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二)金沙江边风景多

标签:
自驾旅行宝山石头城哈巴雪山大具下虎跳中虎跳 |
为了远方的春色(十二)金沙江边风景多
离开四川的泸沽湖,也就结束了本次自驾旅行中的川西行程。在川地约900公里的自驾中,领略了沿途的壮美风光,也领教到“烂路”的不易。
重返云南,开始了“滇来滇去”又一程,在前往滇西北之前,首先前往金沙江。
金沙江边
从四川的泸沽湖去往宝山石头城,有两条路可选,一是经永宁、奉科从北线到达,但是距离较远,并且我俩中的他,曾经在2018年行驶过这段路。
不走重复路,是他的喜好,因此这次他带领大家,走上了另一条经翠玉、鸣音的南线前往宝山石头城。
先要翻越崇山峻岭,先要经过许多乡村,这一带风景非常养眼。

然后又到了金沙江边。
这里的金沙江,虽然与巧家的金沙江相距了数百公里,却依然是江水澄澈,青碧映蓝。天知道在这数百公里的河段上,金沙江又被截断了多少回。

这一段被静止的河流,是阿海水电站大坝所形成的拦截。而这座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水电站,只不过是金沙江中游河段的“一库八级”水电开发方案的第四个梯级电站。

在重重叠叠的大坝拦截之后,长江上、金沙江上出现了许多人工“湖”。面对此景若有所思,如此大规模的“换地”之后,“改天”也成为了必然。而随之带来的影响,除了大山里的景观和城市化的电力之外,其实还有缓慢变化的生态气候。

大坝的下游,被拦阻沉淀净化后的碧水,继续流向下一座金沙江的库区——金安桥水电站。

驶过阿海大坝前方的一座桥,跨过了金沙江,往西行至鸣音镇后右转往北,在宝山加油站处再次右转,开往宝山乡。

这一段路,曲绕在群山之间,有时行驶在河谷,有时绕行在山峦,有时视野开阔遍览群山,有时深峡通道陡壁遮日。
尤其是从宝山加油站到宝山乡的16公里路段,正处于拓宽施工阶段,通过不易。除了要避让施工机械,还要左摇右晃缓速行驶。

从泸沽湖到宝山石头城仅180公里路程,却是从13:00到19:00,连续行驶6小时后,才到达石头城入口处的停车场。通往石头城的石板路也是曲折而狭窄,经几百年踩踏,显得非常光滑的石板路,顺陡峭地势上上下下,一不小心就会滑坐在地上,充满了跌倒的挑战和骨折的机遇。

入住的随缘客栈,离停车场较远,却离江边不远(选择住在这里,完全是为了方便第二天的走村窜巷)。
此时太阳已经落到群山之后,只留下几片红云算是迎接我们。

宝山石头城
这座始建于南宋末年的石头城,位于玉龙县东北部金沙江河谷,金沙江西岸。大多居住着纳西族人。当年忽必烈征战大理国时,曾在这以北的奉科镇一带“革囊渡江”,曾将这里作为屯兵驻扎之地。因此,所谓“元跨革囊”的典故,就是发生在这一带。
说它是城,其实非城,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村落,在高山峡谷间的一块突兀耸立的蘑菇状巨石上凿刻出来的纳西族古村落,三面悬崖峭壁,一面坡地直插汹涌的金沙江,仅有东、西两座城门出入,易守难攻,通往城里的乱石铺就的道路曲折而狭窄,是真正的天险之城。

多年前,从宝山乡到石头城没有正规公路只能步行到达,六公里山路要走三、四个小时。交通不便是大多数游客放弃的理由,也是石头城得以保存的奥秘。
正因为这里少有衣袖相接的游人,周围很安静,在这个无人打扰的人间仙境,我们当了一天伪隐士。
坐在宽大的平台上,一边喝着茶,一边俯瞰翠绿的金沙江景色,特别是夜幕降临时刻,满天繁星充满了无限梦幻。

来到石头城的第二天,当看见有霞光照亮了山巅,就开始了对于石头古城的探访。

建筑在石山坡地上的石阶小路,很窄很陡,有时甚至只是在岩石上雕凿出的几条凹槽。

在石头城的东门处,古老的城墙依然留存,还有一条通往江边的道路。

从这条路往下,便可以到达金沙江边的码头。据介绍,这个码头有昨天经过的阿海大坝之间有客船来往。


站在石头城高处俯瞰,阳光透过山脊普照全城,高山峡谷间穿梭的风轻抚脸颊,金沙江水平如镜,如同站在画里一般。

随着太阳的升高,阳光开始投射到达江水的西岸,梯田和房屋被光照唤醒,开始了新的一天。


沿着不规则的石道,在城里一路走一路看,发现石头城内有了轻奢高档民宿,有需求就有市场,现代文明正缓慢渗透这座深山幽谷里的古村落。


在一户纳西族人家的木屋里,保存着古老的石桌、石凳、石床铺、石灶台等日常生活用品,完全与石头城融为一体。那是他们的祖先,就地取石凿就而成,沿用多年,保存至今,经主人同意,我们进屋观看……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村内的运输工具只能是驴马牲畜,而我们行走在高低不平的石道上,也要经历体力和耐受力的考验。


正因为这里风景独特,这里人所罕至,这里的小众,我们身临其境,欣赏石头城的风景里蕴含的浩荡历史和璀璨的纳西文化。



往事并不如烟,风景也不止是风景。当我们从山路蜿蜒向上,居高俯瞰这座巨大岩石上的古城,缥缈的金沙江如同碧绿的绸带环绕其后,不由得惊叹纳西人对城市的理解竟如此剑走偏锋,同时混合着坚韧不屈的开创精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宝山石头城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中虎跳
结束了宝山石头城游览后,我们的行程中准备走香格里拉东环线,到达中虎跳。
所谓的东环线,是指从G214国道旁的虎跳峡镇开始,经上虎跳、中虎跳到下虎跳,然后从哈巴雪山的东侧往北,经白水台、普达措到达香格里拉市。
这条近年来经改造升级而成的香格里拉东环线,是一条从丽江到香格里拉的新通道,也是将若干个景点串联的旅游公路。
我们曾经在2021年尝试着从香格里拉市开始自驾这条路,可惜正逢道路施工,颠簸难行,便在到达白水台之前就不得不中途折返。
如今,这条东环线已经建成,那就肯定要弥补两年前的失望,再次前往。
而今前往这条东环线,有两条路径:
一是先到丽江,然后走G214到虎跳峡镇,从那里开始东环线;
二是经丽江东北方向的大具乡到达中虎跳,这条路相对较为冷僻,但是可以缩短很多的路程。
作为不是一班的童鞋,我们毫无疑问的选择较为冷僻的二线,去大具乡。
不过,先要从石头城原路返回宝山乡。

特意选择在中午时间通过那16公里的扩建路段,工人们午休,完全没有现场施工的耽搁,可以快速的通过。

其实,面对前方那般山路,所谓的“快速通过”,也只是在小心谨慎的前提之下,比缓慢略快一些而已。

从鸣音往大具方向行驶不久,便来到了玉龙雪山的东侧,从这里可以看见一条绵长的雪峰带。
不过,这条白色雪岭不只是来丽江的游客们常见的玉龙雪山,而是包括了相隔着一条金沙江的哈巴雪山。
下图中的左侧一段为玉龙雪山,右侧的一小段为哈巴雪山。

由南向北纵向排列的所谓“玉龙十三峰”,从这个角度看去也是尽显无疑。其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

尽管我们已经多次来过丽江到香格里拉这一带,但是由于哈巴雪山不是被玉龙所遮挡就是距离太远,一直看不清它的真容。
今天来到了大具这里,有幸一睹哈巴的风采。

以前,往往只有喜好户外的徒步者在走过虎跳峡全程之后,才会坐摆渡过金沙江来到大具乡,然后从大具返回丽江。
那时的金沙江,在翻腾咆哮的穿越过23公里长的虎跳峡之后,便会来到江面骤然开阔的大具乡,江水在这里变得平缓清浅,有渡船可以来回摆渡完成对于金沙江的穿越。
如今的这一段江面,却由于下游的梨园水电站大坝的阻拦,使得江面变宽水变深。

由于得知大具正在建造一座金沙江大桥,并且曾经有车辆通过。于是没去原来应到的渡口(下图中盘山路到达江边的位置),而是径直开上了桥面正在进行最后收尾施工的大具金沙江大桥。
庆幸这座桥头没有任何禁行标记,我们驱车上桥也没遭遇阻拦,一路小心避开施工机械,顺利通过了全长587米的大具金沙江大桥。
只是因一车人小有紧张,没敢在桥上停车,竟忘记留下金沙江大桥的影像资料,后悔莫及。
过桥之后,便开上了香格里拉东环线。在一个隧道的出口处,一尊虎形的岩石雕塑立在路旁。“虎跳金沙,峡路相逢”八个红字,也预示着这里就是进入虎跳峡的入口。

从这尊虎跳峡标志处的观景台,朝下看去,一条深邃悠长的峡谷便从眼前延伸向远方。

中虎跳
来到中虎跳,来到驴界名声在外的“张老师客栈”,我俩中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在2005年徒步虎跳峡的那段过程。那一次也是从“张老师客栈”旁的小路下到中虎跳,还在他家的墙壁上留下了几个字。
看着如今焕然一新的客栈,看着热热闹闹的中外来客,顿时觉得20年前的往事是多么的古老,他写下的的那几个字肯定被覆盖了N多层,或许早已变为垃圾。

不过,因为她没来过,我俩便一起从“张老师小路”出发,去那近200米深的中虎跳峡谷的底部。

前往中虎跳的路非常难走,因为是张老师N多年前自己修建的一条通向中虎跳的野路,所以需要付点小费。
悬崖边小心翼翼地行走,既要保护脑袋免遭磕碰,也要注意脚下沙石,完全理解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

抬头仰望,便是对岸的玉龙崖壁,几乎垂直的石壁,高耸着指向蓝天。

低头俯看,被两侧陡壁约束的金沙江,变得极其狭窄与遄激,并且每当遇到江中的礁石,便咆哮出白花花的激浪。

我们在走了四分之三的野道,金沙江边近在咫尺后,因为后面的野道大多临江,行走难度增大,处于安全考虑,选择就此止步。
即便这样,那湍急的江水撞击江石的声音震耳欲聋,气势蔚为壮观,那种直击心灵的刺激,震撼心神。

20年前已来过中虎跳的他,还能和如今装备齐全的众多年轻人同行在野道,感慨到:山还是那座山,峡还是那道峡,人还是那个人,其余的一切全变了……
至于168级天梯,遵从内心,我们选择了量力而行……

看着咆哮的激流,如此的奇观实在是令人惊心动魄。
幸好规划方案中的“两家人水电站”(原规划位于大具乡下游2公里处)由于争议颇大而没有动工,否则整个虎跳峡将被人为的淹灭,再次完成“平湖”的壮举,从而没有“虎跳”横越,改为游船纵游。

从中虎跳上来之后,前往兰庭轩客栈入住。每个房间都有面向峡谷的大窗户,可以安坐着看对面的玉龙雪山崖壁。几乎垂直的崖壁被落日渲染上金色,又被上升的暗影渐渐覆盖。

在经历了一天的赶路和上下中虎跳的辛劳之后,坐在看得见风景的窗口,看山色渐变,看天空染红,看金沙江水从下方的峡谷中奔流,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是最好的付出。

明天,又将是一个晴天,将会有怎样的惊喜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