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2024-02-02 10:53:53)
标签:

旅行

自驾

科尔多瓦

大清真寺

孔苏埃格拉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D3311.11:格拉纳达到科尔多瓦,全程157公里,约2.5小时。走过卡拉奥拉塔、古罗马桥、圣拉斐尔凯旋门,参观大清真寺。住民宿,采购自炊。

 

作为安达卢西亚的重要城市,科尔多瓦曾经被罗马人阿拉伯人统治,并在十世纪进入盛世,成了当时南欧的最大城市。

那时的科尔多瓦,建筑林立,除了清真寺外,还有图书馆、天文台和大学,众多的金属、皮革、纺织作坊生意兴隆,汇聚的学者、商人们沟通了彼此的文化。

 

古罗马桥

如今的科尔多瓦,留存着古罗马时期的石拱桥。这座跨越了瓜达尔基维尔和的古桥,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经多次修复和重建,古时的风貌依然清晰。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南侧的桥头,有一座小型城堡——卡拉奥拉塔,犹如桥头堡。早年的作用是扼守桥梁入口,现在是安达卢西亚博物馆。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在桥头转悠着,看古桥两侧风韵。古桥长240米,宽16米,由15个石块垒砌的桥墩来支撑弧形的桥拱。这15个桥墩中,这一边有着10个约30°尖角形状朝向河流的上游方向,桥墩的另一侧则是一个半圆形。如果俯视完整的桥墩,就像一水滴的模样。这种桥墩的尖顶是迎水面,能有效减少水流对桥体的冲击。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坚固又宽阔的古桥上走过罗马人、犹太人、阿拉伯摩尔人,还有现在的我们……古桥静不语,流水话沧桑。桥下的风景不断变换,桥上的景色却千年不改。虽历经2000年风雨,至今仍可供游客和行人使用。

除了游览和行人以外,还有拉手风琴的卖艺人和摆地摊经营小本生意的当地人。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古桥围栏的中间,有一尊科尔多瓦守护天使圣拉斐尔的雕像,据介绍是16世纪德尔里奥的作品。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古桥另一端有一座门楼,是原古城入口处的阿尔莫多瓦门,也被称为小凯旋门。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走过这阿尔莫多瓦门,便是科尔多瓦古城区。1984年,这片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科尔多瓦古城区,全部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清真寺外

穿过阿尔莫多瓦门,便是一片广场。正前方是大清真寺,左侧有一尊纪念碑。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这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圣拉斐尔胜利纪念碑,从基座往上看去,高高的纪念碑顶端,是天使圣拉斐尔的塑像。传说中,是城市守护天使拉斐尔把科尔多瓦城从瘟疫中解救出来。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大清真寺的黄色建筑,紧靠着这片广场。虽然在大清真寺的东北西三面皆有入口,可我们还是老规矩,先沿着大清真寺的外围绕一圈,再进入这座“被教堂吞没的清真寺”内部。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曾经被阿拉伯人统治过数百年的科尔多瓦,一朝改换了统治者后,其宗教信仰也被更换。曾经地位尊贵、万众膜拜的大清真寺也改成了大教堂。

庆幸的是,新入主的教徒们并没有将原先的建筑全部推翻重来,而是在原先大清真寺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改头换面,将新的神圣搬了进来,此后便有了全新的划十字祷告。

也许是新主人的宽容,也许是经济财力的不足,在原先的建筑外墙上,保留了许多旧时模样,有些门窗原样未动,有些门窗部分改动。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下图中彼此紧靠的两扇门很有趣,一个是原汁原味的旧模样(左边),而旁边(右边)是被改动后的新形式(仔细看去右边还是有未改动之处)。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所以,在混合了两种信仰的建筑上,也有两种形态的并存,并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无论是当下的旅游介绍还是在地图上,这片规模庞大的建筑,都标明为“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大清真寺的北面,有高高的塔楼。而临近的街区,是原先的犹太区。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大清真寺北部的庭院,遍布绿植,周围有长长的回廊环绕。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虽然从前的宣礼塔变成了现在的钟楼,可是在高耸的93米顶端传送出来的,仍是宣告祈祷的前奏。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在绿色的庭院里,游客如织,热闹非凡,毕竟这里是科尔多瓦最值得游览的著名景区。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大清真寺

公元八世纪时,来自北非的摩尔人占领了科尔多瓦。在其后的时光里,这里进入到盛世时代,城中建起了很多的清真寺、宫殿和公共建筑。据称可以与君士坦丁堡、大马士革和巴格达的辉煌繁荣时代相媲美。

如今的大清真寺就是在那个时代,落成在更早先罗马式教堂的基础上,后来又经过多次扩建,到1236年,寺院的面积已比初建时扩大了2倍,达到了长宽近百米的规模,据说一次就可容纳2万多信徒进行宗教活动。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走进如今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带有明显阿拉伯风格的大厅,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惊奇、赞叹,更多的是敬畏。在无数根大理石立柱矗立的大厅里,红白相间的拱形格外的显眼。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如此宽阔的厅堂,也是当时众多穆斯林们在每日祈祷时的必要空间。走在尚存八百多根石柱的大殿里,仿佛走进了石柱林。各种材质斑纹的大理石柱,N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用红白两色相间,美轮美奂,令人陶醉其中。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公元十三世纪,科尔多瓦易主。新的主人——国王费迪南三世统治了这里,于是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为尊崇上帝的大教堂。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战争总有胜负,胜利者总是零和博弈的受益者。无论是如今教堂里的绘画,还是充斥着天主教内容的彩绘,都彰显了新统治的权威和新信仰的注入。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当完成了改朝换代之后,到了十六世纪时,查理五世下令,在这座当时世界第三大清真寺的正中间位置处,往高处施工,扩建起出一座呈“十”字形的天主教堂。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于是,布满了花纹的穹顶,高居在原先的清真寺之上。那复杂精美的线条,不由得令人仰视赞叹。

将天主教教堂的整个内饰镶嵌在了先前的清真寺廊柱森林中(原清真寺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门近三分之一被毁),从中建起了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二者浑然一体却也互不遮掩,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结合与碰撞,造就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唱诗班华贵雕饰的座椅一字排开,管风琴长长短短的音管竖形排列,高大的空间更有益于吟诵唱诗的声音回响,以此来震荡信仰者的心灵。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哥特式教堂与阿拉伯清真寺,共处一室。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清真寺红白相间的拱券,教堂独特造型的穹顶以及科林斯柱头,同时可见。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长宽均有百米的正方形大厅里,无数的石柱(资料称共有850根),分隔出一块块的小型场地。有的灯光明亮,那是祭坛供奉的主要场地;有的略显幽暗,那里冥思祷告心存神灵的场所。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在先后经过几次轮回,从天主教到伊斯兰教再回归到天主教的神奇清真寺庙里,至今保留着一处完好的清真寺穹顶,无比精美。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大清真寺里,就像其留存的名称一样,有很多原封不动的门窗存在。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灯光幽暗之处,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想像一番从前的场景。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眼下的这个厅堂里人头攒动,如此宏大的场景将过往的风云变幻汇聚呈现。跨越千年的历史遗存,西班牙最辉煌的混合神圣建筑,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地游客。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此次旅行一路走来,看过了许许多多的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但是像这种如此混搭且如此和谐的所见,却是绝无仅有。

科尔多瓦的一桥——古朴的大石桥,一寺——雄伟的大清真寺相映成辉,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D3411.12:科尔多瓦到托莱多,途经坎普.德克里普塔纳、孔苏埃格拉两地,全程385公里,约5.5小时。途中游览坎普.德克里普塔纳10座风车、孔苏埃格拉9座风车和城堡。入住托莱多新比萨格拉门附近古城内民宿,采购自炊。

 

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马德里西南的托莱多古城。到达托莱多古城,也进入我们此次旅行的最后阶段——环绕马德里的三个古城。

到托莱多只有不足400公里路程,行程很轻松。其中我们要路过的两个小镇很特别,那是当年堂吉诃德战斗过的两个地方,走一走“堂吉诃德之路”,看一看声势浩大的“风车群”。

 

德克里普塔纳

德克里普塔纳是个座落在坡地上的小镇,在小镇背后的高岗上,散布着10座风车。白色的塔身粗壮,黑色的风轮威武,这10座风车在阴霾的天色中,颇有些像10位巨人。

也许,正是这番景色引发了唐吉诃德先生勇于挑战的念头。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当然,作为只是读过《唐吉诃德》的游客,并不能共情唐先生,只是觉得应该来看一下真正的欧洲风车实物。

开车经过小镇的窄巷,却是颇有难度的考验。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用风力来转动风轮,进而带动磨盘来粉碎麦粒,是人类一项古老的发明。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是利用水流动力进行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风车逐渐偃旗息鼓,磨坊功能已完全丧失,撤除了风轮上的帆布,只留下黑色的框架和白色的塔身和作为景观的斑驳风车外形。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这些风车,在黑色风轮相对应的塔身另一侧,都有一根斜撑着的长杆,应该是用于抵消由风轮传递过来的风力,也可以是起到支撑作用。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地面上,横卧着一根直径蛮粗的木杆,看样子应该是风轮的轴杆。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作为曾当过工人、从事过制造业的我俩,很想看看欧式风车的内部结构。当我们走进一座开放参观的风车塔身里时,只看到了完全没有磨盘内核,改建成了影星的展室,并需要购票进入。

不过,我们还是在塔身的顶部,看到了一根贯穿的木杆,估计那一端应该就是风轮的叶片。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风车的功能,只剩下被游览被欣赏的作用。可是唐吉诃德勇于挑战的精神,却在景点有了进一步的利用。

墙壁上绘出了唐吉诃德瘦马长长一杆枪孤零零的模样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感谢塞万提斯的描述,让世界多了一位另类的“侠义骑士”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这也提醒我们,跟随着大众的脚步,也许才是“正道”。

 

孔苏埃格拉

从德克里普塔纳往西50公里,有个孔苏埃格拉小镇。小镇的背后同样的有座小山,只不过在小山上盘踞着一座城堡。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城堡后方,也是一连串的风车。此刻光影变幻涌动,给我们带来格外的欣喜。蓝天、白云、城堡、风车、红土地,与山下铺展开来的小镇房屋相呼应,开阔无际的平原和漫天翻卷的流云,构成了生动大气的壮观场景。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在德克里普塔纳时,阴云密布的天空,掩住了阳光的温暖。可是到了这里,云层疏密随风而变,阳光穿过漫天浮云,洒向山川平原。这些散落漫天的浮云,色彩丰富,有的洁白有的暗黑有的黑白相间,再加上云朵之间的蓝色背景,使得整个天幕变得极其活泼生动。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天上云朵间投射出的阳光,也在给地面带来了忽有忽无的光明。照在风车上,白色的塔身耀眼,投射在城堡上,石块泛出了金黄。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视线转向另一边,眼前的红土地又是一片五彩斑斓。隆起的山地有一排排的橄榄树,平整的田地有绿色的植物。流云翻滚群山浮动,给大地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形态,风带动了云朵,也带动着地面阴影的流动,明暗色彩的变幻,画出了一幅天然的美丽油画。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一座风车下,门口立着一尊唐吉诃德。虽然只是用铁皮来拼凑而成的形象,却也十足的表现出了文学著作中的描述人物。

当曾经颇有骑士风度的唐先生,沦落到只能给风车站岗时,感觉还不如被陈列在博物馆中的骑士铠甲。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比萨格拉门

下午3时,来到了托莱多,住进了古城里的一家民宿。厨房餐厅三卧二卫,只要850元。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附设的楼顶天台,是个一览四周的观景平台。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作为古城里的老居民区,周围全是挤挤挨挨的老房屋。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有趣的是,附近还有“马头墙”,那“山”字形的构造与皖南的一模一样。看来,对于房屋的构造,还是存在“普世”思维。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这家民宿距离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就只有不到百米。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走出我们民宿的巷子口,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街头景色。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带有塔楼的是德尔阿拉巴尔教堂,就是这座教堂的端面顶部是个“马头墙”。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走过教堂,前面就是是托莱多城的正门——比萨格拉门,建于16世纪中叶。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比萨格拉门是个瓮城,瓮城的后门很深,有一条带有双重城门的通道,而城门的上方是一座带有双塔楼的厚重建筑。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比萨格拉门的方形瓮城面积很大,靠着西墙内立有卡洛斯一世的雕像。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回来之后才知道,在瓮城的墙上还有塞万提斯先生给托莱多古城的题辞: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可惜的很,如果题写的是汉字,那当时就肯定会注意到的。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三面被河水环绕的托莱多古城,只有朝北的一面较为平坦,而面北的比萨格拉门也就成为了托莱多城的主要正门。

作为城市的正门,那就需要有光辉形象。比萨格拉门上,嵌有巨大的双头鹰徽章,也是西班牙最辉煌的国王卡洛斯一世的王徽。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走过比萨格拉门,也算是游览了托莱多著名景点之一。至于被城墙包裹着的古城其它内容,还是等到我们吃饱喝饱睡饱之后,明天再说吧。

北非南欧三国游(二十一)科尔多瓦的和谐混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