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南欧三国游(五)黄色之城——菲斯

标签:
旅行自驾非斯皮革厂梅克内斯 |
北非南欧三国游(五)黄色之城——菲斯
D8,10.17:到菲斯王宫大门及附近街道,行走老城、卡鲁因清真寺(大学),游览皮革厂、布伊纳尼亚神学院、布日卢门,山腰观景台眺望。换住老城当地风格民宿,采购自炊。
作为非洲与欧洲最接近的摩洛哥,其历史也蛮悠久。就像中国有过N个古都一样,摩洛哥也有过几个古都城。
除了我们已经去过的马拉喀什外,接着就要走进菲斯和梅克内斯这两座相距很近的古都。
菲斯王宫
曾经是皇城的菲斯,现有一座建于十三世纪的皇宫,占地达82公顷的宫殿,但始终紧闭着大门,似乎彰显着庄严神秘的皇家气派。
游客虽然无法走进菲斯皇宫内部,但皇宫门前的广场却不加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意靠近皇宫那金灿灿的大门。

富丽堂皇的皇宫大门,对称性是其明显特点。黄色宫墙上,由工艺精湛的十扇镀金青铜门、精致的马赛克和白色大理石柱构成的大门,诱来了一车车的旅游团队在这里拍照打卡。

而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大门附近,那座菲斯古城的残破城门,与之相比,则显露出繁华落尽后的落魄。

菲斯古城
看过了城门,就要钻进古城的街巷,对这个既有久远韵味,又有现代烙印的古城,作一番探究。
菲斯的导游,由小莫同学担任。对色彩造型很有研究的她,首先带着我们前往Chaouwara皮革厂。
在迷宫般的街巷里七拐八弯,来到了一家满是五彩颜色皮革制品的店铺。这些具有鲜艳色彩的皮具,是用隔壁Chaouwara皮革厂染色的皮革制成。

不过,想要看到已成“网红”的五颜六色的染色池,却只能从皮革店铺里登上楼顶的平台,这里是拍摄Chaouwara皮革厂的最佳位置。
当然,在这样的位置上拍照,或是需要购买店铺的商品,或是另付拍摄费用。
而传说里的不堪气味我们并没有闻到,二位女孩预备的“防闻”神器也失去了使用的机会。
选派拥有最佳摄影器材的老暗作为拍摄代表(只付出一人拍照费用),随后大家共享了他的作品。

接下来的景点,就是布伊纳尼亚神学院。
这是一座建于14世纪的神学院,有着与马拉喀什神学院类似的构造,有着同样的精致花砖、雕琢石膏、拼花镶嵌马赛克,以及黄铜大门。


色泽已经泛黑的木雕,其精细密集程度远远超出皖南所见过的木雕。不过,这样的繁复,其实都是基本图案的一再而再的重复。

我们从位于古城东部的皮革厂,一直走到了位于城西的布日卢门。布日卢门于1913年按照摩尔风格建造,由3个对称的拱门构成。由于门上贴满了具有标志性蓝色花纹的马赛克瓷砖,所以又被称为布日卢蓝门。


在菲斯游览的最后一站,便是开车到古城以北的山上,站在观景台上,以居高临下的视角,观赏古城的全貌。


菲斯的深巷
我们在菲斯游荡的一天里,走过了可以行车的大道,也经过了许多狭窄的巷道。

作为摩洛哥著名的旅游城市,菲斯以其充满了地域特色的建筑风貌和民居生活,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菲斯古城,在那令人难辨东南西北的巷道里,当地人的生活和身影,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随手的街拍留下了他们瞬间的身影和表情。
有他们生存的经营。

有他们生活的环境。

有沿用至今的种种交通工具。

有他们孤独的身影。

有他们面对的不同。

还有身份地位以及民族的差异。

菲斯的食宿
我们对菲斯第一天的民宿很满意,打算续订一天,但没想到第二天已经被人预定,因此临时在“爱彼迎”找了一家位于古城里的民宿。
这是一家很有摩洛哥氛围的民宿,带有院子,条件也不错。

就算是临时寻找,也一定要有厨房,也一定会继续我们的自制“大餐”。

四个菜再加上一大盘的花式拼盘色拉,再有酒水加持,很惬意的晚餐。

马里尼德王朝陵墓
前面去过的观景台附近,还有一处古老的皇家墓地。十四世纪曾经统治过这片土地的王朝皇室,死后还要在这片高坡上继续观望菲斯。
当七百年过去之后,当年的城墙极度残破甚至毁损,菲斯老城的房屋怕是也轮换了几遍。

站在这观赏风景的好地方,脚下的皇室墓地早已经看不出任何痕迹,只有古老的城墙还在早晨的阳光中焕发出光亮。

倒是位于山脚下的普通平民墓地,白花花的占据了很大的一片,与对面山坡上的绿色橄榄树遥相呼应。

查看网络上关于马里尼德王朝的介绍,却只有短短的一句话:14世纪,摩洛哥出现了马里尼德王朝(Marinid),该王朝在摩洛哥的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语焉不详,简短的王朝介绍,就像只留下断壁残垣的王朝陵墓。

只能从眼前残存的墙体上寻找一点点过去的豪华。

唯有陵墓旁的几株树木,还在年年焕发新的枝叶。

曼苏尔门
作为摩洛哥著名的四大皇城之一,梅克内斯位于摩洛哥中北部,是摩洛哥第六大城市,也是北部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名城。
从菲斯到梅克内斯古城也就1小时的车程。到了梅克内斯,将车子停放在古城停车场,接着就前往古城的曼苏尔门。
据介绍,这座曼苏尔城门,是摩洛哥各个古城中最大的门,由穆莱·伊斯梅尔的儿子穆莱·阿卜杜拉在1732年建成。
大门的上部装饰着豪华的釉面花砖和铭文,铭文的内容是:“我是摩洛哥最美丽的大门,犹如夜空明月,无尽的财富就在我脚下”。据说,国王相信这段铭文会如同神灵一般的保佑自己。
眼下,由于正在进行修复维护,整座曼苏尔城门被与城门一样大小的图像布幅所遮挡,“最美丽”的模样只能用图喷绘出的图像来展示。

透过脚手架,看到大门一侧几根白色科林斯式大理石柱子,因其与众不同而让我们多看了几眼。据说,这是穆莱·伊斯梅尔在世时,从马拉喀什的一个宫殿中掠夺而来。

古老的城门不能通行,附近有为了现代车辆通行而开通的新城门。

在曼苏尔城门的南侧,是一块被围挡的空地。据介绍,空地下面,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地下大厅。这片地下空间,有地下粮仓或地下监狱的两种说法。
曼苏尔门对面的海迪尔广场,也处于不得进入的状态。梅克内斯正处于旅游景点的“升级打造”阶段。
穆莱、伊斯梅尔陵
我们只能穿过一座高大的拱门,前往穆莱·伊斯梅尔陵墓。
穆莱·伊斯梅尔,被认为是摩洛哥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17世纪时定都梅克内斯,并将这里作为最后的躺平之地。
他的陵墓从2016年到2018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如今面目一新的开放。

走进陵墓,要经过几重被装饰得华贵精美的拱门。

与拱门繁琐装饰相对应的,却有极简洁的天井和摩洛哥式的日晷。

陵墓中这间最奢华的大厅,顶部的穹隆金碧辉煌,而其非同一般的高度也代表了摩洛哥工艺的最高水平。

看看这位昔日伟大皇帝穆莱·伊斯梅尔的墓室,并不显得多么豪华高档,也就是一具不透明的石棺罢了。
而他最值得民间平民们津津乐道的,却是他的生殖能力,据说他有五百多位王妃和八百多位子女,估计这也是空前绝后的纪录。

梅克内斯的其它
梅克内斯的老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环绕。这道城墙与曼苏尔门之间,是当年皇上用来检阅的拉拉奥达广场。传说中当年皇家的黑色禁卫军(16000黑人军队)可是气势恢弘,战斗力爆表。

在拉拉奥达广场的北侧,有梅克内斯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当地的农具、服装、陶瓷、地毯等。

位于错综复杂深巷中的布伊纳尼亚神学院,只能看见那绿色的宣礼塔,可转了一圈也寻不到能接近的路。

只好在老城区里胡乱的转悠转悠,看看那些逝去的过往痕迹。


当晚,入住一家标着三星的酒店(4标间860元),晚饭则是选择了最有把握、最能符合胃口的肯德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