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在“浙”里(4)雁荡山里风光好

标签:
旅行自驾雁荡山大龙湫灵峰 |
初春在“浙”里(4)
雁荡山里风光好
离开海边,到了“有峰皆卓立,无瀑不狂飞”的旅游名胜地雁荡山。这个很早就被古代诸多旅行家和文青们游逛过的名山,也很早就成为了“浙”里的著名景区,引来了无数的游客。
在我们这一次的自驾中,也将这里当成一处重点的游玩地点。
初到雁荡
雁荡山形成于亿万年前,是大自然解剖的一座古火山立体模型。据介绍,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为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是位于温州乐清境内,为中国的十大名山之一。
我们为雁荡山的“二灵一龙”而来,即雁荡山的的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为了方便游玩,我们入住灵峰景区一家蛮好的民宿。由于也许还没到旅游旺季,此刻只有少量游客,我们也以160元/人天包吃住的价格入住。放下行李出门散步,四周很幽静,仿佛是一个与外面截然不同的世界,与想象中的著名景区相去甚远。

只有鸟儿的叫声和汽车的喇叭声,才能打破这片山岭深谷间的寂静。

灵峰夜色
在雁荡的诸景区里,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据说是雁荡山最华美的乐章之一。灵峰最为独特的,不仅是它的自然景观、怪石崖洞与众不同,还在于它售票方式的独特,把景区票日景、夜景分开卖,此举不是独树一帜也是绝无仅有,我们走南闯北N多年,也是没见过这种售票方式。
当然分开售票,一定有它的道理,说明奇货可居。让你白天游玩之后,还有夜游的欲望,不就有人说“灵峰日景耐看,夜景销魂”嘛。
灵峰夜景,被认为是雁荡山三绝之首。据介绍,灵峰的日景或可不看,但是夜景却是非看不可。于是,我们的雁荡山之行,就从夜游开始。而夜游的时间要定在天色渐暗山影凸显的时分,才能在天幕的背景中去欣赏那白日里无从发现的命名化景观。

不过,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我们入住的“谢公桥”的璀璨灯光门楼。

在售票处“不请导游就无法领略”的忽悠之后,我们请了一位景区导游,为我们带路并讲解。
原以为夜游景区,不过是以灯光秀为主,谁知景区内并没有五颜六色的彩灯,而仅仅是普通白炽路灯。在夜色的衬托下,天幕以山为背景成了变幻多姿的剪影,加上导游略带夸张的解说,一座座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朦胧了草木的色彩,只剩下黑白蓝灰四色,万千形象,有的惟妙惟肖,有的似像非像,有的没有点想象力,还真看不出像啥。

“夫妻峰”据说是灵峰的核心,两峰轮廓依稀是一对相拥的爱人,峰高的为夫君,身材高大,稍低的是为妻,身腰婀娜,两人之间是一座观音洞,夜晚寺庙的灯光恰好成了他俩的轮廓界限。神奇的是随着角度和距离的变化,它们的形态也有着微妙的变化,而深情相拥的神态却始终不变,真有点“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意思。

再多走几步,换个方向,学着导游的样子,背对山峰,仰头望去,夫妻峰变成了“雄鹰敛翅”。

继续往前走,“双乳峰”、“长发少女”等(照片都懒得拍了)……不管导游如何说辞,总感觉大多数有些牵强,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而满天繁星却是超级爱了。
生活在高楼包围的城市,是光污染的重灾区,如此深邃的星空离我们实在是太远太远,利用这三天时间,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奢侈。

龙湫泄龙
逢时遇景,雁荡寻芳——亿万年的造山运动历史,就雕刻在这横贯浙东南一带的山脉峰岭之中。
来到雁荡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大龙湫。这里为“雁荡三绝”之一,以奇峰、巨嶂、飞瀑取胜,早在宋代便有“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的美誉。

首先,便是暴凸夺目的几座石如屏障似的山峰,那青灰色的裸露岩面,突显在绿色的山峦之中。

沿溪溯徐霞客之古道,有流纹岩构成的剪刀峰。剪刀峰左边,景区的空中表演者正在展现“空中骑行”。据介绍,他们曾经是雁荡山岭间的采药人。

空中一分钟,采药十年功。看得真为他们捏把汗。

不算大的景区终点,便是一条封闭的山坳,一面陡直的高崖弧形出现在眼前,那一道落差近200米的瀑布,从崖壁的正中间倾斜而下。
虽然这道瀑布被称为是中国瀑布之最高,可是在眼下的枯水期里,瀑布落差还在,水量却很不壮观,但并不影响我们的游兴。

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大水好似银龙,不贴着凹进去的崖壁,却是从天上径直坠入深潭,深潭瞬间响起轰鸣。瀑布凌空飞下,遇到横射的山风,一串串散珠便随风飘洒,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七彩之光。
那些坠入深潭的瀑水,却在潭水的表面激荡出一条白浪。随着山风的吹拂,那条白浪也变幻摇曳,活脱脱的就像一条在潭水中游动的“银龙”。
据说,这“大龙湫”之所以得名,也就是由于这条飞入深潭之中游动的“银龙”。

有人说,“银龙”也是人来疯,也会刷存在感。游人的喝彩声越大,“银龙”吐水量越大。于是,周围游客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呼喊声在穹隆中震荡回响。

而在悬瀑下游玩的我们,看这“银龙”在深潭里摇头摆尾尽情撒欢,仰面接受龙瀑飞花溅玉般的水珠拂面,引来阵阵欢声笑语。

方洞悬空
在雁荡的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方洞景区。这是一处经过现代化施工后形成的景区。由于拥有一条贯穿于崖壁腰部的凌空栈道,便使得方洞景区成为了雁荡山一带视野开阔、风景独特、有惊无险的景观。

并且由于栈道也贯穿了亿年前雁荡山第三期火山喷发的流纹岩夹层,这里也成为了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考察点。
银崖金带走天廊,万丈深渊体侧旁,是方洞景区的真实面貌。

迎面见到山岩上的四个大字“天根月窟”,原来道教文化也曾在此盛行,想起古人曰:“天根月窟,盖太极之所寓也”,又想到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一条开凿在天然岩石上的绝壁栈道,虽然险峻异常,但绝对安全,遇到下雨天,都不用打伞,是天然的避雨栈道,“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一边行走一边被眼前各种地质奇迹所震撼,只是一旦靠近安全护栏,便吓得胆颤腿软,非常刺激人的肾上腺素。

不过,我们所走过的开凿在垂直崖壁上的凹进去的宽度足有2米的栈道,却是现代工程技术的作品。在栈道的岩面上,还可以看到被风镐钻机打出的一个个孔洞的痕迹。
有了现代工程机械的加持,方洞景区才能让游客们既可以胆战心惊更可以放心大胆的游玩。

方洞最有特色的“天空之桥”,是雁荡山独有的悬空铁索吊桥,横跨两座高耸的山峰之间,尽管只有百米,却让很多恐高者望而却步。我们走上去摇摇晃晃,好似踩着太空步,脚下面的万丈深渊,是雁荡山与众不同的视觉景观新体验。



前方的栈道,通向对面山脊顶端的“天心亭”,从那里可以看到“景天湖”的风光。同时那里也有一条徒步下山之路,但是要走40分钟山路才能到达山下的公路。大多数的游客,在走到这里后,只是远眺一下对面的“天心亭”后,便原路返回下山。
可八人中的四位,却意犹未尽,决定走到“天心亭”后徒步下山。这也是我们多年来的习惯,能不走回头路的坚决不走。

到了“天心亭”的下方时,三位女同胞体力有限,都不愿上,只有老菜同志健步如飞上去,三步两步下来,问道“景天湖”风景,答曰:就一小水坑。哈哈!

在“天心亭”上居高眺望,只见近处垄垄茶树,远处山峦起伏,高处峰岭参差,谷地田园房舍,此处正是一览雁荡风光的好位置。

徒步往下的山道,曲折迂回,也比来时的路况差。有多处需要沿着山的走势上上下下,伴随一段段乱石弯道,充满了挑战。

一级级不规则石阶,步步艰险,也是绝对不敢掉以轻心。不过,四人有惊无险的下了山,比缆车下山的伙伴们动作还快。

灵岩
雁荡三绝中,灵岩正当其中。古代就有“雁荡冠天下,灵岩尤其绝”一说,并被誉为雁荡山之“明庭”。
走进景区不远,深谷中间一片平坦之处,有灵岩禅寺黄墙黛瓦。这寺院背依灵山,寺以岩名,是雁荡十八古刹之一。展旗峰、天柱峰,犹如左青龙右白虎,日夜守护着灵岩禅寺这座佛门净土。

建在奇峰之下的灵岩寺,黄色的墙壁很是显眼。走进去后便突然感受到一方的清净,也似乎远离了喧闹的游客们。

花开山间,给沉寂的峡谷,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天空幽异衬托峰峦雄壮,留下如诗如画的念想。

山崖边的栈道,引领我们探索更神秘的未知。一级级的踏步上去,便是更高处的卧龙谷。

卧龙谷的玻璃栈道,虽有看点也有刺激,但旁边有水泥路面镶嵌,即使你是恐高者,都可挨着山边放心通过。


据说这里还是许多武侠片的取景地,因为从不追剧,基本对不上号。

比大龙湫高空杂技更为惊险刺激的是“灵岩飞渡”,据说这一特技传至今日已有百年历史。那时当地村民为了养家糊口,经常到悬崖峭壁采各种草药,练就了这一身绝技。
当然,现在的村民已不用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挣钱养家,而是开发利用了这一绝技,演化成现在的高空飞渡表演,既为景区增添新了看点,又不至于让民间绝技失传。
先看直降表演。只见表演者依靠一根绳,从高空攀岩向下,身轻如燕,双脚不时蹬着山体来调整重心,轻松游走在万丈悬崖峭壁间,凹凸不平的山体在他的脚下如履平地,亦或来个几十米速降,观众随之惊叹。直到最后稳稳落地,毫发无损,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再看横渡表演。在相隔约二、三百米的天柱峰和展旗峰之间,架着一根钢索,表演者横空出世,表演高空飞渡,还在悬空的钢索上来了个双臂支撑连续回环,可真是让人提心吊胆,赶脚惊心动魄。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舞台”了吧。

灵峰藏寺
在游览过大龙湫、方洞和灵岩之后,我们在白天再次进灵峰景区。在光天化日之下,站在晚上夜游时导游所介绍的,被人为赋予的有故事情节的山峰之前,无论你脑洞有多大,也无从分辨还原,根本无法再现夜游时的一幕幕场景。
白天再来,只看见“合掌峰”,两峰如手掌相合,手掌下就是观音洞,但怎么也看不出那夫妻模样。

倒是那晚上根本看不清的果盒桥与桥下那碧清的深潭,展现出真实的诱人的景观。

而灵峰景区里的几座寺院,也在光影里显现出寺院应有的静谧,而无需用什么寄托了“美好”的编造故事去打造。


这观音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被合拢双掌所庇护的洞中建有高达九层的楼阁。从步入山门到穿过天王殿后再登上最高的供奉观音菩萨坐像的大殿,一共要经历403级石阶。
想想这一级级的辛苦,便觉得不见得非要前往观音菩萨坐像之前,在这里仰望一回也就够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