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2023-12-01 11:03:56)
标签:

旅行

自驾

马拉喀什

红色之城

巴依亚宫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D410.13:到哈桑二世清真寺海湾。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行程270公里,约3小时。游览马拉喀什阿里..优素福神学院、马拉喀什博物馆,塔吉锅午餐。预定住处调整,采购、自炊。晚间去库图比亚清真寺、德吉玛广场,逛德吉玛市场、小吃摊夜宵。

 

前往

今天,将开始我们逆时针环绕摩洛哥的自驾行程。

在前往马拉喀什之前,来到哈桑二世清真寺对面的海湾,换个角度再看这座有着海上清真寺之名的著名地标建筑。晨雾里,太阳正冉冉升起,而阳光中的清真寺有些朦胧,仿佛刚从海水里浮现(其实它只有三分之一延伸进海面)。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一只猫咪闯进了视线的前景里,受到大众宠爱的猫咪,大大咧咧的端坐在我们的镜头之前,哪怕抢镜清真寺成为片中的主角。嗯!很有格局!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我们预定的是2辆雪铁龙C4车型,可是取到的却是一辆标致2008和一辆斯柯达,车行说是给升级了。

看看车子的尺寸配置和车况还不错,便加满了油就上路出发。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开出卡萨布兰卡的时候,正是当地的上班时间,路上往来车辆,并不亚于国内城市的高峰时刻。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开离城区以后,高速路就明显空旷了许多。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路旁,荒漠和丘陵交替出现,村落则是难得一见。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在行驶将近3小时后,看到了红色的马拉喀什城墙。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地震之后

在今年的98日夜间,摩洛哥西南部地区马拉喀什发生6.8级大地震。截至912日,地震已经造成2901人死亡,5530人受伤。据称,这是120多年来马拉喀什地区遭遇的最强地震。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了我们的重点关注:当地情况到底如何?一个月以后能不能前往?是不是需要修改行程?于是群里紧张起来,纷纷多方打探,种种信息汇集过来,由此得出结论:震中在远离马拉喀什城市的山区里,并且倒塌的都是泥土房屋,马拉喀什市区的房屋并没有遭受太大损坏。既然这样,一个月以后肯定能去。

这样一来,便决定前往马拉喀什的行程不变,但要将预定民宿改为新城区的现代建筑内。

这时,“马蜂窝”的编辑委托老菜,仔细观察马拉喀什的现状,为他们组织旅游提供真实信息。于是,走进马拉喀什的红色建筑群之后,注意并寻找地震受灾痕迹,穿插在游览红色之城中,同步进行着。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路旁有红色并不鲜艳的老屋,可是看上去很完整。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还有这处清真寺的建筑,塔楼高耸,毫无缺损。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但是,眼前的这些红砖垒砌的房屋,被经年风雨打磨出道道皱纹,也能经受大地的颤抖?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也是肯定的。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继续深入窄街深巷,钻进深红、浅红、丹红、玫红,染色不一的房屋之间。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终于,看到了地震留下的痕迹。有的局部坍塌,有的墙面破碎,地面堆积着散落的砖瓦碎片,还没来得及清理。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更有部分倒塌的房屋,夯土墙果真不堪一击。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在仔细探寻之后,终于可以答复:有点影响,少量损伤,无关大局,可以放心组织旅游。

 

神学院

我们要前往的第一个景点,是阿里..优素福神学院。

这里曾经是北非一带最为辉煌的《古兰经》学府。在经过了将近600年的时间之后,神学院大门口刻着“希望跨入了这道门的你能够超越自己”,依然令人浮想联翩。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神学院里,有一片长约40米的中央庭院。石材铺地的庭院中,矩形的水池里,灌满了清澈的水。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在一周的高墙之下,凝神观水。当年的神学生们,会从平静的水面下领会出些神马?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而当抬头观望庭院一周的高墙时,却会被蜂窝般的密集装饰所惊讶。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密密麻麻的阿拉伯式花纹,遍布在每一寸墙面上,无论是木材还是石材。

如此错综复杂、花纹密布的图案,是美学装饰还是神学规矩的必须?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这栋环绕着庭院的三层楼里,密集的分布着132间宿舍。这些从前的宿舍,面积小得可怜,最小的仅有4平米,大的也就8平米。据介绍,就在这种如鸽子笼般的宿舍里,居然曾经住着约900名神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研读)宗教。

他们局促在狭小的空间里,接受神谕的引导,期望有一天能够超越原本凡俗的自己。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博物馆

阿里..优素福神学院附近,是马拉喀什博物馆。这栋建筑曾经是苏丹统治时期的国防大臣住宅,后来改成女子学校。1997年重新维修之后,成为现在的博物馆。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浏览一圈之后,不得不说其陈列内容实在很普通,根本没有能吸引眼球的收藏实物。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不过,作为从前的“豪宅”,其房屋装饰倒是很不一般,很值得仔细观赏。中央庭院一圈,有纵横交错的雪松木拱廊、彩色玻璃窗户、复杂精细的门板,还有大片彩色的马赛克墙面。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据介绍,这样精细的凸凹外表,并不是在石材上的斧凿,而是用更加便于雕刻的石膏板材来完成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午餐

选择在博物馆旁的小餐馆内吃午餐,餐前茶饮是每人一杯薄荷茶。

在摩洛哥,薄荷茶被认为是一种清新的饮品,也是人们一年四季的普通饮品。薄荷茶是由新鲜薄荷叶和绿茶经过煮制而成的,然后放入糖块,从高处将煮开的茶水倾入杯中。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在摩洛哥的著名美食中,除了塔吉锅外,还有一种名为“库斯库斯”的餐品。

据介绍,“库斯库斯” 是由蒸熟的粗麦粉垫底,上面覆盖有如圆白菜、西葫芦、土豆、南瓜等食材,再添加各种香料做成的炖菜。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在品尝了“库斯库斯”之后,口舌的感受很是一般般。可是这样的菜品,据说还被认为是摩洛哥的“国菜”,难以理解。

午餐后去预定的民宿遇到了周折,也是第一次遇到了“已经住满”的说法。在一番折腾之后,有了新的且分为两处的民宿,可两套房屋相距甚远。看了看其中的一套,客厅里有三面超长沙发,便决定男士睡沙发,女士住正规卧室,只要一套房即可。哈哈!又省钱啦!

 

夜间市场

游(逛)马拉喀什的夜间市场,是被众多游记推荐的热点,说是网红也不差。从我们住处走过去约1公里,在吃饱了暗大厨的美食之后,本着消食的愿望,出发去逛夜市了。

一路上,四轮马车从身旁徐徐驶过,节奏鲜明。马蹄嘚、嘚敲击着地面,清脆悦耳。高大的阿拉伯马很是帅气。不过,当走过德吉玛广场那停靠着许多等候游客的马车旁时,却遭受了满鼻子的异味刺激,赶紧逃离。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在德吉玛广场的西侧,有一座库图比亚清真寺,其高达70米的宣礼塔建于12世纪,最为引人瞩目。据说,这座摩尔式宣礼塔的样式还成为了一种国际标准,比如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希拉尔达塔就是参照了库图比亚宣礼塔的模样。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那库图比亚宣礼塔的国际标准毕竟只是一种传说,听听而已。

眼前德吉玛广场的人间烟火,却是一场每日都不间断的原地旅行。

广场的夜市分为三个区域,最里面的建筑有固定的商铺,售卖各式货品,从白天开张到夜晚;广场上搭建的大棚里,便是只在夜间经营的小吃摊,是夜市最为火爆的区域;至于广场上没有灯光的地带,则是演艺的场地,或多或少的人们围拢成一圈,听着看着在圈内演奏(出)的内容。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夜市里还有摆地摊的小本经营,那些在自行照明中闪闪发亮的瓶瓶罐罐,色彩艳丽且很廉价。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不为人注意的暗处,也会有孤独的端坐者,他们只是期待经过者能偶尔关注一下。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人声喧哗的小吃区里,迎面扑来了阵阵的热腾和香气。

一股带有异国风味的香气,不由得引爆了垂涎欲滴的馋虫,同伴们商议着是不是也坐下来品尝品尝。

在几位殷勤的摊主轮番鼓动下,终于选择了一处似乎气味更符合想象的小吃摊坐下。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还是先上薄荷茶,摩洛哥餐饮的标配,套餐里的必须。我们只好按例喝一杯,好在那股清香还是蛮诱人的。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又点了烤串和炖羊肉。品尝之后的感觉是:虽然没有什么不适的口感,可是滋味却比喀什烤串和炖羊肉相差了很多很多。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D510.14:游览马拉喀什巴依亚宫、萨阿迪王朝陵墓。

 

巴依亚宫

建于十九世纪末期的巴依亚宫,据说共耗费了14年的时光方才完工。摩洛哥的能工巧匠们,将自己的技艺充分的倾注,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精美雅致以及摩洛哥风情融汇,建成了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花园殿堂。

走进巴依亚宫建筑里,满眼皆是精致的马赛克地面、高大的雕花拱门、稀贵的彩色石材和密集图纹的穹顶,令人不难想象昔日的富丽奢华。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尤其在近距离的观看那些出自于工匠双手的雕刻装饰,更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这处巴伊亚宫,是当时一位苏丹的行宫,其厅堂房间和庭院的设计,呈现出那个时代摩洛哥贵族家庭的生活面貌。

虽然可以参观的部分只是整个建筑群的一部分,可还是布局有三处庭院,并且各有巧妙。

第一处庭院的内部,被十字形的通道分隔出四块绿地,植树栽花后绿意盎然。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第二处庭院较为小巧,中间有一个喷泉,显得精致安静。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第三处庭院面积最大,据说这里也是当时人们为了得到苏丹的接见而等候的场地。

不过,如果站在这片无遮无挡的场地上给大太阳暴晒,恐怕再也没有欣赏高档建筑的心情了。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当然,如果躲进环绕四周的拱廊之中,没有太阳直射,只有光线的投影,那还是很惬意的。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陵墓

当年的王公贵族,活着要住在豪宅大院里,死了也必须给自己建造一座可以躺平的陵墓。

先来到马拉喀什的阿格瑙城门(Bab Agnaou)。这座城门建于12世纪,是马拉喀什十九座城门之一。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走进阿格瑙门后,不远处就是萨阿迪王朝陵墓的红色建筑。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这位萨阿迪苏丹有了自己的归属之处后,还要操心陪伴者。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对其身边人的身份地位进行排位。属于皇家血统的,肯定要住进陵墓中的殿堂,而女性的妻妾,就只能入住殿堂之外的草坪之下。至于忠心跟随自己的官员们,也可以在草坪中寻得一块地皮,在躺平后与草坪为伴。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其实,无论在殿堂里还是在草地上,无论地位的高低,还不都是一样的躺平,都同样感受不到风吹雨打。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他们的待遇差别,其实最终体现在游客们的身上。

草坪中的墓地,在宽敞的室外,随时可见;而要想看安放在殿堂里的石棺,却只能排队局促在一个门口。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看这陵墓的殿堂还真是与苏丹生前居住的宫殿很类似,有着同样的豪装美化。就连他躺卧的石棺,也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石材雕刻而成。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站在墓厅的门口,看着那石棺上细致的花纹,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石棺内是曾经怎样的一位人物,只能看着投射的光线忽明忽暗。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陵墓的一处木制大门上,看到了两种木材。一种是经历多年岁月的洗礼,已经粗糙不堪;另一种似乎是新换上去的,精细的木雕完整而清晰。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而没有看清楚的,是殿堂内和草坪上,用马赛克镶嵌花纹的长条形,不知道是不是当年预留的墓穴位置。

一只白色的喵喵,躺在草坪上,显得很自在,和本文开头那只很有格局的喵一样,根本不在意身下躺着是哪位大人物……

北非南欧三国游(三)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