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nj老菜
nj老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99
  • 关注人气: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2023-01-25 20:08:43)
标签:

旅行

自驾

延福寺

指南村

s205省道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本次浙江福建的半月行程,已经到了最后的两天。可就在这最后的两天里,我们还是孜孜不倦的探访,让古老的建筑和最新的大地色彩一一呈现。

 

延福寺

在武义县桃溪镇的福平山脚下,立着一座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的古老寺院,这寺院里的大殿被认定为重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这样的认定,使得延福寺大殿成为了浙江已发现的三座元代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另外的两座为金华天宁寺大殿、景宁时思寺)。

导航来到延福寺后,首先看到了一座标有“延福寺”的门坊。可是其后方的院落里,却是延福寺的管理部门。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绕过这座院落,接着又看到了一座很有气势可是全新打造的还是标有“延福寺”的院落。不过,这却是一处可以进行宗教活动的“延福寺”。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至于我们想看到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延福寺”,却是在前两处“延福寺”的后方,以不甚起眼的形态深隐在浓密的树荫之中。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在大门的一侧,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保牌。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这座古老的建筑,在建成千余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是被江南的茫茫烟雨所浸润,可是在宗教界或建筑界里,却并没有什么影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么,在千余年之后,又是谁将这座默默无闻的山间小庙加以介绍推出?

1933616日,就有了浙江省第152号训令,有了“宣平县陈育仁去函件反映陶村延福等为十年古建筑如果实系古代建筑,自应予设法查明保护”的说法。

到了193410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杭州商讨六和塔的重修计划期间,听说到有关延福寺的情况,便随即前来调查并加以测绘。梁、林二位先生在调查中惊喜地发现这是难得的元代木构,并且拥有许多的宋代木构遗风。于是在其后的《营造法式注释》和《中国建筑史》中,对延福寺大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得延福寺为古建筑界所关注。他们当时留存的测绘图稿,还为今后的现代保护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图为当年梁先生拍摄的大殿照片)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有了早在民国时期的调研测绘与结论,使得延福寺成为了第四批国保,得到了有效的很好保护,有了如今与上面照片完全不同的形象。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延福寺的大殿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而寺院内的其余建筑均为清代所建。大殿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副阶周匝各一架椽,构成重檐歇山顶,其侧脚与升起明显。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殿身属厅堂型结构,前金柱后退一架椽,在佛坛前留出较大的活动空间。柱子除外檐柱外,檐柱和金柱都呈梭形,柱顶有覆盆式卷杀。柱下置覆盆柱础,在覆盆柱础上雕有花饰。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大殿的内部,其平面呈四方形,在中间有一座呈“凹”字形花砖贴面的佛坛。当年在梁思成先生来时佛坛上还立有佛像,可是现在的佛坛上却是空空如也。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在延福寺的后殿里,陈列有关于延福寺的介绍图文,以及一件按比例缩小的大殿木构模型,可以更直观透彻的了解其木作构造组成。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悠悠千年,光阴荏苒,久历风雨侵蚀,历代增减修缮,这座古老的木构建筑尚能至今完整耸立,让我们扎跋山涉水之后一饱眼福。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陶村

    在延福寺的西侧,就是陶村。据称,这里居住的是陶渊明家族的后代,也由于村内村外遍植桃树,因而古村起名陶村。

    走过一座明代的双拱石桥,桥面护栏上蹲踞有数只小石狮。过桥之后便进入陶村。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走进陶村,这古村里还有许多容易被忽视的明清古民居,陶氏祠堂和古屋相连。据介绍,陶村现存的明清建筑就有37处,还有民国建筑39处。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在这些建筑中,虽然都是粉壁黛瓦马头墙的标配,可是有的大门紧闭不得入内,有的敞开门户任人进出,有的满脸沧桑,有的焕然一新,各自受到了不同的经历和待遇。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走进一户院落,正厅悬挂“珠树堂”,中间张贴关圣像,两位老人坐廊下,好一幅幽静岁月暖洋洋。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又来到一座大宅院,却看到了根根扭曲不笔直的立柱,如此不寻常的模样极少见。是当地的大树被砍伐殆尽,是银两不够接续导致?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古老的人物,被斧凿雕刻固化;新鲜的蔬果,与暗淡的木构并存。陶村的过往,就在我们的眼前一幕幕展现。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范村

离开陶村,又来到了据说是范仲淹后代聚集地的范村。一进古村,就可以看到坐北朝南、二进二院、院门墙头门的范村花厅。这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花厅,以砖、木、青石为料,以木构架建成。大门内墙的门额石刻有枕善而居四字。这处建筑规模较大,选材和建筑讲究,雕刻精美,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古建观赏价值。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花厅的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四柱,前檐施牛腿托挑檐檩,前檐柱与金柱间设卷棚项,明间后金柱间设排门,后檐墙正中辟门。檐柱金柱下大部为鼓形柱础,也有下垫覆盆柱础的。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这处花厅的牛腿、雀替均为满雕,其雕刻技法有锯空雕、半圆雕、圆雕、浮雕等。其雕刻内容多以花草、瓜果、博古图案为主,并且其木雕构件均保存完好,实在是属于难得。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在这些巧夺天工的木雕牛腿、雀替上,那些栩栩如生的花瓣、松柏构图精巧清晰生动。那些当年为此劳作的工匠们,除了每日繁重的体力付出之外,还更要付出匠心雕琢的苦思与心境。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范村里还有一座坐北朝南的范氏宗祠。宗祠大门外有旗杆石和拴马石,硬山两坡顶,五花山墙,屋面均铺望砖,祠前一片场地,与宗祠隔着场地的是一面大照壁。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这座宗祠的形制规整,选材构造讲究,正厅用材粗大,对面就是一座戏台,形成了宗祠建筑的典型格局。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在戏台的顶棚之上,又深凹出一个穹顶,整个顶棚和穹顶均布满了绘画。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离开武义县,开上高速路往北。又在杭州西侧的临安出高速,驾车开进了S205省道,准备投宿山上的指南村。

 

指南村

深山里的指南村,位于东西走向的东天目山麓,海拔为550米。山村旁的坡地上开辟有层层叠叠梯田,山村里有郁郁葱葱的古树。由于指南村拥有的青山绿树和梯田,使得这个山村拥有了被城市人所看重的旅游资源。

如今这个距杭州市仅80公里的山村,柏油马路已通到村口,涌来的大量游客将指南村变成了新潮的网红打卡之地。

在我们到来的十月下旬,也正是梯田稻谷等待收获的时节,高低错落的层层梯田上,覆盖着灿灿的金黄色。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在梯田之旁,多层的洁白民宿建筑,取代了从前的乡民平房。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指南村的大部分房舍,都围绕在村中的一口“天池”周围。这些从前村民的住房,如今几乎全变成了可以接纳游客的民宿。

    在村落里在天池旁,或者散落或者密聚着许多的参天古树,这些以银杏、枫香为主的大树,在秋季中会披上红黄的盛装,成为指南村的最重要观赏对象,也成就出游客云集的赏秋季。

    不过,我们到来的时间偏早,树叶只是有些少量的黄叶,还不足以成为被镜头关注的主角。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于是再回到梯田旁,看正处于太阳落山时的山川田地。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走进田地,禾叶挺立谷穗弯垂,逆着阳光,金色铺展满目璀璨。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正要落到大山背后的太阳,放射着最后的耀眼。被渲染的梯田,则出现了浓墨重彩的画面。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第二天早晨的6:00,就来到了天池之南的山坡顶端,这里有观看日出的观景台。可惜天上云层颇厚,只有些许透出浓云的晨光,涂抹出淡淡的红色。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没有看到日出,便在早餐后再来看看晨光下的稻田。在绿叶的衬托中,那一穗穗的稻谷澄黄金灿。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沿着穿过指南村的山路,继续深入开往更高处的塘顶村。相距只有2公里,几分钟就到了。这里也是与指南村一样的梯田山庄,可是眼前全是收割后的光秃秃田地,失去了可以上镜网红的对象。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看来,还是指南村更有经营的意识,推迟成熟稻谷的收割,却更能吸引只是追求景色的游客。

 

S205省道

    从杭州临安到安吉的S205省道,既是通往指南村的公路,也被自驾者认为是浙江最美的自驾公路。这条穿越了东天目山的公路,一路上山水相依林木葱茏。当车行深谷之底,一侧有延绵的温婉水流,另一侧是郁郁葱葱的苍翠秀峰。当公路盘旋升高,起伏的山峦在云海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小小村落隐匿在绿树竹海中。驾车行驶其间,好似进入到一幅山水峡谷的油画长卷,美景随行一路。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尤其难得的是,正好处于秋色斑斓的时节之中,降温的气候,催促得林木染红,山体披上了多彩的新衣。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今天所行驶的这条东天目山的“最美”公路,与龙泉境内的安豫线公路很不一样。那条安豫线基本上是在两山之间的谷底里延伸,可是这条S205省道却是将大部分的路段蜿蜒在山腰部分。这使得沿途的视野更加的开阔,可以俯视谷底可以仰视天空。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看峡谷底的河流碧绿。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看山岭间的五彩斑斓。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看散落群山间的民居突现。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我们用了1.5个小时,走完了东天目山从指南村到安吉的约50公里山路。这段行程,是饱览山水风光的过程,也成为了我们这次浙江福建之旅的完美收官。

十月浙闽行(10)厚重古建与五彩山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