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2023-05-21 20:54:40)
标签:

自驾旅行

昭通古城

龙氏家祠

托姑清真寺

红土地落霞湾

为了远方的春色

(六)昭通与红土地

在昭通,除了古家梨园花海,还有不知时光却守护着时光的博物馆,终年前行,只为远方的风景,止步回眸,留下遗世温柔。

短暂的时间,简单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探寻最真实的过去。

 

昭通博物馆

昭通博物馆的外观,是由一艘气势恢宏的大船和一方古朴雅致的汉印组合而成,一对清代石狮,蹲守在博物馆门前,在历史的岁月里停留。一树繁花枝头盛开,又给博物馆增添了鲜活的文化魅力。

走进昭通博物馆,一步迈进历史。这里既有少数民族、昭通文化名人的主题展厅,也有因滇军抗战、红军长征留下重要痕迹而辟有相关陈列。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我们主要参观了远古足音.悠久历史展厅,大概了解昭通的古代历史。

在这个展厅里,我们停在了一块残碑前,那是《孟孝琚碑》(复制品),真品在昭通的某个居民小区内,保护在一间屋子里,即使走近也难见《孟孝琚碑》(国6)的真容。

为了让喜好者欣赏其书法,博物馆原样复制了这块刊刻于汉代的一方碑刻。只见碑侧浅刻有龙虎纹,碑下端有龟蛇图案浮雕。据介绍,残存的几百文字,记述了汉代武阳令之子孟孝琚的生平事迹。碑刻上含有篆书、隶书、行书甚至还有楷书的多种书法体,各有风格,文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随意变化,和谐的出现在同一块碑刻上。但碑刻的撰书人却未留下姓名,原来古代也有做好事不留名的善良人士。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馆藏一级文物,是个造型独特的青铜骑鹿佣,朴拙又不失灵动的美,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骑鹿佣”的造型生动,鹿头上一对长耳和枝状犄角,呈昂首翘尾状;一人佣骑在鹿背上,头顶有榫口,似有插件。人佣裸身、脑门突出、粗眉大眼,表情很淡定,整体结构自然,形态逼真。

在古代鹿通,有吉祥的意思,也有更高层次的解释,更加神圣化,被视为

太平之符的祥瑞,是可通天地的使者。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陶俑,以泥土之躯连接大地,也含带着历史故人的灵性余温。

昭通博物馆里东汉系列陶俑,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再现。

看这个鼓着腮帮子的口技陶俑,也是当年“吹哨人”活灵活现的形象塑造,跨越几千年的时光,依然向世人展示其灵动的姿态。

历史的激越与悲欢,赖于艺术而显现。在陶土工匠指尖,它们不因历史而老去,反而是将欢悦倾注于陶土而得以延留。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昭通古城

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是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当年这里可是蜀王故里、咽喉西蜀、锁钥南滇。

我们从古城的东大门抚镇门进入古镇,四下打量一番。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昭通镇署衙门,处于古城中心的辕门口广场,虽然仅剩下门脸,但如此气派的大门,如今来看仍显当年的威严庄重。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这里还是国民革命军第60军某师共赴国难的抗日出征之处,现在以一尊雕塑纪念当初的英雄好汉。

名为历史的记忆的雕塑,正面写着四个烫金大字共赴国难,另外三面刻有密密麻麻的名字,记录着从昭通走出去,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几千名昭通籍阵亡将士,他们的名字将永垂千古。

在“共赴国难”雕塑的后面是昭通钟楼,半圆形的门洞上有乾泰二字,寄托了昭通人民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和追求,现在楼下是昭通新华书店。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走在古城的石板街上,有一种妥妥的时代代入感。不大的古镇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到处充满了生活气息。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清雍正年间,全国各地从事矿产和商贸的商人,纷纷涌进昭通。商贸活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古城除了建起了多达15个规模宏大的各地会馆,还建有他们的居所,形成了丰富的清代古建筑群,并且融入了民国、西式等中西合璧的多元建筑风格。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古色古香的中式传统建筑,保留着连接两侧民居通道的过街楼,随便走走,就可与旧时撞个满怀。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逛完古城,来到城南的望海公园,这是一个人造水体公园,因为有山有水有桥有塔,又是免费的城中公园,风景倒也非常漂亮。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公园里有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望海楼,因当时周边水系发达,楼的周围叠浪涌碧,水光滟潋,因此得名。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后来毁于咸丰年间的一场大火,光绪年间望海楼得以重建,并改名为恩波楼,意为感恩当时在位皇帝的天恩浩荡。

恩波楼经历了风雨飘摇,留下的传统痕迹,依然是百姓心中的崇拜。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龙氏家祠

近代史上的云南王龙云,祖籍昭通。是一个从大山里摸爬滚打走出去的彝族男人,后来成为云南军政第一人——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他在抗日战争和云南解放起义中有过重要贡献。

龙氏家祠则是“云南王”龙云精心择址,以回乡祭祖而修建的家祠和宅第,承载着龙氏家族曾经的荣耀和辉煌,修筑得像城池。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龙氏家祠(国7)建筑设计理念很独特,传统与开放并存,中西方文化的兼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精美装饰,非常别致。除了祠堂和宅院两大建筑,还有门楼、花园、粮仓、护城河、碉楼等。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祠堂内雕梁画栋,绘有各式各样的龙的形象,气势恢宏。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名家撰题作品比比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蒋介石为龙母题写的匾额封鮓丸熊,意在称颂龙云母亲贤良淑德、教子有方。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毕竟是王朝之后的“云南王”,毕竟是“龙”家的渊源,便频频的将各式各样的龙体用来装修自家的祠堂。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这个院子的一角有座碉楼,是龙氏家人居住之处,外看不起眼,进门有乾坤。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这个古色古香、庄严质朴的院落,完全仿清代建筑,显得大气淡雅。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而到了后花园,偶遇一株樱花界的大熊猫”——绿樱花。作为天花板级的存在,稀少又珍贵,毫无脂粉之气,淡淡的嫩绿浅黄,为这浪漫的春天增添了一抹别样色彩,只一眼,刹那间的清丽高雅,惊艳了我们所有人。

好马配好鞍,高雅樱花配上了“高贵人家”。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清真寺

开阔平坦的昭(鲁)通(甸)坝上,是乌蒙山区最好的一片土地。清真古寺群坐落在这里,云南最大的穆斯林(回族)群体也在此居住。

这个漂亮的、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城堡,是一座新建的伊斯兰风情园,为宣传回族文化而建。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园内的湖泊亭台又是中式楼阁,异域穿越得有点快。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还是去看看具有代表性的清真古寺吧……

名气最大的托姑清真寺(省保),独具一格的建筑,在昭通地区的一百多座清真寺中首屈一指,就其历史久远,在云南省有祖寺之称。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三层六角攒尖顶的唤醒楼斗拱繁复、雕花细腻。我们围着唤醒楼转了一圈,终于找到可以进去的通道,见到了里面的陈设。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这座清乾隆年间建造的四合院式的清真寺里,四面建筑环绕,古木参天,显得清雅至洁。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尊重文化差异,遵守伊斯兰教的礼仪,是参观清真寺的必须注意的。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古清真寺是回族在昭通700余年经营史的见证,飞檐斗拱、雕栏画栋的中式外观向世人展示着传统建筑之美,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力也可见一斑。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在入口门楼的背面,上有“认主独一”的大字,其崇敬之意,可以想象,也符合“人民有信仰”。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红土地螺蛳湾

来过东川的朋友都知道,东川自古就有天南铜都之美誉,东川红土地,以大奇大美的神韵闻名遐迩。

在同伴中,有几位还没有来过这“红土地”。为了满足他们的“红色”心愿,我们又一次修改原行程,来到东川,又见东川红土地。

在前往红土地的途中,要从东川沟底盘旋翻山,只见层层梯田铺展在海拔相差数百米的山坡之上,这里的乡民生存不易。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红土地的美,在不同时段有不同感受。这次来到螺狮湾,虽非最美时间,但是仍然佩服当地勤劳的农民,把手中的锄头当绣花针,将大地织成如锦的美丽画作的精细手工。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而螺狮湾附近的红土地,色彩最为丰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红色是空土地,绿色是土豆田,还有盖着薄膜的条纹田,麦子收割后的黄色秸秆茬,它们相互辉映,苍茫大地变得斑斓绚丽。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梯田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红、黄、绿、白相间的色带色块,如画般的浓墨重彩,艳丽饱满。一只白色的口袋,正在红色田地的正中,也许是播种后的遗留。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如此的锦绣多彩,并不是乡民为了满足城里人照片上的悦目,而只是农家为了种植多样化的需要。

辛劳播种下不同的作物,大地才能返回各样收获,人们才能得到多种口味的食品。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落霞沟

我们在红土地的住处,在落霞沟的观景台旁,于是一下午就在这里发发呆、随意地走走看看。

在下方的深谷中,突起的一条山包,山包上一道道环状梯田形成的美丽曲线,中间镶嵌着的村寨,真是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色彩缤纷的画布。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看天空云聚云散,看红土地光影变幻。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傍晚的落霞沟,彩霞落幕的地方。那种深深浅浅,忽明忽暗的色彩,是画家能调得出来么?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为了远方的春色(六)昭通与红土地

 

晨光晨雾

早上起来,云雾绕山间,在雾海云涛中,东边出现了一抹红晕,随即七色光的云海花环慢慢散发,银白色的云雾不断变幻翻腾,像极了辽阔无边的海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