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2022-12-04 15:50:16)
标签:

旅行

自驾

安豫线

车盘坑村

月山村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今天的计划,是要从龙泉前往南边的庆元。从龙泉到庆元,如果走最快捷的高速,那么只有80公里的路程,个把小时就到了。

    可是,我们却要另辟蹊径,走上一条从山区绕行的道路,要将路程延长到290公里,也准备用上整整一天的时间前往庆元。

    这样的原因,只是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来龙泉。虽然浙江已经来过多次了,甚至丽水地区也来过多次了,可是我们在去了丽水的莲都区、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之后,却从来没有来过这龙泉市。

    所以,我们这一次准备将龙泉的山山水水都转上一圈。

 

永和桥

从龙泉往东27公里,到达安仁镇,这里有一座永和桥。它是浙江保存最长最完好的廊桥,建于明成化年间,曾经是浙闽之间来往的必经之地。

永和桥为三墩四孔悬臂式木梁桥,桥东西走向,长126米,条石错缝平砌桥墩,桥墩的上游方向有分水雁翅。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古老的永和桥,如今名列“处州廊桥”的名录(分布于丽水的庆元、龙泉、景宁、松阳、青田等地,共有25座),成为了第七批国保。

这座国保之桥,如今依然古朴纯粹,老人们在这里聚会闲聊,与古桥相伴,静静的守望着安仁小镇。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在永和桥的两端,桥面均用卵石铺地,这样的用意,是为了加固这廊桥的两端桥头。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到了永和桥的中间部分,就是全部用木板铺设桥面,再加上两侧的长条凳,形成了很舒适的休憩纳凉场所。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由于入夏以来雨量偏少,河床大部分无水,便可以走到桥下去仰首细看。只见桥墩上的木梁双向平衡伸出,然后往上叠加,逐层加距伸出,将桥墩之间的距离缩短,最后再用木梁纵铺,贯通桥面。这样的悬臂式木梁结构,算是一种很古老的桥梁结构。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龙泉安豫线

离开安仁镇,接下来要驾车驶入安豫线公路。所谓的安豫线,就是龙泉境内的安仁至豫樟公路,这条山区公路也被认为是浙江最美公路之一。

龙泉安豫线起点为安仁镇,途经大舍古村、龙南乡、炉岙村、官浦垟村等乡村,终点为兰巨乡豫章村。这条路全长约88公里,全线均系盘山公路,串联起龙泉的古村名镇,展现出山乡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沿途群山连绵,碧水流淌,行车就仿佛在画中穿行。虽然这段路窄弯道多,对驾驶要求较高,可还是成为很多自驾者的行驶路线。

首先来到大舍古村,古村座落在天平山的东南麓,海拔575米,是一个群山间的静谧古朴村落。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在有关介绍中,据说大舍村的历史上倡礼重教,曾经名人辈出,其中进士三人拔贡两人。如此的辉煌礼教过程,也给大舍村留下了一些曾经的大宅院和门楣上的词语金句。

可是,我们眼前的大舍村,昔日的光彩已经湮灭,失去了白色粉壁的装扮后,裸露的黄土墙壁恢复了原生态的模样。那些纵横的巷道里,也只有偶尔出现的老迈身影。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走在大舍村内,老屋旧宅纵横交错,土墙门扇之后,是历史的沉淀。而那些源远流长的人文气息,却穿越过时光,以其残旧的现状,扑面而来。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行驶在安豫线上,也就是深谷里的河边路与大山上的翻越路之间的交替轮换过程。处于深谷里时,往往上方只是一条狭窄蓝天;盘旋上山后,却又眼界开阔,青山梯田村落连连。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行驶在安豫线上,途中经过了炉岙村。这炉岙村座落在凤阳山保护区境内,海拔1050米,四周绿树环抱,竹林葱郁,空气清新,村后有1248米高的通天饭甑。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由于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2摄氏度,便成为了一处避暑地。村里开办出许多农家乐,成为了城市人的度假村。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途中还路过龙泉山景区附近,却并没有兴致去上山。

 

龙泉窑遗址

曾经在宋代显赫一时的龙泉窑,留下了许多的遗址,仅在龙泉县境内就发现了23处,其中以大窑村一带最为密集,由此便有了大窑龙泉窑遗址(国)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我们来到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枫洞岩窑址。这是一片于2006年发掘考察出来的遗址,出土了龙窑、辘轳井、素烧炉、储泥池以及路面、水沟、墙壁、匣钵墙等。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这里的龙窑,其窑体是用匣钵筑起,里面还有排列整齐的一排排匣钵。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当时这里还出土了一批的青瓷器,据称其制作工艺与装饰技法异常的丰富。

 

车盘坑村

       枫洞岩窑址沿着山路再往前约8公里,就可以到达车盘坑村。在行车前往的途中,从盘山公路上可以一览山川美景。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车盘坑村,地处三面环山的山坳之中。黄土夯筑的房屋墙壁,覆盖黑黄色的土瓦,被漫山的森林植被所掩映,呈现出浓厚的山乡韵味。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这山村座落在山坡地上,家家建房必须将坡地改造成为平地,所以高低错落的各家各户只有极狭窄的门前空地,往往需要搭建棚架来晾晒收获。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走进村中忽上忽下的狭窄石阶路,来到村上最豪的“豪宅”,却只是一座三面二层楼带有天井的院落,但成为了先富起来的表率。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据介绍,这车盘坑村的最佳观赏对象,是环绕古村的上百棵树龄三百余年的梨树。每到梨花绽放时节,那雪白色的花朵映衬着黄泥黑瓦房舍,显得分外美丽,车盘坑村也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有了这样的资源,也就有了前来观赏的游人,村子里也开办了农家乐,而更为新潮的民宿也初步完工,正处于内部的装潢之中。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在这个偏僻的村子里,居然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德国的传教士前来,建起了基督教堂,传播上帝的福音,进行新派教育和开办西式医疗。不过那建于清代的教堂在98年倒塌,而眼前的这座是在2012年重建的。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当天的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庆元县城,在这里住了一晚。

 

月山村

       庆元县,早在2009年就来过一次,游玩了月山村、兰溪桥和西洋殿。这一回再次来到,准备将这几处再次的游览一番,回想已经有些淡漠的记忆,看看有什么新的变化。

    前往距离县城61公里的月山村的公路,前半段很好,路宽速度快;可是后半段的山路,却还是双向二车道的乡间公路,只是路面铺装得较为平坦。

    月山村已经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但是不见一辆外来的自驾车,也没有看见一位游客,于是径直的将车开进了村子里。

    月山村的一个主要看点,就是那几座廊桥,分别为来凤桥、白云桥、如龙桥、步蟾桥和秆谷桥。在进村之后,首先看到了路右的来凤桥。

    这座建在举溪上的来凤桥,据说在早年间是座木拱廊桥,后遭焚毀,清道光年间重建,改为石拱廊桥。半圆的桥拱与倒影合成一个大圆,跨越清澈的溪水,一虚一实互相映衬,桥头有楹联“水从碧玉怀中出,人在青莲辦上行”。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与来凤桥相隔一条街,就是吴文简祠(国),为月山吴氏先祖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遭兵焚后于清康熙年重建。祠堂之前的那株大樟树,根深叶茂亭亭如盖,与祠堂大门左右的“延陵望族,三让世家”相呼应,彰显家族之风。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在祠堂的左侧,有一座木质门坊,称为圣旨门。在传说中,为古时传送圣旨、捷报之处,文武官员至此都得下轿下马,步行入村,这里也是月山村从前的进村入口。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沿着村中的主干道继续往前,百米之后有一条右边的溪水,在这条溪水上还有一座小巧的木拱廊桥,称为白云桥(省保)。白云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长8米,有3间廊屋,供奉着观音菩萨。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走过白云桥,沿着溪水往上,路左是云泉寺,由大雄宝殿、华光庙和观音阁及钟鼓楼组成,据说它的历史至少已有七百多年了。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再沿着举溪往前,就是月山村最值得驻足观赏的如龙桥(国),这座木拱桥,拥有与《清明上河图》中虹桥一样的木拱技艺,也是浙江最古老的木拱廊桥。在桥上的正脊上写有“明天启五年建造”的字样,可是据介绍其始建的年代应该更为古老。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如龙桥上部的廊屋,也很有特色。北端为三重檐钟楼,中间有神龛,而神龛的上面则是密密的藻井斗拱,据介绍有宋代风格。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沿着如龙桥旁的公路往南800米,就到了架设在同一条河道上的步蟾桥。步蟾桥与来凤桥一样,是座石拱廊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全长52米,但是现存的廊桥上部建筑为民国六年重建。步蟾桥和来凤桥像一南一北的两座城门,看守着流经月山村的举溪进出水口。

    这座步蟾桥,与来凤桥一样,也纳入国保“处州廊桥”的名录之中。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在我们来到这里后,也就看过了月山村的四座廊桥。不过,还有一座文物保护等级最低,最短最小的秆谷桥,却是最容易被人错过。而那秆谷桥却就在通往步蟾桥公路旁的田地之间,只是由于这座建于清代的廊桥,只有太容易被忽视的7米长。

 

冰臼

错过了短小精悍的秆谷桥,可不能错过月山村附近的冰臼了。在月山村的游客服务中心了解到冰臼的确切位置后,便开车前往距离10公里外的后坑村。

车子开上了月山村西南的一座山顶。从这里的观景台上,可以一览月山村的全貌。可以看到月山村的背后有一座大山,而靠近村子的一带遍植竹林。如果从高处俯瞰的话,那竹林就像一钩弯月。而村子的西侧是弯曲的举溪,使得村庄与弯月竹林一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圆,也许月山村名字的来历,就是由于村庄坐落在月亮山与举溪之间的缘由。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冰臼位于后坑村南的一道峡谷里。走进两边均是陡峭的石壁的峡谷,一条溪水流淌,脚下是偏红褐色裸露的石体。沿着不算好走的步道往前,百米之后,峡谷渐渐变宽,石质的河床上出现了大量珠串状分布的一个个石坑。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这些造型奇特、形如石臼的“口小、肚大、底平”的石坑,据介绍是距今约200万至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遗迹,其科学名称叫“冰臼”。所谓的“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作用后形成,由于形似从前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是古冰川遗迹及其运动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这些“冰臼”有大有小,大的长约5米深约2米,而小的也就直径十几厘米。这些“冰臼”,早在09年时就知道,只是那时交通不便,只有户外的徒步爱好者会前往。而夏季里的“冰臼”泡澡,便是那时徒步辛苦后的最好报答。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兰溪桥

在返回庆元县城的途中,开车来到松源溪上的兰溪桥(国)。兰溪桥是我国单拱跨越距离最大的木拱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在清乾隆五十九年重建。其实原来的兰溪桥位于下游11公里处,可是由于要建水库,于1984年按原貌迁建于此。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兰溪桥犹如飞虹,桥全长48.12米,宽5米,距河床高9.4米,拱架外观呈八字形。两侧设挡风板三层,依次的叠垂着,状如裙裾,古朴典雅。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兰溪桥体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铆接组合而成,具有抗压、抗弯、抗侧移等功能。这样的构架与描画宋代风貌的《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一模一样,只是这样的木桥在中原大地早已荡然无存,而隐居到了浙西的群山里。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西洋殿

过了兰溪桥,便是西洋殿(国 )。不过,这座位于浙西偏远乡土地上的西洋殿,却是与“西化”毫无关系,也与早年间来到这一带的传教士无关。

这座为了纪念香菇的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由于位于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的旁边,所以被称为“西洋殿”。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这西洋殿的名字虽然让人担心是引进的,可却是座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全然中国特色的四合寺观式建筑。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山门、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西洋殿的建筑雕梁画栋,雕刻、泥塑、彩绘等传统工艺精湛,有着浓厚的地方建筑风格,如今成为当地香菇文化的代表。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西洋殿的戏台,面向正殿,而端坐在正殿正当中的吴三公先生,就是表演者最重要的观众。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正殿中供奉的主神吴三公,原名为吴煜,是南宋时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由于他总结发明了“砍花法”、“ 惊蕈法”栽培香菇技术,从此香菇栽培被世代相传并推广,吴三公也被传颂成为香菇始祖。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离开了庆元,开车进入福建。经过松溪县大布村,村里有个罗汉寺,是个省级文保。据称罗汉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可是现在的建筑有一座是清代的,而其余建筑均是近年来复建的。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这罗汉寺里的神佛塑像五花八门很接地气,居然还有一位手捧烟斗的神灵,将民间老烟枪的形态展现的活灵活现。

十月浙闽行(4)龙泉到庆元

  当天到达了福建的政和县,入住凯瑞酒店过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