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边境到看国保(12)五台山的台外台内

标签:
旅行自驾定襄洪福寺阎家大院世界遗产五台山寺院 |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12)五台山的台外台内
由此,那么便可以将这108个寺院也分为台内和台外。据介绍,台外共有55个寺院,而其中的国保级寺院有:秘密寺、岩山寺、三圣寺、公主寺、洪福寺、佛光寺、尊胜寺、南禅寺、广济寺、延庆寺。
按照计划是先将台外的国保寺院走一圈,然后再前往台怀镇,去看看台内的寺院。
连续的闭门羹


洪福寺

在洪福寺里,一座正殿是金代天会十年所建,门楣上悬挂有“毗卢真境”匾额。寺院内其余的就是清代的了。

悬山顶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有硕大的斗拱,那补间的斜拱甚至更加的庞大。

大殿内的金代彩塑是该寺的典型代表,佛坛上现存九尊彩塑,其制作在我们一路看过来的许多彩塑中也属于佳作。



阎家大院
距离洪福寺10公里,就是当年的“山西王”阎锡山的故居。这座蛮有规模的阎家大院,如今是第七批国保。
富丽堂皇的进院大门上,有“文沱草庐”四字。这里的所谓“文沱”,指的是定襄的“文山毓秀,沱水钟灵”景致。

阎锡山的这座故居,始建于1913年,历24年完工,建筑得很大很豪。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1000余间房屋。旧居分为高低的上下两院,下院又分为东西花园。走进入口大门楼,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为宫殿式建筑,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

再往后走,就是二院。这里的正厅是三间大房,据介绍是供阎氏家族议事及会议使用。










前往五台


这段进山路,是要翻越大山的。原本想去繁峙琉璃塔(国8)看看,可是不允许自驾车驶入,而只能搭乘朝西台的车。
沿着山路继续深入,不久就看见了远处山谷间的台怀镇,那里就是所谓的台内寺院的集中处。

在五台108寺中,仅在台怀镇上,就有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罗睺寺、圆照寺、广宗寺、广仁寺、菩萨顶、慈福寺、三泉寺、三塔寺、寿宁寺。这些寺院,散落在镇子周边的山头上,密集在镇子的内外。

世界遗产


罗睺寺
罗睺寺被认为是五台山的十大黄庙之一与五大禅寺之一,属于藏传佛教,尤为藏区的信众所崇拜。


据介绍,罗睺寺始建于唐代。在那时,罗睺寺是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为善住阁院。到了明弘治五年时,寺院重建。而现在的罗睺寺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大规模修缮后的留存。


拥有庑殿顶的建筑,是罗睺寺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殿内挂有乾隆帝所赐的两块金匾。


显通寺

在钟楼正面的石券门洞额上有“震悟大千”,意思是幽冥钟的钟声可唤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迷茫人生。


我们来到的这显通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据说显通寺为全山寺院之首,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朱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
如今的显通寺建筑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在中轴线上有殿堂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

通体洁白的无量殿,在寺院内是格外的显眼。这座纯砖构建筑分上下两层,为重檐歇山顶,外檐有砖刻仿木斗栱。

无量殿的内部,由砖券而成的明七间暗三间,内部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拱之间开有小拱门联系。内有平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殿内中间供有无量佛。


金光灿灿的铜殿,据说用铜10万斤铸成的。铜殿宽9尺,深8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立有四柱。殿内上层四面有六扇窗,下层四面为八扇门。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



菩萨顶



菩萨顶的中轴线上,排开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





塔院寺



这座耸入云天的佛塔,是塔院寺内的主要标志。佛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也成为了五台山的形象标志。


一路往里,经过牌坊、石阶、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来到大慈廷寿宝殿,大白塔就在这座大殿之后。

在大白塔的下层,也有殿堂构造,俗称塔殿,这里面安放有文殊、观世音、普贤、地藏四菩萨和佛祖塑像。按照规矩,要顺时针绕着大白塔行走。

高耸在眼前的大白塔,通高75米,环绕一周有83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曲折多变,疏密相间,方圆搭配。在白塔的腰部,有突出的位置上挂着风铃,据介绍全塔共有252个风铃。每当风吹,叮铛声响成一片。

结束了在台怀镇的寺院游览,看看时间尚早,便来到2公里外的南山寺。这南山寺(国8)始建于元,明嘉靖年重建,据说里面的明代塑像十八罗汉甚好。可惜又是闭门。

结束返回
有几条返程线路可以选择,也可以在返程中顺路玩玩,可是将心仪地点的疫情了解之后,便放弃了一路回家一路玩的想法,还是径直的回家吧。
这让老羊很是郁闷,准备游玩一个月,可是缩水了整整50%。为了安抚老羊,便特意在曲阳县停留,去看了北岳庙(国2)和修德寺塔(国6).
