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2023-01-31 20:54:43)
标签:

旅行

自驾

丹霞山

开平碉楼

徐闻南极村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往南往南

    2022128日,终于等到了“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最新说法,包括了“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取消健康码和行程码”等等在这三年里给出行旅行带来许多啰嗦麻烦甚至阻碍的规定,而将所谓的“防护”推送到了每个人自己身上。

    无论怎样,三年以来的种种约束终于消失了,柳暗花明之后的峰回路转——又可以开始较为自由的旅行了。

 

改来改去的行程

    其实,早在10月里,我就做出了前往广东一带的“美食之旅”计划。可是当广州发生了大规模的疫情传播之后,这个计划便当然的夭折了。

    随后,又炮制出浙江福建的“沿海行”计划。可是,疫情却很快的蔓延,在防控急速的强化之后,前往那沿海一带的愿望也落空了。

    当被迫每天都要去排队被捅捅口腔,当眼看着2022年就要结束时,谁也没有想到的大逆转发生了。欣喜之余,立即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更适合当时气候条件的新旅行方案——前往海南,这可是最终的不会改变的行程计划了。这次旅行有三周的时间,显然用不着将时间都安排在海岛上,还可以在前往海南和返回的途中顺路游览。

于是计划自驾经过江西、广东后前往海南。从南京开车出发,正常情况下当天到达江西的赣州较为合理。可是,就算国家防控办发布了新的措施,但在连续问询了赣州的若干宾馆后,均得到了必须还要有核酸证明的答复,甚至有的宾馆还拒绝接待来自南京的客人。无语,只能将此作为难怪江西成为了经济洼地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的第一站,也就只能是最靠近江西的广东的南雄。

    在出发之前,告知同行的各位:1、这一次是我们三年以来风险最大的一次旅行;2、如果能一路无恙平安返回,那就是三年疫情多次旅行的圆满收官。

 

到南雄

    从南京到南雄,将近1100公里,足足开了11个小时,终于赶在太阳落山之时到达。出高速、进宾馆,没有任何的防疫查验。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第二天,从南雄开往丹霞山,途中路过了始兴县东湖坪村。这里是一处客家村,有曾氏宗祠、永成堂围楼、九栋十八厅等古老建筑。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永成堂围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因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此围楼题写“永成保障”而得名。整栋建筑由砖、石、木构造,垒砌成四层高楼。在顶楼的四角,建有凸出的碉屋,并且整座围楼上均布置有朝向四方的射击孔,形成了碉堡与民宅的统一结合。在围楼的内部,四层楼都有贯通的回廊过道,可以上下便捷通达。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在永成堂围楼之南,还有座九栋十八厅围屋。这九栋十八厅,就是纵向排列9栋,每栋两厅,共18厅。这九栋十八厅的庞大建筑物,布局按不同方向分南面日常生活区、北面生活防御区、东面文化教育区、西面牲畜饲养区。整个建筑群共有大小房间450多间,据说历时40余年才建成这样一个规模。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在这里的民间传说中,有关于曾氏银库的神秘,据说东湖坪是曾国藩胞弟曾国荃攻下太平天国南京府后秘藏财宝地之一。但是在抗战时期,这座宝藏的知情人在混乱中丧生,导致宝藏秘密无人能完全破解。

    久远的传说,只能口口相传在风声中。而同样古老的九栋十八厅围屋里,却消失了主人的踪影,任由野草旺盛滋生,翠绿得可爱。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丹霞山

    这是第二次来丹霞山,便关注些新的风景。比如:崖壁上扎根的紫竹梅,独自绽放面壁。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也换了一条经过福音峡下山的路线。这福音峡里双壁并立,陡直参天,上空只露出一线天,呐喊一声音响阵阵。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过了福音峡,便是一段贴着崖壁的栈道。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走过这段栈道便是摩崖石刻。丹霞山的摩崖石刻,包括了自北宋到民国期间的共111题,现在已经成为了第七批国保。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这些石刻中的“丹霞”二字,高2米宽2.7米,为清康熙年间的广东按察使所撰写。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上午游览过长老峰,下午就来到阳元山,那耸立在东端一侧的阳元石由于其逼真形态,往往就成为了丹霞山的形象代表。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而我们的最终目标,却是要沿着云崖栈道登上阳元山顶。这条登山石阶栈道的宽度很是狭窄,如果两人迎面相遇,便只能互相侧身交错而过。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这条有七百多级的石阶栈道中,还有两段几乎垂直的通道,需要双手来助力双脚登上。不过,当全神贯注于登山的辛劳时,却可以忽略了身边一侧垂直崖壁下的深谷。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当终于登顶之后,在沿着山脊路走上一段,便到了最西端的细美寨。这个细美古寨遗址建于明末的战乱时期,遗址建筑面积不大,却非常险要独特。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在当年,如果要登上这细美寨,只能通过攀援寨门之外刻凿在陡峭光滑崖壁上的石阶。这条看上去令人不免胆寒的石阶栈道,如今被称为“九九天梯”。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整个登上阳元山的过程,可谓是“上山辛劳,下山胆颤”,而后果是有两人腿疼两天。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英西峰林

    2016年进行广东自驾线路调研时,曾经走过英德一带,也将英德的峰林景色进行了介绍。这一次由于顺路,便在离开丹霞山后,当晚就入住到英德的九龙峰林小镇。

    第二天,从九龙镇驱车往北,沿着X366县道先来到黄花镇旁的永丰古桥。这座单孔石拱桥,用一个优美的弧线跨越在清澈的溪水之上,显得轻盈灵动。此处峰林丛生溪水潺潺翠竹摇曳,形成一幅山水乡情画卷。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过了永丰古桥,路旁立着一座永丰祖庙。只见庙前上方悬挂着密密的彩旗,正在举办五年一届太平人口醮。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这样的乡间法事,看来很受当地民众的重视,种种张灯结彩,件件彩扎香火,前来祭祀的乡民络绎不绝。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道路旁的田地里,还支起了帐篷,在里面立起了炉灶,举办聚餐。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最有意思的,在进入的通道旁,还有需要扫“场所码”的位置。看来,在举办之时还有当地的防疫要求。希望,是最后一次看见这玩意儿。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乡土中的神庙,也许总会有一天会被消亡。可是永丰祖庙周边的喀斯特地貌,没准会比人类更加久远的存在。

    虽然并不在广西,可是在地平线上还是凸起了一丛丛的峰林。所以,作为一个过路的看客,还是先在短时间里尽情欣赏一回吧。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接下来就到了林婆祖庙,这是一座在当地香火很旺的祖庙。不过对于前来的户外人来说,却更看重这祖庙背后的那面崖壁。在这几乎垂直的喀斯特崖壁上,有许多天然的孔洞和缝隙,成为了攀岩的极好场所。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从林婆祖庙往前,便是和顺岩溶洞。这是一个贴着地面的扁平溶洞,高约6米,可是宽度却达到了30米。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这个扁平的喀斯特溶洞,却也是乡间公路的通道。有了这个和顺岩溶洞,也就将黄花镇附近的景观形成了一个可以自驾的环线。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穿过和顺岩溶洞,开上X408县道,返回九龙镇后开上高速公路,在绕过广州后前往台山。

 

鹅城

    在台山出高速时,又一次的看见了“核酸检查”点,可却失去了以往通常的排队行列。希望,眼前的这个将成为“核酸检查”的最后印象。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先去品尝网红的“黄鳝饭”,然后来到了冈宁圩。冈宁圩位于潭江旁,因其有水道的交通便利,曾经在民国初年间兴盛一时,建成了拥有西式楼宇的骑楼街。

    又由于冈宁圩的特有建筑风貌,也引来了不少的影视剧组,以冈宁圩的建筑作为剧情演绎的背景。其中尤以《让子弹飞》电影更为出众,至今还可以从剧组搭建的“鹅城”景观中回味那“官--造反-财富”的彼此翻转。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在影视剧中,可以写实编撰奇幻悲喜种种大观。而现实中的冈宁圩,也传承下昔日传奇般的洋化豪庭。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不过,在冈宁圩的百年建筑中,也免不了被岁月侵蚀后的某些惨淡现状。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离开冈宁圩,在田野上又看到了旧社会与新时代的建筑并存现象。同样是引进的建筑形态,在跨越百年之后并立。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无人村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古老的乡村也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进入到衰败甚至被抛弃的过程中,无人村也相应的出现了。

    来到冈宁圩以西的邓边村。这里就是一座被抛弃后的无人村,多年来备受人类侵扰的大自然又开始复归,用绿色将村落严严实实的包裹。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这个邓边村里,其实只有数量并不多的几栋房屋,其中还有一栋很洋化的二层楼,可是均已经局部坍塌,成为了植被攀援的对象。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看着满壁满墙甚至取代了屋顶的榕树蔓延根系,却只能赞叹大自然的旺盛修复能力。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开平碉楼

    进入开平市,在跨越潭江的大桥上,赫然挺立着四尊典型的碉楼形象,这也预示着我们即将面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833座碉楼的开平乡土景色。我是第三次来这里了,可以熟门熟路的带路去看那些经典的碉楼景色。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第一站是开平最古老的碉楼——三门里迎龙楼。这座建成在十五世纪中期的迎龙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风格拙朴,造型简洁。迎龙楼高3层,第12层为明朝红泥砖砌筑,到了1920年又用青砖加建了第3层。楼的四角各有一个突出的角楼,并开设了射击孔。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第二站是可以感受出国氛围的“加拿大”村,据说是由当年的加拿大华侨回乡后建设而成。这处有着田园水塘的村落里,建有六座庐四座楼和一座碉楼一座会所。站在碉楼之下,仰望那全然异国味道的碉楼,顺便与远在加拿大的老毕通话聊天。以眼前的百年过往,说今日的异国他乡。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当晚入住塘口的“碉民部落”,附近的“天下粮仓”和碉楼田园,赋予了与传统相契又反差的氛围。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第二天,在“部落”租了单车,与老羊骑行。先到自力村,这是开平碉楼中最著名的一处,有着经典的碉楼景色。上了位于村落中心位置的铭石楼,可以居高一览乡村田园中的散落碉楼。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在铭石楼里,也可以看看一个世纪前的中西合璧豪宅的装修与家居布置。眼前的这些,有沿袭至今的,有衰落消亡的。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也包括了这些当年的词语与景愿。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随后又到了立园,这里看上去很有中式庭院的味道,可如果仔细的端详,便会发现许多西式的设计与建筑风格。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立园里的建筑,是将洋派楼宇的楼顶建筑成中式的琉璃大屋顶,包括了什么歇山顶和庑殿顶,体现出很有“西装衣+瓜皮帽”的叠加效果。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就连那室内的装饰装修,也是满满的混搭掺和。在西洋楼梯上方的粉壁上,用传统笔法绘画出充满着忠孝节义的内容,以及马赛克中式图案装饰的家族神龛。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随后,又去了锦江里、马降龙、边筹筑楼、联登村、合山铁桥、雁平楼等处,但可惜赤坎古镇还处于不开放中。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在游览世界遗产碉楼的这一天里,几乎是处于单独“承包”各景点的状态中。看来防疫过程虽然逆转了,可绝大部分人还是处于不敢出来旅游的状态中。

 

到了“南极”

    我们从南京出发,经过了安徽穿过了江西游览了广东,最终来到了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徐闻县灯楼角。

    在灯塔的一旁,立着一根指向标,上面的文字分别标出了被认为是中国的四至地点及相距的公里数。不过,以我所去过的经历,却可以指出这些文字的错误。1、中国大陆的最东端不是“乌苏镇”,而是黑瞎子岛上的东极塔;2、中国大陆的最北端不是“北极村”,而是北极村以东约60公里处的乌苏里滩;3、中国大陆的最西端不是“吉根乡”,而是吉根乡再往西20公里的斯木哈纳村;4、以永兴岛作为最南不太妥当,比如还有更南的西沙群岛中的金银岛。

    其实,还不如就将这灯楼角当做中国大陆的最南,加入到指向标的四至中去。其实,在现在的地图上,已经有了“中国大陆南极村”的地名。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这个从前的“灯楼角”如今的“南极村”,我是第三次前来。在不断有车子进进出出的这里,惊讶的看到了许多停放在树荫下的房车,看来这里已经在这几年里迅速的蹿红。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看了有关的介绍,原来在这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滩上,居然横穿过北纬20°1314″线。这很不为人说关注的纬度线,却由于有了1314″之后,便被迅速的与“一生一世”相关联,演化成为了网红的爱情打卡之地。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不过,要是想双双站立在这个“1314”之上,却要等到退潮之后滩地浮现,才能脚踏北纬20°1314″线,才能说你到过了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站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眼前却是一条“合水线”。来自北部湾的海流与来自琼州海峡的海流在这里相遇,来自东西的海流相逢,便激起来一线白色的浪花。

    有了“1314”,有了“合水线”,这里便成为了两情相悦相激的好地点。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当晚,住在徐闻海安港旁的高楼中。虽然看不见海天一色中的海南海口,却已经开始期待三年疫情中的最终目的地。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落日时分,漫天的红艳艳。晚饭吃了徐闻羊。

三年疫情的最后旅行(1)终于等到,开始往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