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浙闽行(9)欧陆风情与传统古村

标签:
旅行自驾青田厚吴古村郭洞古村 |
十月浙闽行(9)欧陆风情与传统古村
青田欧洲街





不过,如今的飞速建设,从建筑的设计到建筑的材料、施工,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应用了来自海外的现代科技成果。并且眼前的青田新貌,恐怕也离不开来自青田海外人士的乡情。

青田石雕
在青田县的大山里,出产一种石料。这些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的石头,其硬度适中,非常适合在上面进行创意雕刻,被称为“青田石”。
早在数千年前,当地就出现了青田石的雕刻作品。今天我们来到的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了青田石雕历史的缩影,同时也是是青田石雕文化的展示中心。
在博物馆里,先看到了青田石的原料。其中不乏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封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

有了这些色彩各异的奇石,青田的石雕工匠们也就沿袭传承下来巧妙精湛的石雕手艺,制作出种种巧夺天工的青田石雕作品。
也有诗赞美: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

青田奇石最大特点,是天然色彩十分丰富,在一块石头上就有多种颜色,甚至多达十几种颜色。而石雕艺人也会参考石料的形态、质地,更要巧妙的利用石材天然颜色的分布,在苦心构思精心设计之后,才挥锤握凿完成作品。



厚吴古村

在南宋时代,中原人士纷纷南渡。厚吴的吴氏先祖也来到了这处傍山依水的江南丘陵谷地安顿下来,从此便经营土地培育后代繁衍家族。
在如今的厚吴村中,还有近百处祠宇厅堂、庐墅精舍和古屋老宅。这些昔日里的精品建筑,散落在厚吴的街巷之间,可是却失去了曾经的光彩。




这样的镜面效果,也成为了厚吴古村的一个特色;这样的如画场景,也吸引了习作绘画的很多学生纷纷组队前来写生。

在厚吴古村的古老建筑,都有典雅词汇赋予的名称。什么树玉堂、衍庆堂、聚庆堂、为继堂、存诚堂、兰花居、屏山精舍,文字里充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景愿。而吴庭公祠、澄一公祠和司马第等,又表达出对于家族和荣耀的突显。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吴氏宗祠就在厚吴村的村口。吴氏宗祠为前、中、后三进两厢,前厅三开间,中厅五开间,后厅七开间。


在宗祠内的抬梁、斗拱、牛腿、雀替上,均刻有花鸟鱼虫人物走兽飞禽等精美的浮雕。在柱头、穿枋、檩条上,彩绘也还完整无缺。



郭洞古村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武义县的郭洞古村,这是个被认为忠实的贯彻了风水学说而建成的古村。在古老的传说中,据说北宋宰相何执中的后裔,在南渡后来到此地。何氏族人参照了学仙修道之宝图《内经图》,营建出现在的古村落。由于地势符合“山环如郭,幽邃如洞”,村落遂得名郭洞。
从河畔树荫下青苔斑驳的卵石路进村,首先看到初建于元朝、清朝重建的回龙桥。桥旁建有同样古老的的海麟院,前院有关公像和壁画,后院供奉着观音。

回龙桥是座单孔石拱桥,桥上立着一座精巧的凉亭,上悬有“义乡”的牌匾,桥身青藤蔓延下垂,桥下青碧流水汩汩,这座充满着古韵的回龙桥也成为了郭洞村最吸引人驻足的一个景点。


郭洞村还有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何氏宗祠,据说宗祠里曾经悬挂过多达九十七块牌匾。可惜被往年的“破旧立新”所毁损,仅存民国的“敬教劝学”和道光年间的“义重儒林”等四块牌匾为原有。
可惜的很,拜防疫所赐,我们只能听听据说,也没有能够进宗祠去看看那据说很典雅古朴的古戏台。

古老的郭洞村里,虽然曾经的白色粉壁早已暗淡,可那马头墙依然高耸。幽深巷道里铺设的长长石板光滑块块,现代化标志的根根电线通往户户人家。

这些用青砖、卵石垒砌的墙壁,尚存些许盎然古意,可是墙后的房屋里,却失去了许多从前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