钉也没使用灰浆等粘合料,呈现出无可复制的原石状态,绝对的工艺高超。很难想象,这种力学和建筑学的完美结合,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是如何做到的。

渡槽在到达山谷南侧的顶端后,高度下降,渡槽也从双层变为单层。

在连续经过两次拐弯之后,渡槽高度降低到接近地面。如今渡槽的终点,输送水流的断面在三面石块的围合中,竟然只有约40CM左右。

又回到山谷的南侧坡顶,渡槽笔直的往北延伸。两千年前的古人,将渡槽的坡度精确的控制为平均坡度1%,使流经渡槽的水变成了“自来水”。
我们走近观看,巨石间缝隙清晰可见,却又衔接牢靠。伸手触摸,是真实又冰凉,粗粝又原始的石料。

罗马渡槽现存全长约900米,分上下两层,由163个拱门组成,高出地面近30米,气势非凡。抬头看去,这座近二千年前的工程很是匪夷所思,居然将一块块的大石头堆成了如此单薄却又高耸挺立的双层高架拱。

再沿着台阶来到渡槽的北端,站在与渡槽顶端平齐的位置上,回首再看,渡槽长长的身影一眼望不到头,投在地面的剪影,贴着渡槽向前延伸,气势恢宏,无比壮观。
毫无疑问,罗马渡槽是塞哥维亚最值得观赏的景致。

D37,11.15:塞哥维亚Citywalk,圣马丁广场、圣马丁教堂、主广场、圣米格尔教堂、主教座堂、圣安德雷斯门、阿尔卡萨尔城堡、观景台、真十字架教堂。塞哥维亚到马德里(科斯拉达区),110公里,约1.5小时。入住机场附近民宿,采购自炊。
从托莱多、阿维拉到这里,我们在三座古城选择的民宿位置都很好。尤其是今天入住的这一家,阳台面对着塞哥维亚的主教座堂。
一大早,就有惊呼:快来看!
原来,对面教堂的两侧,有热气球在飞过。

城区漫步
从民宿到圣马丁广场只有百米,今天的漫步就从这里开始。

圣马丁广场上,醒目地立着一座青铜塑像,那是塞哥维亚英雄胡安.布拉沃的纪念碑,此刻太阳尚未升起,她正处于阴影之中,据介绍胡安·布拉沃在1520年领导了一场反抗国王暴政的起义。为了纪念她,当地于1921年在这里建立了这座青铜塑像。

塞哥维亚圣马丁教堂是一座建立于12世纪的教堂,更早的时候,这里是一座清真寺。圣马丁教堂将穆德哈尔式的塔顶与罗马风格的拱门放在一起,回廊上矗立着一排雕饰着不同花饰的石柱,不同艺术风格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

采用了红砖筑成的钟楼,更是在摩尔风格的方形塔顶加上了巴洛克的尖锐。而红白两色热气球,则增添了背景的现代审美。

离开空旷的广场,走进了深深的街巷。
虽然视野不同,前景仍有期待。

果然,在城区里最大的主广场,看到了塞哥维亚最大的主教座堂。这座在1525年动工的哥特式教堂,居然耗费了200年的时光才得以完工。

主教座堂的每一层,都有一根根尖锐的石笋冲天。也许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耐心和毅力的坚持,才成就了如此独特的优雅造型,并享有“教堂中的贵妇”之美誉,耸立在塞哥维亚最高点。
对比中外宗教殿堂,实在是差异极大。当分别选择了“多快好省”的砖木与“天长地久”的石材之时,也就有了不同的思维路径,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实施方法。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也会形成文化的差异?

言归正传,从主教座堂往南,穿过了圣瓦伦丁门。

从古城南部的城墙往西。城墙外有天然的河谷,当年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如今的河谷,已全部换了新装。此刻的眼前,林木葱茏秋色斑斓。

沿着城墙转过一个弯后,不远处的阿尔卡萨尔城堡赫然出现。

阿尔卡萨尔城堡
阿尔卡萨尔城堡又称塞哥维亚城堡,这座始建于十二世纪的古堡,虽然现在有着童话般的外观,可却是在十九世纪重建后的新城堡。

走进城堡的大门,是一座立在花丛中,名为“五月二日”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上塑造出西班牙人在与拿破仑战争中抵抗法国人的形象。

塞哥维亚整座古城,是位于一座丘陵的顶部。阿尔卡萨尔城堡则是位于这座丘陵的最西端,这里三面是峭壁,城堡就建在峭壁的顶端。
整座城堡的中间部分为塔楼,其顶部有标准的防御垛口,其余建筑,却都有个好似女巫头戴的尖顶帽子。就是这样的圆柱尖顶形象,却被迪士尼所看中,并得到进一步发挥,成就出迪士尼《睡美人》中城堡的模样,成为迪士尼动画片的经典造型。

阿尔卡萨尔城堡并不是仅有令人瞩目的尖顶,一道人工开掘出的深深沟堑,更加强了城堡入口的坚固和安全。

阿尔卡萨尔城堡的山顶平台,也是观赏塞哥维亚古城周边风光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俯看山下,那帕拉尔圣玛利亚修道院被各种颜色的林木所包围,在美好的风光中将修道院禁锢得自成一统。

居高看向另一边,一条蜿蜒的黑色公路穿过山谷、村落通往远方的山顶。

山腰中部,一座带有塔楼造型古朴的教堂寂寥又显眼,那是真十字教堂,据说曾经是圣殿骑士的据点。

城区之外
我们计划驾车环绕塞哥维亚古城一圈,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古城的古老风貌。
先来到城外,面向塞哥维亚古城,看古城远景,看环绕古城的风光。

有好的观景位置,开车到达很方便,眼睛记录美好;没有合适的位置,也不妨用双脚丈量大地,行走治愈人生。

在城外的北面的观景台上,看到了塞哥维亚全景。那最高的是主教座堂塔尖,那城堡的塔楼,全都收录眼中,甚至能看见那座举世无双的古罗马引水渡槽。

城区所有房屋,基本位于山腰到山脊线一带。近处林木在秋天催促下,泛着金黄的色彩,又像一条金腰带,给古城风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装饰。


我们走到真十字教堂跟前,看到斑驳的墙身与残旧的拱门,满满的沧桑。据介绍,这座建于十三世纪的教堂是由圣殿骑士团参照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而建,并成为骑士团举行神秘仪式的场所。据说教堂里还收藏了一具真十字架。(难道还有假的十字架?)

骑士团很遥远,真十字架也没能看到。
耳边传来了潺潺水流声,便寻了过去,山谷中有一块开阔的草坪,绿油油的青草像是铺了一层地毯。

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就在阿尔卡萨尔城堡北面的悬崖下。溪水潺潺奔流,路旁金色树木,风景美爆了。

从这个角度抬头仰望,阿尔卡萨尔城堡犹如一座大型雕塑,矗立在绿树环抱的山巅之上。

再看阿尔卡萨尔城堡西面,城堡的样子如同丰碑,英俊帅气。

转到阿尔卡萨尔城堡的南面,又是一座显示规模的庞大城堡。难怪被誉为“欧洲十大最美城堡之一”,无论远观近看都唯美至极。

塞哥维亚的主教座堂也变成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模样。

塞哥维亚,我们本次旅行的最后一个看点。结束后我们回到了马德里,次日将从马德里回国。
最后的晚餐
最后一晚的住宿,选定在机场的附近回到马德里民宿,老暗施展他那娴熟的厨艺,一阵“拳打脚踢”,酒、菜、肉、蛋即刻上桌。为了这顿“最后的晚餐”,甚至还增添了二师兄的大耳朵。
除了这一顿正餐,我们还要将所有的剩余物资充分的利用,在清理完冰箱之后,每个人都有了第二天中午的双重加量“三明治”。

舌尖上的小幸福,就在老暗用心烹制的菜肴中。

随着三国旅行的最后一顿“正餐”结束,必须要隆重感谢老暗大厨这次全程的厨房奉献,特别是在缺少中式调味料的情况下,精准无误的把握,使每道菜的口味都能恰到好处,不但弘扬了“国粹”,慰劳了“国胃”,还省下了我们大把的银子,好幸福。
D38,11.16:机场送二人回多伦多,还车,四人地铁进城。参观普拉达美术馆,游览丽池公园。地铁回机场,MU710于当日22:20起飞,回国。
虽然我们的民宿距离机场只有4公里,可为了让老毕夫妇按时值机,还是在清晨6时就离开了民宿。三国四方的旅伴们将分别返回各自的家。

到T1航站楼送走了老毕二人后,又到T4航站楼交还了陪伴我们23天的车。然后乘坐地铁进城,把最后一天交给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本次旅行以这样的方式华丽落幕,不得不说安排得挺紧凑。
普拉多美术馆
位于马德里老城区东部的普拉多美术馆,是世界顶级的美术馆之一。这座美术馆的三层展厅里,展出了馆藏的7千多画作中的1500幅画作。

西班牙最著名画家戈雅的塑像,静静地立在美术馆的对面。

无数的参观者,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在戈雅的眼前走进普拉多这座艺术宫殿。

在普拉多美术馆的三层楼里,陈列展出了西班牙画家戈雅、委拉斯开兹以及鲁本斯、提香、伦勃朗、丢勒、拉斐尔、莫奈、梵高、雷诺阿、高更……等等等等名满天下、如雷贯耳的著名画家作品。
步入一间间的展厅,登上一层层的楼面,看过一幅幅的作品,在观赏中尝试着辨认、理解。

这些数量庞大的“西化”艺术作品,冲击着视线、启发着审美、扩展着认知。

在这里,有老师将课堂搬到了展厅中,进行启蒙式讲解和认识。

在这里,有全神贯注的“模仿”,任何新的创作总是在习得之后的激发。

在当场的一幅幅观赏、辨认、理解之后,应该说时留下了满目的眼花缭乱。有驻足观赏印象深刻的,有翻来覆去不能理解的,有的觉得不过如此,有的却要顶礼膜拜。
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宫女》,长期以来是西洋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曾被描述成“委拉斯开兹的最高成就”。在画面中心,宫女、护卫、一名侏儒与一只狗所环绕的小女孩是德雷莎小公主,腓力四世之女。在这些人的后方,则是面向观画者的画家委拉斯开兹。

荷兰艺术家Adriaen Thomasz. Key于1583年所作《家庭画像》,却是一幅非著名画家的非著名画作。

至于赫赫有名的两幅《玛哈》,则是戈雅的名作,也曾经由于坦陈和包裹的身体而备受评论与关注。


在美术馆的顶层里,还有工艺品的展列,许多珍宝类的展品,更是以其材质色泽令人炫目,而其制作的精美也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博物馆是件很累的事情,除了不时的站立、不停地走动之外,要经受超多数量的视觉、信息冲激,要尝试着观看、接受、了解平素与我们很遥远的艺术,何况展馆内几乎没有坐下歇脚的地方(除非席地而坐)。
从上午10时到下午3时,饭不吃水不喝,边走边看,眼花缭乱,边听边想,思维混乱,在占地4万平方米的三层展区,100多间陈列室里,生生泡了整整5个小时,觉得眼睛和大脑都到了接纳极限,于是断然撤出。
丽池公园
普拉多博物馆附近有个丽池公园,看时间还早,我们又去转了一圈,正好让疲劳的双眼在碧水蓝天的环境中舒缓调适。
就像欧式花园都喜爱几何形状的布局一样,丽池公园的“丽池”是一处人工开掘的矩形池塘。东侧有阿方索十二世的纪念碑,是一座骑着高头大马的青铜塑像。
青铜塑像数年纹丝不动,而在此安营扎寨的野禽,却在碧水中嬉戏畅游。

公园里必有的喷泉和雕塑,塑造了遥远的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形象。

建于1883年的委拉斯开兹宫,从外观上看很奢华,装饰性的瓷板画布局在拱形窗的上部。

委拉斯开兹宫的附近,有一片弯曲湖边的水面。其自然的形态诱来优雅高贵的黑天鹅,在火红杉树的背景中,将优雅的长脖子扭来弯去,梳理着羽毛,迎合湖边的曲线。

丽池公园里的秋季,也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在五彩缤纷中,我们踏上了前往地铁站的最后一段步行路。

从阿托查站最后一次乘坐地铁,返回机场。
值机时,人品再次爆发。我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特别关照——四人全部升舱,坐进了前后左右都宽敞的超级经济舱,真是受宠若惊。两条腿舒舒坦坦的随意活动,好开森!

再加上一路上的吃吃喝喝,这趟十几个小时的枯坐也就不再那么令人疲惫。

D39,11.17:MU710在18:30到达浦东机场。三人22:10乘坐K8482列车回宁。
飞行了一万多公里之后,又回到了这次旅行乘坐飞机的起始点——浦东机场。

也许是乘坐飞机得到了额外惊喜,从上海到南京的火车则是极不顺利,压根没想到那天的火车票会如此紧张,合适时间里的有座车票全部售罄。
于是,再次拼人品。拿着没有座位号的车票,挤进了连过道都站得满满的车厢。

幸好,我们有几十年来的旅行功力,在更换了三次位置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全程有座,人品再次得到证实。
2023年的国外长途自驾旅行结束了,虽然只是弥补了原本应该在2020年就实现的行程,可还是很开心。
附:
我们六人在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旅行了二十六整天,在AA制的费用结算之后,每人的开销如下:
吃,人均1319元,约51元/天;
住,人均4579元/25天,183元/天;
行,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罚款、租车费,人均3722.17元;
玩(门票),人均924元;
以上吃住行玩,每人为1319+4579+3722+924=10544,约422元/人天。
最为惊讶的,是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居然只要50,甚至比国内还要省钱。
看来,“穷得只能出国了”这句话还是具有现实意义滴!
(北非南欧三国游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