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2023-06-11 13:58:38)
标签:

自驾旅行

哈巴雪山

白水台

盐井盐田

德贡公路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我们在上虎跳,看了高山与激流的对话,听了峡谷与巨浪的交响以后,再次离开金沙江的时候,到下虎跳的位置再看一眼峡谷的对岸,晨光下的大具乡,平整铺展显得很是静谧。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江边的观景台上,立着两山一江的雕塑造像,玉龙、哈巴彼此紧靠,一条象征金沙江的金色飘带将两座雪山分割。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只是,这两座山的雕塑造型却是有点R级,设计者的脑洞也是开得略大了点。

 

哈巴营地

昨晚入住兰庭轩客栈,在和老板的闲聊中,他向我们推荐了附近的一处“哈巴雪山营地”,他说在那里看哈巴雪山有很好的视角位置。

于是,我们导航前往。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从“两山一江”雕塑往北行驶约28公里后,左转离开东环线,往更高的坡地上开去,一直要开到远处的雪山附近。此后的乡道很狭窄,两车交会时需要相护避让。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没有了铺装路面的乡道,是完完全全放牧用的泥土野道,也是进入“哈巴雪山营地”所在牧场的必经之道。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位于海拔3300以上、标注着“野奢”名称的营地,开阔的草坪周围,皆是高大云杉树林,湛蓝天空下的哈巴雪峰,似乎近在咫尺。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而一座座帐篷、一群群牛羊、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在雪山映衬下,美得如画一般。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在这“野奢”营地里,有纯木结构的平房木屋,有结实防风雨的帐篷,有太阳能热水器,有取暖用电热毯,有餐厅有卫浴,还有悠闲的啃嚼野草的牛羊。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这个看上去很有“野趣”的营地,的确非常“奢”,其入住一天的价格则更“奢”。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幸运的是,营地里暂时没有入住的客人,经主人同意,我们在距离哈巴雪山最近的神仙营地,摆开阵势,与雪山共舞,与牛羊同框,泡茶、闲坐、听音乐、晒太阳、看雪峰,再打开准备好的自热饭,美美滴野餐一顿,短暂的“野奢”了一回。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据说,这里也是攀登哈巴雪山的出发点之一。

仰望海拔5396米的雪峰之巅,那里是纯白的世界,被高空疾风卷起的雪尘飞扬也映入了眼帘。攀登到那里,只能算是登山的入门级别。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野奢营地的出现,代表了当代旅行方式的某种选择走向,也是“不差钱”的旅行爱好者对于返璞归真的舒适向往。

此刻,面对高耸圣洁的哈巴雪山,我们只能端坐着“野奢”片刻,恭敬的仰望一番。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白水台

在香格里拉东环线上,有个特别具有杀伤力的景点“白水台”,它又被称为云南版棉花堡是碳酸钙白色沉积物,“水”是大自然赐予的地下泉水,是乳白色呈层级分布的小水池。

早在2000年,他以包车拉客的方式,来这里游玩过一次。2021年因道路施工,我们止步于距离白水台的不远处。

如今的白水台,旅游公路直达,已然是个有游客服务中心、有门票、有马队的正规景区,甚至还有新开辟出的梯田状水泥水池。也许再过几十年,这样的大小水(泥)池子也将会被碳酸钙包裹,成为人工与天然结合后的新“白水台”。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其实,真正的“白水台”,却在更高的坡地之上,碳酸钙的结晶将一面崖壁包裹得凸凹不平,形成了一座泉台。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位于海拔2380米的“白水台”,其实并非纯白颜色,而是呈乳白偏黄色。如果你看到了极其悦目的白色“白水台”照片,那基本属于“美白”效果后的产物,你懂的……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白水台”所在的三坝乡是个纳西族乡,这里也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有了宗教的加持,“白水台”也就有了神秘的应验回报,引来香火和供奉。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在泉台的下侧有一凸起的穹窿,据说由于形如一怀孕女子,便成为了当地群众供奉生殖神的地方(有人引领,有人在此求神赐子)。

在这样一个受人尊崇之地,当地游客管理部门应该加以专门的识别标注,以便为较为紧迫的人口增长需求助力。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我们沿着景区栈道步行向上,在顶端平台,便能看到苍翠群山之间,满溢泉水的白色台池,依山势层层叠叠而下,如梯田一般,神奇的景观亦被称为神田。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生长在白水台的树木,或许不会长久,或许也会枯萎,但是它就是愿意陪伴着白水台左右。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除了形成一大片白水台景观以外,地面上还有许多深浅不一的积水潭,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像粒粒水晶散落在地面上。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在整条东环线上,除了具体的景点之外,其实更多的还是随处可见的壮观山河景色(再好的人工景观,在自然原生态的山水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这条“仙境簇拥”的山区公路,又被命名为“虎香美丽公路”。

如果你是偏好“风景在路上”的自驾者,就应该将车子开上这条“美丽公路”。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继续往前,还有靠近香格里拉市的普达措景区。由于同伴们基本上都去过,便径直开往市区的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

独克宗,我俩第二次同行到此,而他几十年前就已来过两次,看到过古城最原始的模样。

如今浴火重生独克宗,全然是新崭崭的模样,重新布局的古城,夜晚灯火通明,炫光流彩很有富贵奢美的气势。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全新打造的“古城”,既能安排商业的需求供应,又能满足游客们的游玩欲望,成为了香格里拉新时代的商业旅游集散中心。

我们入住的一家设施装潢显得蛮高档的酒店,价格则很亲民。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独克宗,是游客们必到的著名旅游点,让其他伙伴们出去补课,我俩闲逛。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不过,独克宗、建塘、中甸、迪庆、香格里拉都是这片土地的名字。


翻越白马雪山

从香格里拉市开始,计划用2天的时间,完成“三江并流”地区的横向穿越。这是我俩第二次同行经历。

所谓的“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部一带自北向南并行奔流的区域,其中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还不到19公里。

“三江并流”还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中面积最大的,其涵盖地区包括了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中包括了这一带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

而我们的“穿越”,就是要自驾走过香格里拉(金沙江)-德钦(澜沧江)-贡山(怒江)一线,这条路线也是唯一可以自驾的路线。并且,进入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景区,还无需门票!

离开香格里拉市区,经过松赞林寺和纳帕海,沿着G214往北,行驶在金沙江河谷。公路在奔子栏附近往西过了金沙江桥后,便开始翻越海拔5六0米白马雪山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翻越大山,自然免不了蛇曲一样的盘山道。而几年前在海拔4000米处贯通的三条隧道,有效的缩短了翻越白马雪山的时间,降低了行车难度,但也不可避免的失去了早年间翻越垭口时看到的所有风景。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过了白马雪山,前方峡谷深处就是澜沧江,西岸一字排开更多更高的连绵雪峰——梅里雪山。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只是,我们暂时还顾不上等候遮蔽梅里雪山的浮云飘散,而是要前往西藏境内,那里有个千年古盐田等着我们,一不小心我们要进藏啦!


红白盐田

茫康,是西藏的东南大门,西藏解放第一县,也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川藏、滇藏公路交汇于此。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坐落在距西藏芒康县城120公里,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千年古盐田(据说其盐井盐田,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持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曾经是滇藏闻名的食盐产地,而今时过境迁,现代制盐工艺取代了效率低下的传统制盐手艺,这里成了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下来的人工原始制盐、晒盐风景线,也因此成为藏地芒康重要的旅游资源。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盐井古盐田(国7)历史悠久,传说唐朝以前开始制盐,至今已有1300多年。即便站在高处远眺澜沧江峡谷,也会惊叹这高山深水之间竟会有如此大的一片传统工艺区遗存。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仅几百米的狭长地带上,绵延分布着从江边排列到山上的

数千块盐田,盐田之间以简单栈道连接,错落在澜沧江边。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大小小土木结构的平台,还有数个紧靠江水的盐水井。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这样立在澜沧江边的碉楼一样的圆形建筑,里面就是深入底下的盐井,其产出的盐卤水,便是晾晒制盐的源泉。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在奔腾湍急的澜沧江边,一块块盐田加挂在悬崖边,层层叠叠反射着天空的色彩,而盐田的红色显得格外厚重,如同它跌宕起伏的历史。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女人们将盐卤水挑(背)运到盐田里,经过数日阳光蒸晒和江风吹拂,盐田内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粗盐粒,再经进一步晾晒打理,即成食用盐。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我们奇怪为何只见女人们在盐田劳作,了解后方知,男人们承担着更为艰巨的工作:如盐田维护、成盐运输等。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盐田下面由于渗漏而形成的钟乳状晶盐一条条的密集悬挂,仿佛进入了水晶宫,穿梭于密密的立柱之间,又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留下难以想象的惊奇。

这种类似冰凌的盐结晶,却是盐田里最珍贵的产品,会被盐田的主人用于寺院的供奉。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继续在盐田上下转悠,又有了新的惊奇。

以澜沧江为界,两岸用同样的盐水使用同样的技艺,居然能产出两种颜色的盐:红盐和白盐。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通过和村民聊天得知,两岸泥土因颜色不同,便产出了不同颜色的盐。

东岸泥土偏白,西岸泥土含铁呈红色。被称为“雪花盐”的白盐多用于食用,被称为“桃花盐”的红盐多用于保健,当地流传着 “白盐百年寿,红盐瘦百年”的说法。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这样的泛着红色的盐粒,被称为“桃花盐”,也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守候日照

西藏的3小时古盐田游结束了,又第三次进入云南。来到梅里雪山的对面,可还是与上午一样的云层遮蔽。于是到德钦的飞来寺住下,期望第二天或许有“日照金山”的出现。

不记得何年何月我们也曾充满激情,疯狂的追赶日出,后来就成了随遇而安。这回因为时间宽松,更因为同伴们充满期待,我们于第二天早晨的6:30出发,车停放到“卡瓦格博峰观景台”。此时的天空开始放亮,对面的梅里雪山的上部依然被云层遮挡,不过月亮倒是最显眼的悬挂。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看着对面的光景,今天的“日照金山”肯定是没戏。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就看看其它的“日照金X”吧。

果然,云层抢去了雪峰原本应有的C位,偏要将自己的纯白染红。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随着太阳的升高,对面的“日照金X”也渐渐下移。虽然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峰依然不见踪影,可是从卡瓦格博峰流淌而下的明永冰川清晰可见。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在耐心与失望中,“日照金山”给打了个对折,失去的那一半以“日照金云”作为了补偿。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作为藏区的神山之一,梅里的天象深不可测,有幸能看到“日照金山”,无疑只是小众,除非你有充裕的时间来天天守候。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不过,作为信仰来说,能不能看到“日照金山”并不是特别的重要,而在神山之前抛洒出“龙达”倒是很有必要。

让那写满经文的小小纸片随风而去,代表着崇敬代表着祈福。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还是找出他2004年首次进藏时,在飞来寺前拍下的“日照金山”,作为弥补本次缺憾的纪念吧。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德贡公路

作为滇西北的横向重要通道,作为滇西北的旅游环线公路,作为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处最美的自驾旅行线路,德贡公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早在2007年就开工建设的德贡公路,由于险峻的山势、恶劣的地质,使得公路直到2014年才全线贯通。

可是在通车不久,就遭遇屡屡的塌方滑坡,使得德贡公路常常断路封路。

2021年我们曾经自驾了这条公路,当时公路正处于全面的改扩建施工中,通过这段公路时很虐、很艰难的过程,至今仍历历在目。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好在,去年完工的孔雀山隧道,将德贡公路的“卡脖子”路段避开。贯通的笔直隧道,可以径直穿越山脊,将碧罗雪山的东西连通,使“大丽香”旅游线与“怒江”旅游线得以串联,使澜沧江与怒江实现无缝对接。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穿过位于海拔3400米的孔雀山隧道后,便是布满积雪的景象。虽然这时处于碧罗雪山的积雪线之上,但一条像飘带一样的黑色路面依然显现,谨慎驾驶即可通过。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随着海拔的降低,积雪随之消失,植被渐渐显现。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艳丽的一树繁花,缀满了枝头,盛放在雪色背景的大山中,真是挡不住的春色。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放养的牛羊悠闲自在,无视身边的游客。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高山杜鹃也淡红深红的次第绽放,渲染着深山,迎接翻山越岭的客人。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德贡公路虽然开通了,可是山区里还是有些村落并不通公路,还是需要传统的马队驮运,还是需要“马锅头”(马帮领队)和赶马人。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位于山势险峻地区的公路,其实并不能保证全年的畅通无阻。就在我们走过这条德贡公路后不久,就传来了塌方断路的消息。

 

三江三湾

翻过碧罗雪山之后,就进入到怒江大峡谷。作为中国目前唯一可以自由流淌的江河,怒江拥有着颜色清澄的江水,比金沙江和澜沧江的江水好看了很多。

来到了怒江,我们也完成了对于“三江并流”的横向穿越。

怒江给予我们的第一个景观,就是“怒江第一湾”。一个倒“Ω”形的怒江弯曲,出现在峡谷的下方。

这个“怒江第一湾”,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作为怒江丙中洛的“形象”代表。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中国文化中,很喜欢用“第一”来彰显地位,比如这“怒江第一湾”。而穿越“三江并流”,还要经过“金沙江第一湾”和澜沧江第一湾

“金沙江第一湾”原本就在G214国道旁,后来被圈入围墙,成了收取门票的景点。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为了凑个热闹,我们在沿着澜沧江行驶时,找到了一个貌似“澜沧江第一湾”的最佳位置,尽管这个第一湾显得不那么养眼,但的确是如假包换的澜沧江大湾。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三)穿越三江并流

走过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还顺便完成了三个“第一湾”的大满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