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南欧三国游(十九)白色、私奔、格拉纳达
标签:
旅行自驾奥尔维拉龙达格拉纳达 |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九)白色、私奔、格拉纳达
D30,11.8:塞维利亚到格拉纳达,途经奥尔维拉、龙达两地,全程345公里,约5小时。途中游览奥尔维拉白色小镇、龙达斗牛场、新桥。入住格拉纳达民宿,采购自炊。
早晨9点准时出发,今天要到达格拉纳达。
晨光之中,大地又开始了一日的焕发,虽然隔着车窗玻璃,可依然能感受到大自然传递的清新。

公路两边的风景很Nice,一座古堡远离喧闹,隐匿在优美的田园风光之中。

蔚蓝的天空中,有三道飞机尾迹掠过的痕迹。
古老的城堡早已废弃无用,可是天空中的军机还在操练备战。

远在3700公里之外,还有战火轰鸣。
提醒我们:要珍惜还能自由旅行的时光。
白色小镇
虽然西班牙很多城镇的房屋都是白墙红顶,可第一次看到了奥尔维拉小镇的照片时,立马被深深的吸引。

大片洁白色的房屋,沿着山形自上而下排列,所显示出来的那份安宁和恬静,立刻就能抓住你的心——一定要去这里。

根据卫星地图,来到奥尔维拉小镇之外的山脚下,在这里也有最好的观景点和拍摄视角。

将车停在山腰处,一行人沿着坡道走向山顶。

奥尔维拉小镇的四周,除了山林之外,遍布橄榄树。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旅行的多日里,时常看到大面积的橄榄树,橄榄树成了有着深厚内涵的文化符号。橄榄油也是这两个国家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据介绍,西班牙生产的橄榄油,占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产量)。

穿过一条长巷,前方就是刚才在山脚下看到的那座醒目教堂。

这座建成于1843年的Nuestra Senora de la encaracion教堂,是在原来更古老教堂的遗址上再一次的耸立。

“OLVERA”几个大字母,立在教堂旁的场地上。据介绍,奥尔维拉在2021年的一次评选中,成为了“西班牙乡村旅游最佳小镇”。

教堂前面,是居高俯瞰奥尔维拉风光的最佳点,远处青山叠嶂,近处白墙铺展,天地之间能有如此令人愉悦的山川、田园、人居风貌,完全符合对奥尔维拉的赞誉。

奥尔维拉的“粉墙红瓦”,与常去的皖南的“粉墙黛瓦”只相差了一个字。可就算是相同的“粉”字,眼前的洁白一色却是与皖南那泛出大片陈旧灰暗的“粉墙”相差的甚远。
难道,这里也会有统一号令的粉刷?
无论如何,在如此的连绵青山之中,一大片的洁白也是非常的赏心悦目。奥尔维拉以及附近的几个小镇,构成了一条西班牙南部地带白色村镇旅游路线。

教堂的东侧,是一座建在更高山顶岩石上的城堡。据介绍,这座建于十二世纪的城堡,是当年的阿拉伯人所建。

而在城堡北侧的山岩之下,居民住宅区旁,有一片布满鲜花的墓园。同样洁白的粉墙前,十字架直立。

也不知是不是这里的“清明节”,只见墓地和墓龛上,全都放着一束束的鲜花。他们对于死亡和墓地,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看法,将墓地修整得很有活力,更具有个性化的外观,是洋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和街巷的错乱,竟然没有寻到登上城堡的入口,便随意在迷宫般的小巷子里转转。


街巷干净整洁,可是无论下低上高,都是极其难得看见一个人影。

私奔龙达
离开奥尔维拉后,行车一小时就到达了龙达。
作为“龙的传人”,在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地名时,就有了一份好感。当又知道了龙达与“私奔”有关联后,更加觉得应该以看看那座跨域深谷之桥的名义来这里了。
从地下停车场上来,就是龙达的圣母教堂。

在广场上,一位壮硕汉子与两头驯服狮子的塑像,据说这也是龙达的守护神。

正好是中午时分,广场一侧有露天的桌椅,满满的就餐客人和满满的阳光气息。如此的场景,曾经在海明威的笔下,在《死在午后》的书中,对龙达进行了描述。他是这样写道:“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没有成功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扬镳、另寻新欢好了”。

重口味的“私奔”,似乎无从感受。可也是重口味的斗牛,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据介绍,作为西班牙最早开始斗牛地点之一的龙达,西班牙现今的斗牛方式就是在这座斗牛场诞生的。眼前这座直径达到60米的古老斗牛场,可容纳五千名观众。


斗牛场的西侧,有位于悬崖顶部的观景台。在这里往下的150米谷底,田园中散落着房屋,视觉效果极好。

从观景台往南看去,是一条劈开了山体的深壑,称为埃尔塔霍峡谷,那座龙达最著名的新桥就跨越了这条深壑。

龙达分为老城和新城,埃尔塔霍峡谷的南面是老城。一座耗费了42年时光才在1793年建成的石拱桥,飞跨过120米宽的深壑,将新老龙达贯通。
在十八世纪建成这座桥之前,龙达老城就座落在三面皆是深谷陡坡的高地之上,还有十三世纪的城墙所护卫。

后来相隔着埃尔塔霍峡谷被扩展的新城,就依靠着这座“新桥”与老城连通。

寿命已有数百年的“新桥”,至今还在使用,普通的小型车辆也可以随意通行。

从“新桥”的西侧来到东侧,有个观赏石桥和峡谷的观景台。紧靠着桥头的下方,一家餐厅将就餐的桌椅摆放在了古桥头处。看着风景吃美食,在眼睛饱览之中,美食的口味差一点恐怕也感觉不出来。

埃尔塔霍峡谷在这一段拐了一个弯,来自龙达东部山地的河流,将流水灌注进入深壑之下。

在眼下这条埃尔塔霍峡谷的东端,又可以看到一座石拱桥。那座体量规模小了很多的石拱桥,就是所谓的“老桥”。

在龙达城的高处看过了风景,接着就驱车穿过老城,驶入龙达西侧的谷地,准备从这里仰望龙达和“新桥”。

开车到达谷底,发现停了好多小车,那是和我们一样,寻找独特视角的游客。我们沿着小径往坡地上走去,尽可能接近“新桥”。抬头仰望横跨大峡谷,越于仞立陡峭的悬崖之上的“新桥”,城市的楼房更是高出了崖顶,此刻那座跨越峡谷的“新桥”,却显得袖珍一般。

继续往高处走几步,感觉这也是看龙达最著名景观的最好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峡谷深壑的险峻,还可以清楚的看出石拱桥的造型,更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龙达筑城的前世今生。

直到此时,我们还是木有感悟到那很忽悠的“私奔、蜜月”的真实意境,毕竟,我等凡人与海明威大师的境界相差甚远。
离开龙达,继续行车2.5小时,到达格拉纳达的家乐福,采购吃吃喝喝的必需品,以弥补奔波的辛劳和无法“私奔”的缺憾。

D31,11.9:格拉纳达城市漫步,行走圣克里斯托瓦尔观景台、拉罗纳观景台、格拉纳达眼观景台、大教堂、皇家礼拜堂、煤炭之家、伊莎贝拉广场、圣安娜广场、圣安娜教堂。
作为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格拉纳达的历史悠久,从腓尼基人到阿拉伯人,时代的车轮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回回的碾压。一直相搏到十五世纪末,摩尔人终于放弃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但留下了一座完美的阿尔罕布拉宫。
只不过,要想游览阿尔罕布拉宫可是需要预约的。由于到来之前的功课预习不够细致,导致临时抱佛脚的预约,只约到了在格拉纳达第二天下午的17时。
那么,在格拉纳达的第一天就当个“街溜子”吧。由于格拉纳达的老城区位于城区东部的山脚下,所以他规划了一条沿着山腰行走,进入老城区的徒步线路。
把车停在圣克里斯托瓦尔教堂旁的停车场。

圣克里斯托瓦尔观景台
圣克里斯托瓦尔观景台,是我们今天的最高点。从这个观景台,可以看到南侧下方的古老城墙。

被当年城墙所庇护的,是纳斯瑞德王朝的皇室和穆斯林们。在与基督教相对峙的几个世纪里,这座城墙保护着摩尔人在风雨飘摇中坚持到了最后。

转向另一边,又换了一番景象。这一带城墙之外的普通民居,虽然早已更替过好几回,可是在依稀之间,似乎还有古韵留存。

拉罗纳观景台
从最高处的圣克里斯托瓦尔观景台一路往下,走过拐弯抹角的小巷,来到刚才看到的城墙之下。

眼前就是建成约有千年的古城墙,依靠着斜坡的地势,使用了夯土、垒石和砖砌等几种筑城方式,各种建材互相粘合,显得特别结实坚固。

城墙转角处的城门处,是视野开阔的拉罗纳观景台。
始建于十一世纪的阿拉伯城堡,摩尔人曾经的城市中心,如今仅剩下这座大门和高大的城门楼。

在这里驻足观望,虽然高度不及圣克里斯托瓦尔观景台,但是更靠近山脚下的城区,能更清晰看到城市中形式多样的教堂塔楼和穹顶,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韵味。

还可以看到山脚下的另外一座城门。

格拉纳达眼观景台
继续往前约200米,是格拉纳达眼观景台,出现在眼前的是圣心教堂的一对塔楼。

稍远处是格拉纳主教座堂的穹顶。

从这个观景台开始,就是连续的缓坡路。卵石铺筑的巷道,黑白卵石或散乱或拼成了图案。

走入迷宫般狭窄的中世纪摩尔街道,到了阿尔拜辛穆斯林街区,随着巷道中行人渐渐增多,路边的店铺也多了起来。

由于这片阿尔拜辛街区具有古老文化和独特建筑,因此也与阿尔罕布拉宫一样,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主教座堂
接着来到格拉纳达最大的教堂——主教座堂。这是一座受到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国君委托建造的教堂,在耗时百余年后于1704年建成。

由于周围几乎是同等高度、相同体量的楼房,加之这座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没有高高的塔楼,所以显得质朴无华。而LP书中也并未对其内部进行特别描述,我们几个便决定不再进入教堂。
主教座堂旁边的粉红色建筑,是格拉纳达皇家礼拜堂。据说修建时间更早于主教座堂,并且成为了伊莎贝拉女王和费迪兰德国王最后的安息地。

从主教座堂往南,穿过一条弥漫着阿拉伯味道的卡尔德里亚商业街。

在商业街的那一端,是一座华丽的马蹄形拱门,其内部是Corral del Carbon。

这Corral del Carbon,是建于十四世纪的一处投宿点。如今显得凄冷的建筑内,却是当年的豪华宾馆。由于当时入住的都是煤老板们,所以这个场所的翻译名称为“煤炭之家”。

出了“煤炭之家”,前方就是伊莎贝尔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座周围喷水的水池,而在水池中间高高的基座上,是一尊青铜雕塑。

这尊青铜塑像,将哥伦布对伊莎贝尔女王进行汇报工作的瞬间定格传世。
站立着的哥伦布先生,也许是在展示他的宏伟抱负,以期获得女王的支持去发现新大陆;也许是已经完成了对于美洲的探寻后归来,正在向女王献上新大陆疆域的地图。
无论如何,在历史上的某个时刻里,如果没有头戴王冠的伊莎贝尔掏钱赞助,那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将会改写。

从伊莎贝尔广场往东北,不远处是圣安娜广场。有着清真寺宣礼塔外形塔楼的圣安娜教堂,建于十六世纪,是在原清真寺基础上建起的。

在圣安娜教堂的东侧,是那座阿尔罕布拉宫的所在地,抬头仰望那山头,却只能隐约看见高高在上的宫殿城堡。
回去吧,只能等到明天再去游览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