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2024-01-18 09:04:38)
标签:

旅行

自驾

奥比杜什

马夫拉

罗卡角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D2411.2:阿威罗到马夫拉,游览奥比杜什古城、渡槽、城墙、教堂、城堡。入住马夫拉王宫附近的民宿,采购自炊。

 

奥比杜什古城

在前往马夫拉的途中,来到了奥比杜什。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过往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最初,西哥特人赶走了罗马人;后来,摩尔人又赶走了西哥特人。

然后,摩尔人扩大了这里的城镇建设规模,有了风景如画的氛围。随后,十三世纪的某位国王,竟然将这座小城作为了结婚礼物,送给了他的王后。由此以后,葡萄牙乃至全世界的情侣们,来到这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作为浪漫爱情开始的共同向往,,以天地为鉴,以城池为昭,奥比杜什因此又得名婚姻之城

尚未进入这座被城墙围拢的古城之前,首先看到了建于十六世纪的饮水渡槽,连绵延伸至画面尽头。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古城的主门位于小城的南端,名为“维拉门”。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与一般两扇对开城门不同,维拉门的铁栅栏城门是从拱门上方的窄缝中垂直而下。抬头朝城门的上方看去,那带着锐利尖头的铁栅栏门令人不寒而栗。但是作为城堡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栅栏城门不仅是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也代表了当时军事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

走进维拉门才发现这是一个瓮城,在瓮城的一角有贴满了瓷板画的神龛。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登上维拉门的城楼,便可以一睹整个奥比杜什古城的全貌。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红色筒瓦覆盖的屋顶,沿着自然斜坡铺展。错落有致的房屋,彼此紧密相连,只留下两条贯穿南北的主要街道。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古城呈现的长条梭形,南北长东西窄,所围绕的城墙并不宽厚,如果想两人交会通过还真有点危险。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整座古城干净清爽,走在块块卵石铺筑的街巷里,家家户户的茂盛绿植和应时鲜花,充满了美感和生机。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两条主要街道的两侧,往西是上坡,不需要大喘气就可以到达西侧的城墙;而朝东方向都是下坡路,可以轻松的溜溜达达,在迷宫般的小巷道里流连忘返。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行走在主街上,街道两侧的几乎是包罗万象的各类店铺。

有的专营往昔岁月的积淀,那些旧时的老物件,虽然颜色陈旧,可却令人产生尊敬和遐想。

而更多的店铺,却焕发出时代的明亮鲜艳,陈列着满满的各式商品,令人有了目不暇接的感觉。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古城的中心,是一个黑白碎石铺筑的小广场,著名的圣玛利亚教堂耸立在图案汇聚的中央。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座教堂,由于富丽堂皇的内饰而出名。墙壁上是蓝白色的瓷砖画,而拱形的顶部则是华丽的彩绘。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我们在古城里漫步,发现主街上除了商品的店铺和信仰的教堂之外,还有好几家古朴典雅的书店。

据介绍古城准备定位为文化中心,并且准备每年举办一次文学节。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几家书店,其装饰也各具匠心,有的将亘古的大陆地图画在屋顶,让人抬头就可以胸怀世界,两层楼的书架上则摆满了各类我们看不懂的书。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而另一家书店,是由原先的教堂改建而成。那原来的主祭坛里,摆放上一摞厚厚的书籍模型,令人感到信仰天堂更需要信仰知识。

面对如此崇高的文化场景,他也不由得举起了一本书,装模做样的试图看懂那些洋字码。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奥比杜什游逛的过程中,感觉到主街和后街有明显不同。主街喧闹,因为游客集中,后街宁静,那才是生活的本来模样。

我们逛完主街逛后街,感叹当地人对于美的追求无处不在。除了清扫公共街巷,彩色妆扮自家房屋,还利用有限的星星点点土地,栽植下绿树和花卉,使古老的城市也有自然的活力。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虽然这座奥比杜什古城的城墙较为单薄,但在古城的北端,还一座城堡,那是让接受古城作为结婚礼物的王后,更为放心入住的城堡。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一天的看点实在是多,直到下午17时才离开奥比杜什,驱车赶往60公里外的马夫拉。

一阵猝不及防的大雨之后,大自然为我们送上颇为壮丽的天空。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有了如此的天空,也使今天的游览,有了天然满足的美好结局。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D2511.3:在马夫拉游览何塞.弗朗哥村、马夫拉宫北花园、马夫拉宫。从马夫拉到阿尔马达(里斯本特茹河南),全程95公里,约1.5小时。途经罗卡角、地狱之口。住阿尔马达民宿,采购自炊。

 

王宫花园

我们在马夫拉的住处,离马夫拉宫很近。游览王宫,也是我们选择住在这里的原因。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大清早,我们便出了门,而马夫拉宫还没有开门。便先去距离3公里的何塞弗朗哥村转转。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个村子里,艺术家何塞弗朗哥创造出了一个缩小版的村落。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精粹浓缩的布局里,有城楼、风车、磨坊和店铺。不过,应该更适合孩子们来游玩。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返回马夫拉宫,可是距离开门还有近一个小时。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于是走到王宫北侧的花园里,看看昔日王室和贵族们出宫游乐的场所。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花园里,有池塘和大片的林木,更有树龄已有数百年的古树。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花园里,还有几处喷水池。这些喷水池里的喷泉,全靠一条引水的渡槽来输送水流。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没有自来水的往昔,花园里渡槽的流水是怎样获得?

恰好看到了一座水源房。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走过去一看,原来流水的水源并不依靠燃烧“化石能源”来获得动力,而是依靠蓄力来旋转一根立柱,再通过上方的一对“伞齿轮”将动力扭转90度,然后带动提水桶的长链,从地下深处将水桶提升,灌注进入上方的渡槽入口。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原来,古时的皇家用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是以这样的方法来获取。

 

马夫拉宫

又来到了马夫拉宫之前,这座巨大的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的宫殿,外观看上去与马德里皇宫相比也毫不逊色。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马夫拉宫在2019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马夫拉这个小镇成为了游客们关注之地。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1755年完工的这座马夫拉宫,占地近4公顷,包括1200个厅室,4700多个门和窗户,156个楼梯以及29个大厅。整个建筑工程历时11年,动用5万人,仅伤亡就有上千人。

当步入这座装饰豪华的宫殿,当看到从地面的拼镶到天棚的彩绘,从墙面画作到精美的家具,便会为这里众多厅堂的布置而惊讶。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不过,在细细的打量观察之后,却发现了不足之处,这马夫拉宫比起马德里皇宫来,还是逊色了很多。

这是由于马夫拉宫的墙壁上,并没有马德里皇宫里满目皆是的浮雕圆雕和透雕,那些凸凹有致的雕刻石材,无形之中增添皇家的富贵和独尊。

而马夫拉宫的墙壁上,则用绘画替代了雕刻。不过,由于西式绘画的技法,使得平面也能显示出深浅明暗的立体感,墙面上的那些绘画有了些许浮雕的模样,不仔细看也会使人易于疏忽。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长廊的地面上,虽然也是各种色泽石材的拼镶,可是其精致程度也是略差,并且打磨的光洁度也不够。

或者,这是由于在地面上并没有铺设防止游客行走而磨损的材料。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我们沿着规定的行走路线,走进了当年皇家的卧室。这里有约两米宽的大床,被大红色卧具所覆盖,可在面积很大的厅堂里还是没有觉得温暖。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旁边的梳妆室里,摆放着几件看上去并不算豪华的家具。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倒是可以看到来自东方的瓷器(彩色盘是日本产),也许证明了当年皇家的高贵审美。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除了日常的生活,住在马夫拉宫的皇家也热爱学习,所以在宫中还设立了一处庞大的皇家图书馆(据说这图书馆也是为了修道院的使用)。

这座近90米的长廊图书馆里,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书架,以及书架上排列的密密麻麻的古老精装书。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据介绍,在这里收藏的近四万册珍贵书籍,包括了很多出版于1519世纪的书籍,范围涉及神学、历史、旅行、艺术和医药等主题,其中有在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之初50年间所印刷的出版物。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图书馆陈列的橱柜里,看到了蝙蝠的身影,很是纳闷。原来这座图书馆是葡萄牙仅有的两座有蝙蝠的图书馆之一,热爱学习的蝙蝠住在书架背后,以蛀书的昆虫为食。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作为一位王室成员,不但要认真读书,还要积极的锻炼身体。而锻炼身体的“高雅活动”,就是扛上枪去打猎。

在马夫拉宫的西北一带,就是连绵的山岭,也就是皇家的狩猎场。那山林里有大量的鹿和野猪,可供在猎杀之后取之头角进行悬挂炫耀。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虽然马夫拉宫晋升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还是只有寥寥无几的游客,远远比不上马德里皇宫那样的热闹。在长长的过道长廊中,居然可以看不见人影。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我们在马夫拉宫游览的2.5小时里,享受到了几乎是“包场”的待遇。应该说,这也是这次旅行中从来没有过的“尊享”。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于是,在安静中可以捕捉到光阴的流逝,可以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受。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王宫里的其它

据介绍,这座马夫拉宫的源起,是由于国王在1711年的许愿。若昂五世说如果王后为他生下后嗣,他将建造一座修道院以感恩上帝。所以当公主出生后,并不重男轻女的国王便开始动工兴建这座建筑。

虽然在建成之后,这座建筑的大部分还是成为了王室的享乐之地,可是还是保留了一些专供修道士们住宿修行的房间。

比如,这样的简朴家具房间,就是供高级僧侣住宿的。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宫殿的一侧,有据介绍是属于医院的长廊,整齐的两排隔间,可以容纳住院的病人(也有说是修道士的集体宿舍)。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住院处还附设有药房,那些架子上的瓶瓶罐罐,就是当年的药品(觉得也应该类似中药那样的草药材)。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里还有设施简单但是极其整洁的厨房,擦拭得锃亮的铜锅整齐摆放。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马夫拉宫里,规模最大的就是位于建筑正中部分的教堂。在王宫正立面的哥特式双塔楼下,就是十字形的教堂主体。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相对于王宫中皇家使用的那些厅堂,这教堂的圣殿可真是更加的宏伟壮观,并且拥有庄重雅观大气的细节修饰。举目四望,神圣之感就会油然而起。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这座宏大的教堂中,值得观赏的,还有位于两侧的58尊雕像。这些栩栩如生的圣徒雕像,都是当年请来的意大利雕塑家完成的。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罗卡角

由于预习准备不充分,导致了去辛特拉宫的失败,只好放弃了那个具有童话般色彩的山顶宫殿,转而开车前往带有狂野气质的罗卡角。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位于欧洲大陆西南一角的伊比利亚半岛,就像一只伸向大海的拳头。在握紧的拳头的西侧,是浩瀚无边的大西洋;而在拳头的另一侧,则是被众多国家所环绕的地中海。

作为地处伊比利亚半岛西侧的葡萄牙,也拥有着欧洲大陆最西端的一个伸向大西洋的海角——罗卡角。

这片处于大西洋海边的悬崖高地上,海风呼啸,吹拂着地表的沙石和东倒西歪的野草。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罗卡角上,耸立着一座面向大西洋的十字架。在十字架的基座上,嵌着一块石碑。石碑的下方有经纬度和海拔,而在石碑的上方,则是那句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所写的“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诗句,虽然只是描述了眼前的景象,可却蕴含了追求和探索。

虽然大地在这里消失,可是大海却从这里开始,而远方就在海洋的那一端。

怀着这样的气概,葡萄牙的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先后将风帆驶入浩渺的大西洋,开始了对于世界的进一步探索。“大航海”的最终,让我们知道了地球是个圆的,而世界向那些敢于探索的勇士敞开了怀抱。

而相对于“陆止于此、海始于斯”,那“天涯海角”则会令人觉得已经穷尽边远,只能退回位居天下之中的“天朝”。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罗卡角的海岸边断崖,足有140米的高差。那悬崖边的灯塔和平房,就在每日的大海涛声里度过。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当站在崖壁的顶端眺望时,除了感受大西洋的辽阔无垠,更感受到海洋的激荡和惊险。可以想象,当驾船驶入眼前这样波涛时,要有怎样的坚定与勇气。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我们来到了罗卡角,也就是在我们2005去过的欧洲大陆最东端(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的欧亚分界线)之后,又来到了欧洲大陆的最西端,来到了欧亚大陆的尽头。

 

地狱之口

位于里斯本以西二十几公里的卡斯凯什小城,是里斯本传统的夏日度假地,在小城里有宫殿和城堡。

可是,更为吸引我们的,却是有着恐怖之名的“地狱之口”。

由于海岸边的礁石和崖壁,由于海床岩石的参差隆起,使得扑向岸边的大西洋海浪,在卡斯凯什南端的海岸边突然变得凶骇咆哮,会掀起狂暴的巨浪,凶猛的扑向海边的礁石与崖壁,激起数十米高的浪尖。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样的海浪,有的以高度来震慑,激情飞扬;有的以宽度来震撼,壮烈涌动。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不过,无论怎样的形态,在激清飞扬冲撞之后,还是变为从礁石顶部哗啦啦倾泄的瀑水,喘息着回归到海水之中。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大西洋的海浪因为这里的崖壁和一处峭壁深洞而显得更为惊骇。带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慢慢导致碳酸盐溶解,逐渐形成石灰内部的洞穴。因为长时间被浪拍打,洞穴慢慢被摧毁形成巨大的海蚀洞。

就像地狱里的恶魔,张开了巨口,吞吐着汹涌的狂怒。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壮观的悬崖峭壁加巨浪汹涌和惊天动地的涛声,犹如地狱深渊般恐怖而令人惊骇。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这里观赏海浪的杰作,可是要注意,一不小心就会被那咆哮大西洋的巨浪,劈头盖脸泼上一身带有咸味的海水,她领教了那惊魂一刻。

 

来到里斯本

离开卡斯凯什,沿着海岸边的公路开往里斯本。在接近里斯本时,看到了一座长长的悬索桥。

这座跨越特茹河的大桥全长2277米,而悬索跨度为1012米,曾是欧洲第一长桥,世界第三长悬索桥。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这座看上去很像是美丽国金门大桥的姊妹桥,于1966年建成,最初被称作Salazar桥。后来,葡萄牙于1974425日推翻了Salazar政权。为了纪念葡萄牙人民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这一历史时刻,就将Salazar大桥改名为“425日大桥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大桥南端一侧的山顶上,有一座里斯本大耶稣像。这尊耶稣像立于1959年,面朝里斯本,据说其兴建灵感来自俯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艺术家法朗科耗费了1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这尊高28公尺的耶稣像,连同下方82公尺高的混凝土底座,其整体高度达到110公尺。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至于开车越过大桥的我们,并不是要去膜拜耶稣像,而是要去那里的阿尔马达,那里有比里斯本便宜多的民宿,更符合我们的预算开支。

而节省下来的欧元,就可以进超市采购,果蔬酒肉一应俱全,也就60几欧吧

北非南欧三国游(十六)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